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常规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小班幼儿年龄小,刚离开家庭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久,在适应班级生活和常规训练等方面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不同个性类型的幼儿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可以更快地建立好班级常规,使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一、给适应力差的幼儿更多关注和帮助,建立自信心
在班级内,总会有适应能力强与适应能力较差的孩子。适应能力强的幼儿会很快进入班级常规活动中,他们独立性和自信心都较强。而适应力差的幼儿则相反,一部分因为天生个性问题,无法调整自己到最佳状态来适应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家庭教育造成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差,上幼儿园后的集体生活遭遇较多困难,缺乏自信心,这类幼儿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关注和耐心,去帮助他们一一建立信心,掌握自主生活技能。并且要与家长进行更多沟通,让家长在家庭中进行与幼儿园一致的独立能力培养,以增强自信心。例如吃饭问题,能力差的幼儿在家庭中大多数有祖辈喂饭的习惯,老人家经常追着喂饭,有的幼儿习惯边玩边吃,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需要教师专门进行帮助及纠正,在用餐时间引导幼儿自主进食,并邀请家长在家庭中采取和幼儿园一致的进食方式,不再放任幼儿边玩边吃。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大多数幼儿的自理能力会得到提升,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常规教育需要给幼儿建立各种规则,适应力较差的幼儿会更容易感到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出现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等情况,教师除了要安抚好幼儿,还要做好家长沟通工作,让家长了解教师现阶段幼儿的情况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长不要产生焦虑情绪,在家庭中同样培养幼儿常规,帮助幼儿更好地度过适应期。
二、给自主性弱的幼儿更多引导和鼓励,培养幼儿积极性
自主性强的幼儿在幼儿园小班班级中会非常突出,容易受到教师的注意。因为他们对做什么事情都有兴趣,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教师的指令,通常这些幼儿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受到教师的喜爱和关注。与之相反的是会有个别幼儿主动性弱,不像前者那样精力充沛,他们慢条斯理,看起来懒懒散散,在执行教师指令时比较磨蹭迟缓。对待这一类幼儿,更需要关注他们心理健康问题,不要使用责骂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是更多地去肯定和鼓励他们。例如在排队时,通常教师说完排队的指令,一部分幼儿便会迅速地到教师跟前排队,而有的幼儿则会坐在座位上迟迟不动。这时需要有教师去提醒和引导他们,把他引导到队伍中去。每一次都要耐心地提醒引导幼儿,直到有一次终于他自己主动站起来去排队了,教师务必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赞赏他的行为,慢慢地就培养起幼儿的自主积极性。在班级建立常规之初,部分自主性弱的幼儿会增加教师管理班级和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难度,也会给教师增加不少工作量,但这个时期一定会过去的,只要这一部分幼儿成长起来,整个班级的常规会越来越好。
三、给好动调皮的幼儿更多耐心和接纳,引导幼儿自我管理
班级中还有一种类型的幼儿同样需要教师给予重点关注,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极容易破坏班级常规,不遵守规则。尤其在教师帮助小班幼儿建立常规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刚入园不久的混乱时期,如果班级中出现破坏常规的行为,会令教师的处境更加艰难。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尊重每一位幼儿,尊重每一位幼儿不同的个性和脾气,不同类型的幼儿同样需要教师的关爱,因此教师需要密切注意班级中幼儿的不同个性,对破坏常规的幼儿也需要给予同样的情感支持和引导。一味批评斥责幼儿,只会令幼儿丧失自信心,并不会使班级纪律越来越好。
浅谈小班常规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