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一、幼儿的成长阶段离不开“爱心”和同情心。
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培养幼儿同情心的种种机遇。有一次带我表姐的孩子出去玩,刚好那边有个小狗,于是小男孩就要把小狗抱回家给自己玩,我就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做,小孩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刚好2岁多点,于是我就举例子给他说,我问孩子:“小狗也有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你把它带走给你自己去玩了,它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如果你失去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会怎么样?”然后,孩子好像懂了,说那我们一起把它送回去吧,让它去找爸爸、妈妈,此后我想在孩子的心里孩子会懂得要爱护小动物,同情小动物。
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家庭角色结构的改变,使子女享有更多的权利,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被包围着,生活条件具有独特性,使他们无意中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给予,加上现在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宝,对其宠爱过度,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受委屈。父母常常只是努力地用行动向孩子表示:你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过得更好,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漠不关心,对弱者缺乏同情心,他们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也就失去了快乐的源泉。于是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产生了不少弱点,其中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爱心,幼儿期是爱心培养的最佳期,从小就把爱心意识扎根在孩子心里很有必要。
二、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室非常有必要性的。
一颗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孩子心中的爱,离不开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设法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这份爱的珍贵,学会关心人,爱他人,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
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孩子一天中在园时间较长,和老师接触也较多,感受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晨间接待时在门口热情的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休息时,和孩子聊聊天,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午睡时,轻轻的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给孩子整理好衣服;做游戏时多表扬表扬孩子,离园时,和孩子说再见等等,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老师的爱。
利用环境,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爱心和同情心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综合教育活动中或某一特定的时间,在幼儿园、家庭、社会环境中,让幼儿时刻受到教育,聚点滴为大海,集小成大,成长在一个具有爱心的环境中,形成特定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怎样针对幼儿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是素质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要让孩子从小就用童心通向童心,用爱心培育爱心,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幼儿期品德教育目标中必不可少的。我们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素质水平,道德品质的优劣都遵循着同一条规律,即前同一段的发展将成为后一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生理学,幼儿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园就读的3-6岁的幼儿,正处在智商、情商成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所以我们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有利于孩子以后乃至一生的发展。我们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让他们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老师的陪伴,家长和学校在培养儿童的同情心爱心中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性,家长和学校应该利用社会上的一些感人事件,例如像新闻、网络上典型的模范人物事迹,用这些资源,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然他们真实的感受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另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实际活动,去帮助那些有需要帮助的人们,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爱心和同情心。其次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培养,像平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分享,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懂礼貌。
爸爸妈妈付出的心血、关心和爱,只有在幼儿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后,他们才会关心、热爱、尊重父母。在家庭环境课程中,有的幼儿用餐时,会主动夹上爸爸妈妈喜欢吃的菜;有的幼儿看到大人在休息时,会说话声音变轻,走路变轻,放东西的声音也变轻,有的幼儿看到爷爷奶奶病了,就会陪伴在旁边,然后喂药,送开水,忙个不停,在社会环境课程中,我们会带着幼儿去看望孤寡老人,让孩子们帮老人们打扫卫生,问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生活。逢年过节,还让幼儿给老人们送一些自己动手做的小礼物,为老人们表演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节目,与老人们一起欢度节日,让他们能够从小就懂得孝敬、同情老人,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幼儿也正在逐步地懂得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亲人对他们的爱。
四、幼儿“爱心”同情心培养的总结
幼儿爱心同情心的培养是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责任,不是家庭一方面的责任,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培养的,必须两方一起才能起到充分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必须要重视家庭合作,及时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采取科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培养,不溺爱孩子,让幼儿在家庭中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
爱心和同情心这种感情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经过积极地培养才会出现。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可以克服孩子对别人的无情、冷淡,甚至是残忍的态度。虽然孩子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无情和残忍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情与残忍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消除这类行为,以爱心和同情心加以替代,那么这类出自于无知的无情和残忍就有可能会变成真正的无情和残忍了。所以,在幼儿时期对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爱心和同情心事幼儿道德情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爱心和同情心会在幼儿以后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和帮助,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社会、家庭、幼儿园都应该高度重视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细节做起,让孩子感受到爱,懂的爱,促进幼儿健康身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