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法策略与注意事项
1、鼓励孩子涂鸦
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应当从涂鸦开始。幼儿到一岁半左右便开始尝试拿着笔乱涂乱画,这是孩子画画的起步。当然,此时他并不懂得怎样去表现什么,只是把随意涂画当作一种好玩的游戏。这就是孩子的涂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什么对涂鸦充满兴趣呢?其实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因为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涂抹能带给他快乐,所以,他自然就乐此不疲了。这时,您不必过多地干预,但可以在旁边鼓励鼓励“宝宝很能干”,“宝宝画得好”等等。孩子不画了,您要指导孩子自己收拾纸笔,把它们放在规定的地方,为今后正式学画养成良好的习惯。倘若家长对孩子涂鸦干预过多,要求过高,如非要孩子画出鸡蛋、桔子、苹果之类,尽管很简单,但由于处在涂鸦期的孩子,他的手还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往往达不到要求。这样,经历多次的失败以后,小孩就会慢慢感到失望,兴趣也会渐渐淡薄,到最后就不肯拿笔画了。正确的办法是,您应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涂涂画画一段时期——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手的肌肉发达些了,有意识的控制能力强了,而且他心理也有了某种表达的欲望。这时,家长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意愿,把他从盲目的画着玩,诱导到绘画活动中来,教他画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东西。
2、把绘画与游戏结合起来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把绘画与游戏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您可以与他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美术游戏,如填色游戏、添画游戏、撕纸游戏、七巧板游戏等,让孩子在涂涂画画、拼拼摆摆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对年龄稍大、又有一定绘画能力的孩子,您可以把绘画和其他活动巧妙结合。当您要带孩子参观动物园,出发之前就可以告诉他参观回来后,要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画。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孩子绘画的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他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忆画画,训练和发展了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这正是学画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和鼓励,就连成年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年幼天真的孩子呢?所以,家长的赞赏和鼓励对提高孩子画画的兴趣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应当注意的是:赞赏和鼓励要适当和具体,不能敷衍了事。如有的家长老是重复着说:“你的画有进步”、“你的画真漂亮”等等,这样的不恰当、不具体的赞赏和鼓励,有时甚至会让孩子反感,效果会适得其反。
注意事项有两点:1、不强迫孩子画自己不喜欢的形象、幼儿的感情倾向性很明显,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这样,绘画也不例外。孩子喜欢的,他就有兴趣,能认真地画;若不喜欢的,就会马虎了事或消极怠工。2、不要任意拉长画画的时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是身体的耐力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3-4岁的孩子一般只能坚持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您最好不要将孩子画画的时间随意延长,这样不仅孩子的身体支持不了,而且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会影响画画的效果,甚至会降低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四、科学评价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小班幼儿已经开始产生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象,如果我们否定幼儿四不像的作品,长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就会影响他们对美术的热爱。有一次,有个幼儿将树叶涂成了棕褐色。我问:“春天的树叶明明是绿色。你为什么画成棕褐色呢?”孩子回答:“这棵还没长出新树叶。”这时我们是批评幼儿的树叶颜色不对还是肯定幼儿呢?如果让幼儿把棕褐色的树叶改成了绿色树叶。从表面上看来,教师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实际上却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其结果只能是养成学生墨守成规的习惯,就错过了一次鼓励学生创造性表现的机会。对于幼儿这种不符合常理的大胆幻想,我并不应该予以否定、扼杀。又如在画人物活动中,有的小朋友画出的女生头像,特别显眼的是长长的头发好象在风中跳舞,他把女孩的特征极大的夸张了,使人觉得生动有趣,充满稚趣。所以我们在评价时应主要看画面有无童趣,幼儿表达了何种情感,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等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综上所述,对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任何经验和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因为不同的孩子,他的个性、气质和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所以,您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
浅谈幼儿绘画启蒙教育(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