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教育研究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及学前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化,毫无疑问,学前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幼儿健康教育不仅是帮助幼儿实现‘’身体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其他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一、建立幼儿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一)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几个概念
1.“健康”与“幼儿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深刻的含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因此,关于幼儿健康,也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全面地去理解,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而且包括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的较快的适应能力。
2.“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为内容的教育。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增强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诱导人们养成并保持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鼓励人们在必要时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寻求适当的帮助。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帮助幼儿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形成自己也有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获取健康的这种初步意识,因此,幼儿健康鼓育不仅能为培养幼儿强健的体魄打下基础,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向上、自信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建立幼儿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育是根据幼儿教育总目标,选择和组织对幼儿最有价值又最贴近幼儿生活的部分构成教育内容,让幼儿得以发展。这些教育内容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健康教育、自然与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可见关于人类自身认识与保护的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幼儿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它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个体的发展历程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的时期,又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若成人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则有利于他们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与习惯。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它密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可以说,幼儿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其它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幼儿健康教育体系
以往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部分地散落在幼儿科学教育(如人体认识、食物的品尝)与幼儿体育教育(即体育锻炼部分)中,还有的则分散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环节中(如生活习惯的培养,饮食与营养卫生等),前者还能形成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后者则随意性较大,这显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幼儿健康教育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完整的幼儿健康教育体系。
二、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1.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幼儿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并非完全一致。
英国健康教育专家柯斯特(G. Cust)曾用健康教育模式说明认识、态度和行为在健康信息与增进健康之间的作用,即教育者想方设法向受教育者传递健康信息,受教育者通过接收信息,掌握健康知识,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信念,并付之于行动,从而增进健康。这是一种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但是,我们也研究发现,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态度及其行为三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能这样认为:幼儿掌握的健康知识越广,产生某种有益健康的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幼儿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不一定是由于认识水平低,健康知识的增加并非一定能在幼儿的行为习惯中体现效果;幼儿对健康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教给幼儿促进健康的方法,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要想改变幼儿个体的不良健康行为,与其针对某个幼儿,不如从改变幼儿群体的行为习惯着手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认为: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使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根据这一观点,可以说,实施集体教育的幼儿园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同时就培养各种卫生行为习惯而言,首先应该对幼儿集体进行健康教育。
三、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包括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即总目标,幼儿健康教育的分类目标,幼儿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以及各个教育活动设计的具体目标。幼儿教师应明确地把握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以及其它各个层次目标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目标来创设教育环境,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地发展。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如下:
(一)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
3.帮助幼儿获得基本健康常识,培养对增进健康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三)幼儿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使幼儿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刷牙、洗手的基本方法;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学习保护自身的清洁,会使用手帕;培养幼儿坐、站、行等正确姿势,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
(2)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进餐,保持情绪愉快; 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懂得就餐卫生;初步培养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培养幼儿主动饮水的习惯。
(3)引导幼儿认识身体外部器官,知道其名称; 培养幼儿乐于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态度。
(4)使幼儿了解过马路、坐自行车、 玩大型运动器具时要注意安全;帮助幼儿了解饮食起居方面的安全常识,知道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让幼儿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2.中班
(1)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包括:奶类、谷类、 蛋类、鱼类、肉类、蔬菜类、豆类及其制品、水果类,结合品尝经验,知道其名称及作用;在进一步培养幼儿爱吃各种食物的同时,教育幼儿喜欢吃的东西也不宜吃得太多,身体超重也会影响健康;教育幼儿少吃冷饮多喝水;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主要功能:使幼儿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乐于接受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态度及行为;在成人帮助下知道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让幼儿懂得快乐有益于健康。
(3)帮助幼儿了解乘公共汽车、乘船、 过桥以及用药等方面的安全常识,学习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最基本的方法。
3.大班
(1)保护个人卫生,并能注意生活环境卫生;进一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幼儿使用子就餐,进一步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在幼儿已经认识和了解各类食物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只有样样食物都爱吃才能长得高、长得壮;让幼儿知道有些食品不能吃,有些食品不能多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3)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主要功能, 并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让幼儿了解预防龋齿及换牙的有关知识。
四、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健康鼓育的内容是教师向幼儿传递的健康信息,它涉及范围较广,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健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归根到底,是由幼儿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两大方面组成。其中,身体保健又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自身安全保护四个方面。
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