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分析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因素
1、 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2、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3家长们的过度溺爱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二)幼儿园方面
1、幼儿的动手能力发育得不完善,教师为了幼儿的身体安全以及不让家长们抱怨,就帮助幼儿去做一些事情,没有提供让幼儿独立去做事情的机会。
2、如今的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名誉只是一味的注重幼儿的听、说、跳、唱等一些教育,从而忽视了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三)家园教育的不衔接
1、家园没有衔接完善,有的事情幼儿能在幼儿园独立完成,回到家里家长们的不重视培养,由此导致了“退化”的现象。
2、一方面幼儿园与家长联系较少,在教育方式上没有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也没有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更没有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经常在家长栏中不断地宣传知识,对一些家长错误的观念很少进行个别访问,缺乏运用理论和案例与家长共同进行探讨。
3、家园对孩子的要求没有保持一致性,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没有讲究方式方法,从而没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一致性和一贯性相结合,良好的习惯才能长期保持。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第一、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生活生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教师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餐前协助老师一起分盘子,分勺子,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都会非常感兴趣。在每日的吃饭活动前告诉幼儿今日午餐吃什么、这些饭菜有什么营养?小朋友吃饭要怎样做?这样一来,幼儿在吃饭时就比较专心,挑食、偏食现象比较少,时间长了,自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在每日生活中都能很好的锻炼每一名幼儿。
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一定要确保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用表扬的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它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庭中,在应经常让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家长不应去打扰或干涉幼儿的活动。如多让幼儿接触社会和其他的人交往,让幼儿知道没有自理能力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生活的。经常带幼儿去参加相关的组织性活动,增添幼儿对此的浓厚兴趣。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4)(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