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班级自然角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策略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就是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宗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识的、社会的、情感态度的健康、协调发展。幼儿园里的科学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幼儿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现象及科技产品等。而自然角里的科学教育则包括了种植、养殖、观察、实验等各方面,让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观察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利用班级自然角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有效策略有:密切关注、通过幼儿的兴趣导入;相继引导,点拨提升;适时的拓展延伸,帮助幼儿举一反三。
【关键词】科学教育;班级自然角;幼儿。
【正 文】《幼儿园课程指南》中指出: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一般都喜爱大自然,对饲养、种植等活动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自然资源的利用。班级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班级区域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应该是幼儿探索自然的一个窗口。因为,班级自然角针对本班幼儿,一般距离较近,便于幼儿进行零星的,随机的观察、操作;班级自然角,幼儿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尝试学习简单的记录,不仅能使幼儿增长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与求知欲望,掌握一些粗浅的知识,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初步探索能力;在班级自然角,观察常常是幼儿结伴进行的,使幼儿身心愉快,可以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持续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持久性。但经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班级自然角的设置和利用,却存在着诸多偏差:
1.观赏为主。自然角仅仅发挥了绿化、欣赏的作用,很少能有效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主动发展。
2.教师包办。自然角的布置和日常维护都是教师或保育员包办代替,幼儿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
3.缺乏针对性。各个年龄段的自然角布置没有层次性。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春天里,从小班到大班,每班都养小蝌蚪,观察小蝌蚪变青蛙。诸多偏差使自然角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利用班级自然角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在积累了许多成功案例后,我们探索得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密切关注、通过幼儿的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尤其如此。教师必须积极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和日渐丰富的经验世界,把其中富有“科学探索元素”的内容纳入班级自然角,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不断仔细观察,积极展开科学探索活动。
(一)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适时的引导
孩子和大自然的动植物有着天然的契合,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花鸟虫鱼,喜欢探究自然的奥秘。例如春天,幼儿园门口有人卖蚕宝宝,孩子们兴奋不已,这一切刚好被老师看在眼里,于是和幼儿共同创设“养蚕宝宝”的自然角,老师对孩子们说:“别看它们现在又黑又瘦,只要我们好好喂它们,就会有惊喜呢。可是我们如果照料不好,这些蚕宝宝就有可能死掉。老师负责采桑叶,你们轮流来喂养好吗?”
教师善于及时抓住幼儿想买蚕宝宝来养这个兴奋点作为科学探索的契机,并且用一个长远的目标导向,引导大班幼儿去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探索,学习了解蚕的一生“蚕卵—蚕宝宝(幼虫)—蛹—蛾(成虫)”,通过蚕的一生初步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这种生命的丰富多样性,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责任心。一切的精彩,可以预见的“生成”,都起源于教师的那次关注,及时捕捉兴奋点,精心设计让兴奋不断升温的“美丽预约”。
(二)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疑惑,帮助幼儿解惑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孩子对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疑问,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积极思考。
如我们幼儿园经常举行“收获节”活动。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认养牌,拔草捉虫,进行日常护理。还要求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生长规律,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一次孩子提出,为什么桃花和玉兰花都是先开花,后长叶?其中蕴含的花芽和叶芽对温度要求不同的道理孩子现在还不能全懂,但能提出这个高水平的问题,足以证明孩子已经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幼儿园中的植物,它们的开花结果,生长特点等,孩子只是无意注意,但是却是最真实自然的环境课程资源。如果教师不借机引导幼儿提问,孩子往往们熟视无睹。
二、相继引导,点拨提升
(一)给幼儿创设轻松的、愉悦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科学探索常常是零散的,片面的。教师要为幼儿搭建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自由自主探索,在孩子点滴成功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在幼儿的探索陷入困难,经历失败时,给予鼓励帮助。如一次我们在班级自然角进行宝石花、玉树的“分身有术”科学探索实验,用叶子扦插繁殖。因为幼儿实在太“关心”了,老是把叶子拔起来看是否已经长根,结果叶子蔫了,烂了。孩子们很失望。教师鼓励孩子,我们让宝石花、玉树静静地生长。我们不去打扰它们,给它们浇点水,再试试!小朋友按捺住好奇,不去拨弄叶片。它们终于长出了根,成了一棵新的宝石花、玉树。所以有效的助推策略,不仅是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是方法上的引领,智慧的启迪。
(二)鼓励幼儿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教师应鼓励幼儿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亲自实践,适时给予幼儿方法上的指导,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如应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观察不仅是仔细看,还要经常运用比较,相似事物之间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要做好必要的观察记录,简笔画、特殊符号、简单文字等都可以用于记录;探索的结果,让孩子试着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来总结,因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如在“我比比比,我猜猜猜”主题探索活动中,区分蔬菜和花卉。在活动中我告诉孩子除了眼睛看外,还可以采用闻气味、尝味道、扦插等方法,观察的部位不仅限于地上,还有地下的根等,并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幼儿积极参与,互相合作记录。
三、适时的拓展延伸,帮助幼儿举一反三
教师利用班级自然角,引导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操作,以发现问题,获取初步探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但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把来源于生活的科学学习,引向更广阔的生活海洋,引发幼儿更为积极主动的后续自主探索。教师要引导幼儿把班级自然角探索所得,包括知识、方法等运用于生活,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如利用幼儿园的班级户外自然角,我们进行了《奇妙的花钟》的探索学习,观察花在一天中开放的具体时间,“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举一反三,老师后来又提供了不少多肉类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它们除了特别容易成活,“分身有术”外,大都是晚上开的花,开花的时间特短,犹如“昙花一现”!每一个发现都让孩子们欣喜不已!教师又鼓励幼儿主动链接生活,多多发现。以后,孩子在生活中看见了鲜花,家长惊奇于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去询问这花是几时开的。今天的科学探索和明天的人生理想对接,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给孩子插上创新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浅谈利用班级自然角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策略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