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幼儿舞蹈作为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等方面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是近年来,根据我国幼儿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机构上推出的一种崭新教育观念。
在进行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认为某些幼儿更有“舞感”即舞蹈感觉,而另一些幼儿则相对差一些。这主要是由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学前儿童学习舞蹈,不仅仅有其生理基础,还因此而有其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学前儿童知、情、意等方面不同水平的发展。现如今教育部对我国实施幼儿素质化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幼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舞蹈教育是舞蹈学习的启蒙教育,因此受到家长的重视。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希望对需要提高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学校及教师有所帮助。
通过舞蹈学习不但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舞蹈基础水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及舞蹈创编能力不高。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人才。
一、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只重视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作为一个教育专业,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将来能够很好地就业于学前教育行业。因此,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着重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并让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征,创编出最适合学生的舞蹈教程,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缺乏艺术教学能力
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时候不会在乎学生的舞蹈基础,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现象。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舞蹈基础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必然在艺术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三)缺乏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只有经过一定的基础形体训练和拥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才能够拥有较高的舞蹈创编能力。然而,有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从小没有受到过良好的艺术训练,因此普遍存在音乐、舞蹈素养水平不高的情况。[2]虽然通过四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但是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还是有点难度。(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在此影响下,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容易忽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到舞蹈学习的效果。
二、提高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领悟到舞蹈教师的特征,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的专业意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舞蹈知识,进而拥有分析与鉴赏舞蹈的能力。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后,在日后工作中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重视对学生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人群是幼儿,所以口语表达应准确、简单,以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误解,影响到学习的进程。与此同时,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应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还应和蔼,避免幼儿因为教师的激烈言辞而对舞蹈学习产生反感。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不断实践,教师只有示范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才能够在幼儿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对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幼儿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等特征创编舞蹈,不仅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想创编出优良的舞蹈,幼儿教师应阅读舞蹈方面的书籍,了解目前我国舞蹈教学趋势,了解不同时代不同舞蹈的特点,了解创编舞蹈的规律与技巧。通过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为之后舞蹈教学中汇编舞蹈提供大量的素材。
(四)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首先,通过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评价出教学课堂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通过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能够有效完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多方面发展进行评价。在传统评价基础之上,创立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审美能力评价、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等评价方式。通过以上方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因此,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幼儿舞蹈教学培养出优秀、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缺乏艺术教学能力;缺乏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了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状况,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各大高校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引领幼儿体会到舞蹈的魅力;重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创编出幼儿乐意学习的舞蹈;高校应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地、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造生表现,交流合作的需要。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所以 在幼儿的成长中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舞蹈教育。舞蹈的教育是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舞蹈的愉快。通过对舞蹈的充分表现,来表现内心的喜悦,享受着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既体现了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以这样的特殊学习活动,促进了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