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角色游戏 培养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与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培养幼儿交际能力,帮助幼儿克服孤僻、自闭、自卑心理,学会合作对幼儿今后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从本人日常教学过程发现,由于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很多小孩一是不愿意和小朋友交往、玩耍,二是不会与小朋友相处、合作。经常是一个人在观望、孤单、与其他小朋友不合伴。自我、自私意识强烈,语言表达能力差,活动围子小,交往能力弱。如何培养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交际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多开展以角色游戏为主要方式的活动课,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游戏就是教师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扮演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角色,来反映、再现现实生活某些场景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它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给幼儿带来欢乐、增长知识,而且使幼儿通过模仿不同情境、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目的。
一、准备游戏主题,调动交际兴趣
活泼、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幼儿喜欢的角色、熟悉的主题或者是新鲜的事物,通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色扮演来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一是要选择幼儿喜欢的人物,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与交际能力。通常我们经常让幼儿扮演司机、警察、解放军叔叔、天线宝宝、光头强、熊大、熊二等喜闻乐见的人物。二是要选择幼儿熟悉的环境。如“学校”“家里”等,让小朋友在自己经常生活的环境、情景中,扮演合适的角色,亲身体会,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三是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作为主题。如“超市买东西”等。即使幼儿在扮演过程中有些不熟悉,老师可以让其他孩子主动上台替补,补充相关内容,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示相关活动内容与交际话语,让孩子去体验、感觉,从而增强交际能力,克服自闭心理和胆小心理。
二、选取游戏材料,激发交际想象
幼儿角色扮演前提是要有幼儿熟悉的游戏材料,这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当有心人,平时要注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喜欢看的影视作品,在日常观察中来为幼儿角色扮演提供相关的活动材料。一是目前市面上有的儿童玩具。如挖掘机、理发工具、医疗器械等成品玩具,通过这些代表相关工程的典型玩具,让幼儿在使用这些玩具的过程中学会交际,提高表达能力。如让幼儿当个小小理发师,给其他小朋友理发,在理发的过程中问顾客相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孩子自己扮演,提高表演能力,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选用相关废弃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物,只要我们老师在平时有意识去收集、整理,做有心人,在以后相关活动中供孩子们再利用,发挥他们的想象,供他们活动使用。如大纸盒,给“动物园”中的小熊当“家”,纸杯给娃娃过家家当茶杯等。幼儿通过模仿、表演、相互学习或者老师适当示范、提示,大大地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今后交流、交往、语言发展提供适当的题材。
三、适时点拨指导,提高交际水平
由于幼儿心智正处在成长阶段,有很多事物没有自己的感性认识,所以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过程中,老师要适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幼儿独立地开展各种游戏,在活动交流中让每一个孩子既能独立发挥、充分交往,还能够团结协作、合作表现,使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语言交际能力得以培养。比如,在组织“警察抓小偷”时,很多幼儿对当小偷这个角色失去兴趣,这是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们把这个游戏玩下去,一方面除了角色轮换之外,还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设计一些话语,表现小偷狡猾的心理,展现出警察与小偷之间斗智斗勇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指导孩子活动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幼儿性格特点。对于那些能力差、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他们分配到能力强、易相处的孩子一组,让能力强的孩子帮助他们,通过能力强的孩子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内向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鼓励这类幼儿树立起信心,积极参与。对于那些有一定组织能力,有模范示范作用的孩子,除了上述帮扶作用之外,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参与角色分配和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为其他孩子作表率与示范作用。
四、处理活动冲突,增强交际技能
从目前我镇在园幼儿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与同龄孩子交往较少,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仍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成年人群。由于,中国传统式的溺爱或者是隔代抚养,造成他们在家里是“小少爷”“小公主”,只要他们提出不是很过分的要求或愿望,大人一般都会想尽办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这种教育与抚养行为,久而久之,容易让幼儿养成任性、自私、自我等不良习惯。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活动游戏中经常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例如:游戏角色的扮演、玩具的分配与使用等等。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方面要让孩子自己去用正确的方法(不是抢、打、哭闹等)解决游戏中的纠纷,而不是像在家里无理取闹,要让他们考虑别人的意见,自主克制某些不合理的欲望或要求,通过礼貌的言语、适当的行为等方式解决矛盾,维持伙伴之间的友谊,加深同伴之间的友谊,增加与同伴正常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老师而言,我们要提前公布游戏规划,公平公正地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如提前说明每人轮流充当某一角色,或者说通过猜拳、抽签等办法。特别是对于某些玩具或者游戏材料使用时产生的矛盾,我们要利用这些矛盾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与处理生活中冲突。例如:我们平时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购买一些新的玩具,但由于经费、场地等原因,不可能做到人手一份,这是会经常产生矛盾。由于这个矛盾,经常会出现小孩子之间抢玩具、打架、哭闹等现象,一抢一打,甚至一摔,玩具也就坏了,大家都没得玩。这时,我们老师要引导他们,组织和孩子一起来讨论,商量怎么办?一是要孩子主动出主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让他们认识到打、抢、摔等是不正确的行为,只有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才能使大家都能愉快地玩。每碰到这种情形,需要我们要教会幼儿必须调节自己的行为,无论是游戏过程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克服任性、自私、自我的毛病与陋习,提高交往交际的能力。
五、注重活动评价,分享交往快乐
对孩子进行评价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做的一项功课,也是引导孩子在幼儿园正确成长的必由之路。当每一次活动或者是游戏结束时,我们老师都要组织幼儿在一起进行讲评,让他们自己评选表现优秀的小朋友,让表现好的孩子自己谈谈体会与感想,分享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愉悦之情,更好地挖掘游戏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潜能,实现幼儿的发展。我们老师除了对在角色扮演中好的孩子,要重点表扬,引导孩子们认识什么是对的,正确的行为;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孩子,我们要明确指出其缺点,鼓劲、帮助他们认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在以后活动中应该怎么做,而不能是一昧的批评、指责,否则小孩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相关活动不配合,甚至形成心理阴影,从而害怕交际,造成事与愿违。
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阵地,应当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目前,由于我国师资、设备、场地、经费等原因,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很多孩子们在幼儿园形成了不良的行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阶段在整个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去关注幼儿成长,选取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的活动题材,组织开展相关角色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努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健康、阳光、活泼、开朗、大方、热情、自信的现代儿童。
开展角色游戏 培养幼儿交际能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