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培养活动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关的歌曲、故事、游戏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 “我是姐姐来喂饭”,“我帮姐姐穿新衣”,“送玩具回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己。
第三、在一日生活中训练幼儿自理能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训练自理能力的行为。例如,在每次洗手时幼儿都会边念儿歌边洗手“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手背搓,手指交叉搓一搓,冲冲水,冲干净,甩一甩,擦毛巾,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通过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在洗手时都能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还有穿衣服的儿歌:“小手握成拳,钻钻钻,嗨!”穿裤子的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这些顺口又好玩的儿歌在幼儿的念诵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并帮助解决了自理技能的学习难点,使幼儿很快的便掌握了自理能力的方法。
第四、在区域活动中训练幼儿自理能力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药瓶让幼儿拧拧瓶盖,还放置了用饮料瓶制成的瓶娃娃和豆种、小勺等,让幼儿做角色扮演喂宝宝吃饭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在墙壁上布置了一些五颜六色的花,花心用纽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花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拼凑自己喜欢的形状。又如,我们用彩色鲜艳的穿线板,让幼儿进行穿洞的练习,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第五、教师之间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为了培养幼儿好的习惯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几位老师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和探讨,最后达成共识:要提高幼儿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必须相信每个孩子,要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手,以积极的语言和耐心的态度来肯定每个孩子动手的结果。
第六、家园合作共同促提高进幼儿自理能力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家长可以扩大幼儿的交际面,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幼儿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事情的能力,爱护子女,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所以说爱也要有理性,绝不能溺爱,要有限度.在家中父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应注意自己的形象,要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七、培养、教育贵在坚持,重在鼓励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我们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孩子特别好模仿,有时你在擦桌子时,孩子会有兴趣地尝试一下,这时,你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再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弄湿衣裤,把桌子的脏东西抹到地下弄脏地面等,这时,我们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它是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家长坚持一致性、一贯性的去要求孩子,不断地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 月
2、陈帼眉·邹晓燕·《幼儿心理学》出版社·1999年8月
3、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4)(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