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依赖于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和养料,环境和养料提供的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
研究了要细致观察儿童出现的行为,通过教室环境,适宜的教学活动和材料,合理的日常活动,有效的与家长沟通,找出问题行为的原因。结果表明,及时的观察发现儿童的问题后,教师正确的教养态度,结合幼儿园的环境和各种活动,及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幼儿向理想的方向自然生长。
【关键词】爱的教育、活动引导力、家园配合
教师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面对3~6岁的幼儿要有“爱的教育”
、教育不能生硬的说教传教
而是尊重幼儿稚嫩而敏感的特点,在生活点滴之中渗透和影响幼儿是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如沐春风,身心舒畅,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感受知识和道理”、通过游戏等形式,结合幼儿年龄的特点组织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纲要》中提出,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日常常规活动发展必须借助游戏活动来进行。
、明确教育目标和要求。
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每名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努力做到因人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愉快的享受幼儿园生活。
(三)、与家长及时的沟通问题,得到的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商量正确引导和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与习惯,盟里及明察事理,知晓是非,通情达理,学会遵守必要的规则,学习自我管理,初步的适应社会,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准备,有能力,有力量的学习者,让童年快乐而有意义。但是,在学习中我也发现,在教师自我评价研究中,对自身教学经验和分析程度不够,很多发面存在着狭义的片面理解,所以我想通过自己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进一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对策研究。
学前教育教师自我评价基本现状和问题
(一)、正确引导,尊重幼儿,家园共育及时纠正孩子不良行为。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的“本性”是在幼儿期形成的,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开始。
、教师发挥活动领导力,合理支持幼儿活动
活动中不能只存在教师教,孩子们学,这样幼儿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活动中,教师的活动领导力即幼儿在活动中的影响力是指教师将自己与幼儿放在一个平等的活动中,共同策划,推动活动。
、家长工作的开展
家长使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表现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要想更好的开展各种活动,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和理解。
三、学前教育教师自我评价实践策略
(一)、尊重幼儿,正确纠正不良行为
案例一:晚饭后,老师在帮助幼儿进行离园准备。在帮助鹏鹏整理衣服的时候,发现他的小手紧握,并且一直背在身后。老师问“鹏鹏,你的手里拿的什么呀?”他摇头不说话。“是你的宝贝吗?”他还是摇摇头。旁边的小朋友说:“老师,鹏鹏要把幼儿的小插片玩具带回家”鹏鹏低着头不说话,老师说:“鹏鹏,你手里是小花插片吗?鹏鹏点点头。老师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如果是幼儿园的就请你放回去”鹏鹏慢慢的走到玩具柜前,把玩具放下了。
事情过去不久,有一天户外活动,鹏鹏出来很多汗,老师要给他换衣服,发现他的书包里有幼儿园的木偶玩具。当时没有与鹏鹏谈话,把木偶玩具又放到了他的书包里。当天与家长进行沟通,给鹏鹏的妈妈打电话,说“鹏鹏妈妈您好,我想跟您反映一些鹏鹏最近的表现,您有时间吗?”家长:“中午有时间”“好的,我在幼儿园等您”隐瞒幼儿与家长进行见面沟通,保证幼儿的自尊,共同教育幼儿。
家长在了解幼儿的表现后,向老师表明,家长前天已发现孩子书包里的木偶玩具了,没有及时的教育引导。老师给予家长提议:“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并与家长分享了一些方法。晚上家长与幼儿进行交谈,家长说:“鹏鹏,你书包里的木偶娃娃是谁的呢?”鹏鹏说“幼儿园的,我最喜欢了”妈妈说:“你把他带回来了,他的小伙伴们会找他的呀!他现在很不开心的,他不是妈妈给你买的,不属于你自己,木偶娃娃是幼儿园的,它的家就是幼儿园,它不可以离开幼儿园,知道吗?我们明天给他送回去吧!”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认识到了错误,第二天把玩具送了回来,老师也给予夸奖。
(1)、幼儿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心里也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不能带回家的,但被老师和小朋友发现后,意识到不自己的做法不对。愿意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由于幼儿要离园了,教师没有深刻的进行教育。
(2)、教师发现书包里有幼儿园玩具时,就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共同的教导幼儿,正确的行为表现。不在集体面前批评和职责幼儿,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引导,改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教师和家长要冷静的和幼儿沟通,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明白道理。制定规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幼儿年龄小出现不良的行为,需要成人正面的引导,甚至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
一对一的解决,不能当众批评和职责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当众训斥幼儿后,幼儿的内心会受到惊吓、恐慌和不安。也会引来同伴的嘲笑和传播不好的话语。
3、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发现并赞美幼儿的表现。当孩子有了改正错误的意向后,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幼儿夸赞。
教学活动要丰富多彩
案例二;幼儿园的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展的一次大班活动“保护地球”,用多媒体向幼儿讲述地球的结构。也请幼儿观看了。最近地球的形态变化,地球变暖、空气污染、动物灭绝等。幼儿感受到不能让人类的悲剧发生后,教师引发要与幼儿做“环保小使者”,放学后分散共同收集材料,由家长协助进行收集材料,寻找身边的环境拍照、在电脑上寻找^^文档、漫画书、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第二天老师和孩子们带了多种多样的^^文档。早饭后孩子们就纷纷拿出^^文档的议论起来,要怎样保护地球了。班级讨论后,教师带领幼儿分组到其他班级进行宣传。下午放学后请家长陪同幼儿到小区、公园等进行宣传。“保护地球”活动开展顺利,并且幼儿收益匪浅。
发挥活动引导力的实施与策略
幼儿观看多媒体的播放,更直观清晰的了解到“地球”的现状
污染状况,给动植物带来的危害,也在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老师把展开的活动内容后,幼儿当“环保小卫士”,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家长的配合,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打破教育的局限性,让孩子们走出班级,走出校园,培养幼儿爱护地球意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中,只有教师指导与幼儿自主活动达到一定的平衡,幼儿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教师的活动影响力刚好可以实现这种平衡。教师岛活动领导力及教师在活动中的影响力,失职教师将自己与幼儿放在一个平等的活动中。带领幼儿共同策划推进活动,由此体现出来个人影响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经验,才是活动的主要目标。教师要发挥活动领导力,合理支持幼儿活动,得到家长的配合。
1、思路――策划清晰可行的幼儿活动方案
由于很多活动的计划都是阶段性计划,并没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因此每次活动前就是必须要有思路清晰的规划才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否则幼儿和家长在活动中就会被陷入被动。预设、调整、自省、是体现教师活动领导力的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活动组织思路。
2、路径――参与与策划融合式推进幼儿活动
基于教师活动领导力的活动推进,其主要路径是参与策划融合式推进,就是作为活动中的一员,参与幼儿活动,边活动边策划,边策划边活动,在策划中活动,共同不断地推进活动进展。教师的活动角色起着沟通,协调和引领的作用。在活动开始前一天,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协商,要准备什么形式材料、内容。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活动进展和幼儿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角色,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引领和影响。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加幼儿的回忆分享环节,协助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办法,让幼儿逐步学会反思,总结经验,策划下一次活动。
3、剥离――扶植和发挥幼儿的活动领导力
教是为了不教活动的推进,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发挥活动领导力,以活动中的一员影响幼儿和幼儿共同推进活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扶植和发挥幼儿活动领导力,并逐步放手、剥离的过程。在具体的活动中每个幼儿(教师)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也会影响他人,因此每个幼儿都有潜在的、现实的活动领导力。当一个活动团体中,一些幼儿已有一定的活动领导力,对活动的推进轻车熟路时,就是教师“撤离”的时机。换句话说,教师活动领导力的最终目的是扶植和发挥幼儿的活动领导力。
家园配合能力
教师和家长用微信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并把组织活动的目标与要求进行告知,在教育幼儿的同时,家长也能从中领会到活动的意义,从而能支持工作的开展。
当然,活动领导力是无法复制的,由于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各有差异,教师们形成了各种特色的活动领导力,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活动领导力不是一种活动技术,而是一种活动意识,活动心态,他应该成为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和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富有爱心、责任心、为人师表、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师工作指南》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
《幼儿教育导读》书刊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