关于幼儿培养良好习惯
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幼儿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由于受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孩子也对这种不甚“科学”的教育方式形成了习惯和依赖。以往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或老师总是把已经分析得特别细致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得人们对幼儿的培养和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也成了教育的一个关键之处。
一、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注重
一般来说,对自身不了解、有疑问的东西幼儿都会特别感兴趣,因此一旦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就会迫切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而这也正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处处细心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将先前设计好的问题通过适当的途径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然后想方设法让他们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引导他们从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中找寻有关目前问题的答案,并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在对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之后,教师再进行假设与确定,然后让孩子们在问题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一些疑问与想法等进行观察并加以重视,从问题中探索知识,学习知识。例如,在寒冷的冬季让孩子们记录热水结冰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在孩子们还没有认识磁铁的情况下,让孩子们观察桌子上的金属小汽车为什么会自己动等。通过这种设疑的方法让孩子们产生探索知识、寻找的激情,从中学习有关的知识。
二、注重对幼儿身心审美能力的培养
作为审美心理结构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最关键的课程,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课程。要对幼儿进行美术课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自由的美术创作课题,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并通过这种创作过程体会艺术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课程加强孩子们对音乐韵律美的体验。游戏也是一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美的活动。老师应该多带孩子们进行相关的科学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审美能力。应加强孩子们与外面事物的接触,在与自然的接触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纯朴与美,加深他们对自然体会与情感联系。
三、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养成行为习惯
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小明,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为了实现这些梦想,孩子们每天埋头于功课,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件事,就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做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长期坚持,以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心智的效果。保持室内卫生与通风。要定期做居室大扫除,平时注意保洁,无论什么季节都要做好室内通风和室内保湿。在传染病流行期不去或少去商店等处,一定要去时要戴口罩。如果孩子得了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应上医院治疗,在家养病治疗时,不要让他们到处乱跑,以免传染给他人。告知孩子不到医院等容易传染上疾病的场所玩耍。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经验,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完全属于自己必须面对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已经习惯了让父母当自己的保姆,起床让父母叫,衣服让父母收拾;在学习上,也已经习惯了让父母和老师当自己的拐杖,读书让老师催,写作业让父母陪。也许您的孩子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遇到了急刹车,由于自己没有抓牢扶手,一下子就撞到了别人身上;急急忙忙赶路的时候,没有注意,一下就踩到了别人的脚,弄脏了对方的鞋;做游戏的时候,不小心弄疼了伙伴;类似的种种情况,他们都不是故意要伤害别人的。这时,孩子愿意看到一张写满了讨厌与责备的冷冰冰的脸,还是愿意看到一张表示宽容和谅解的微笑的脸?他们肯定会不约而同地期待后者,因为这样一种微笑其实等于在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的。”这微笑代表的是一种友善,一种谅解。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这关系到一个人的诚信。一个人要形成好的人格,受到众人的爱戴和欢迎,再也没有比诚信更重要的了。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父母要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事情,说了就应该努力去做,否则就等于是告诉别人他是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随着人们对游戏于幼儿的意义探索的加深,游戏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反观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师以游戏的名义帮助儿童养成某种习惯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存在,看似热闹的游戏教学对幼儿反而显得“枯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对游戏的真谛领悟不足,以及教师为了提高教学速度而产生了停止探索的惰性。由“幼儿的游戏”变为“游戏幼儿”,成为幼儿教育的一大误区。整体而言,实现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生活同样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尤其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家长忙于工作而疏于幼儿教育,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幼儿园承担,幼儿园教育的重担可想而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一直是被讨论的重点,许多教师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游戏,调动幼儿积极性,促进记忆,有些完成的很好,而有些则显得过于表面化,并不能达到效果,最好的方式是要秉承教学内容游戏化,将教学内容自然处理到游戏中。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非强加于身的内容,在自由的空间里,幼儿对于游戏的完成以及创造性的进行游戏都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对幼儿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游戏发展观,不要把眼光仅仅聚焦于幼儿学到了多少。案例中所出现的教师极力把孩子拉回表演的行为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并不少见,教师都希望上课的步骤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进行,往往忽视了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倾向,这就牵涉到一个广大教育者都很矛盾和纠结的问题: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这对矛盾怎样调和?其实预设与生成这两种课程模式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们都应该是为儿童服务的,因此它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课程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的都是可以的,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来促进游戏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恰当而有效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幼儿不合乎预设程序的意外行为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智慧。教师对幼儿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想法或火花不应该极力回避或敷衍了事,而应该因时因地且恰当合理的把握教育时机生成一种具有价值的新游戏。教师总是喜欢否定、批评幼儿,却很少肯定、表扬幼儿。其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老师们爱学生首先要有一颗像妈妈一样的心,然后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孩子充满爱心,时刻关心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感受到像家的一样的温暖。毋庸置疑,教师应该是爱的化身。都应该是非常热爱每一位幼儿的。而且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爱,并且将这种爱用行动反馈到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才会喜欢你,只有让孩子喜欢你,那我们的教育才会发挥作用。
五、结论
要对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儿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家人以及自身的人。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所带给他们的喜悦,另外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对他们的疑问表示赏识,从而不断地激起他们对事情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在正确的引导中教会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