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前应做何种准备
在幼儿园小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被家长送到幼儿园后便喊叫哭泣,拉着父母的手或衣服不放,不肯让父母离去。即使父母设法脱身,孩子们也常常哭闹要找妈妈、爸爸,哭声一片。孩子哭家长跟着摸眼泪孩子所表现的这种痛苦、不安、忧虑和烦躁情绪是由于孩子与亲人暂时分开而产生的分离焦虑造成的。父母的离去一方面加剧了孩子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倒退,认为不在眼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其实除了产生眼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的倒退以外,孩子伴随哭闹还产生了其他一些可以观察的跟一个老师在教师来回走,抱着自己的毛巾,玩具不松手等行为。虽然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及时的健康诱导,这样使孩子遇事过分紧张,惶恐不安,甚至表现为睡眠不安,做噩梦、讲梦话,食欲不振等,这都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减少不适应,必须做好入园准备工作。
要使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做好入园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是家长和教师都要注意的工作。那么,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来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呢?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家长和幼儿要做的准备。
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大部分都是家长做的准备,即使是幼儿自身的一些准备,也是在家长的培养和帮助之下进行的,所以说在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中,家长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家长和幼儿要做的准备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上的准备
这一点要求家长通过各种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幼儿园的感性经验,让幼儿熟悉幼儿园,愿意进入幼儿园,从而在心理上入园。这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和幼儿一起看有关幼儿园的图画或光盘。这些图画和光盘都是关于幼儿园的优美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的画面,通过观看可以使幼儿在没有见到真正的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另外,家长和幼儿一起观看时,可以结合图画对幼儿园有一定的介绍,可以用丰富的语言吸引幼儿,引起他们对幼儿园的兴趣。
(2)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初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事先到幼儿园中玩,可以让幼儿初步熟悉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各种大型玩具可以先玩一玩,体验体验在家中所享受不到的乐趣。另外也可以让幼儿提前认识老师,为以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打下基础。
(3)不能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负面情绪。要在日常生活重视幼儿形成一种对幼儿园的正面印象,告诉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很多小伙伴等等,让幼儿认为幼儿园里面有很多快乐,使幼儿产生一种对进入幼儿园的渴望情绪。
2、生活上的准备。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当孩子有了自理能力之后,离开家长之后他也会习惯于自己照顾自己,这样幼儿就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有利于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其他步适应现象。这里所说的生活习惯包括独立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系大个的扣子,会盖被子自己睡觉,会解裤子大小便,会用手帕擦鼻涕等。另外,家长还要事先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要求,尽量在家中也按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事先的锻炼。当然,对于这些要求,家长要制定出规则,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并且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
3、交往上的准备。进入幼儿园就意味着幼儿开始了集体生活,在集体当中必须与别人交往,所以幼儿要事先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首先要做好语言上的准备,要让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其次是规则上的准备,让幼儿学会分享。分享是与人交往的必备条件,其规则包括等待、轮流、先来后到、合作与联合等。在幼儿园里,几十个幼儿只有两三个大人照顾,一改在家中几大人围着一个幼儿转的情况,所以幼儿必须学会分享的规则,融入到集体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
1、亲戚邻居参与照料幼儿,避免他过分依赖父母。为了避免或减少分离焦虑的影响,家长应有意淡化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亲戚邻居都参与到对幼儿的照料过程中,幼儿接触的人增多了,自然就可以减少一些对父母的依恋。
2、日常生活中经常与邻居接触,让幼儿与邻居小朋友一块玩耍,学会与熟悉的人交往。
3、与同龄伙伴交朋友,体会到交朋友的乐趣。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幼儿创造与同龄伙伴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去公园、游乐场等经常聚集很多有的地方。鼓励幼儿多和陌生人交朋友。当然,和陌生人的交往要在家长的照顾下进行。
4、物质上的准备。如易脱的鞋子,少装饰的衣服,学习用具等。在幼儿入园前,家长要给幼儿配备齐全幼儿在幼儿园所能用到的所有的东西。但是东西够用就行,不能过多,比如学习用具,准备得过多也会对幼儿的产生不良影响。
(二)幼儿园和教师要做的准备。
孩子能否很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幼儿园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幼儿园和教师也要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准备,给幼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吸引幼儿入园。幼儿园和教师要做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访。教师提前家访,可以对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和家长的交流可以有利有以后良好家园关系的建立。 家访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打电话预约家纺时间,给孩子准备一些小礼物,带好家访表,请家长协助做好新生入园的心理准备,告诉家长入园前入园后的事宜比如:孩子带到幼儿园的物品请事先写上标记,多带几件衣物,问清孩子在家的表现爱好兴趣,生活自理能力怎样?请家长在合适的时候来园参观或参加一些“新生亲子活动”。(2)深入了解孩子,熟悉孩子。通过和孩子的初步接触,建立初步的师幼关系。家访中主动亲近孩子可抱一抱孩子抚摸孩子的头和孩子玩一些“手指游戏”“小律动”等处处向幼儿传达这样的信息:老师是喜欢你的,想跟你做朋友,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老师的爱意。教师对孩子的爱抚和关心会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产生安全感,从而避免幼儿处于过度紧张状态。(3)建立初步的家园合作关系。让他们能正确认识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入园后不能消极的把幼儿完全推给老师或者不信任老师,而是要和教师一起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2、生活状况调查。为了掌握幼儿得胜特点,使每个幼儿都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前教师要对将入园的所有孩子家纺并做好记录。教师在这项工作中应留意的有:家庭环境 是否独立睡;孩子是由谁照看;是否单亲家庭,;家长文化水平及职业;是否有午睡的习惯;幼儿进餐习惯如何,是否独立进餐或依赖成人喂饭,食量如何;幼儿身体状况如何,是否属于某种过敏体质;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只有全面的了解了这些,幼儿教师才能在熟悉幼儿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幼儿进行帮助。
3、环境准备。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幼儿之所以在入园初期出现很多不适应现象,环境的改变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幼儿入园之前,对于幼儿园的环境我们要做精心的布置。
4、活动准备。在孩子入园之前,幼儿园也要有意的安排一些活动,增进幼儿园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亲切、热情地接待幼儿,给幼儿留下良好印象。也可以开展一些游戏吸引幼儿,如新入园的孩子让妈妈陪着来参加“亲子互动”的游戏 “亲子体能游戏”“找妈妈”“娃娃喂饭”“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 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做这项工作时,关键是要有一种家园衔接的观念,要在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和良好交流的关系。双方一切工作都应从幼儿出发。总之,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幼儿园和教师要互相沟通,其且为了孩子,一切从孩子出发,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入园前应做何种准备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