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的坚持却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开始在练习舞蹈的时候消极怠工,逃课、不配合老师等等。起初我们很是气愤,对于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富裕的我们,能够提供给他学习舞蹈的条件相当不易,孩子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是在糟蹋我们的心血,糟蹋我的梦想和对他的期望。我开始变本加厉的严格要求他,并且自己亲自陪同他上舞蹈课。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没有得到好转,直到我们父母与孩子矛盾爆发,我才发现,其实孩子并不喜欢跳舞。这么多年孩子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赏才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么多年,孩子一直在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是他的父母喜欢他做,希望他做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么长时间并没有问过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也是我们做家长的疏忽。通过和孩子的沟通我才知道,其实孩子一开始并不是不喜欢跳舞,只是因为我把孩子当做是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一种延续,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稍有不好,可能会责怪孩子,我们在孩子身上附加了太多的自己的梦想,导致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导致孩子越来越反感学习跳舞。最终导致孩子与父母矛盾的激化和爆发。
我深深的反思了自己的做法,开始明白,虽然他是我们的孩子,同时,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这自己想法和喜好。我们做父母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同时也是抹杀了孩子今后发展的一切可能性。最后我们让孩子去学习了他喜欢的绘画。我想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千千万万的家庭中,我也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他们喜欢的兴趣爱好。
通过我自己的实例,让我明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不在是你眼中曾经的那个宝宝了,他有时也会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见,或是在心里质疑大人的心里了。
面对这个“小大人”我们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所以我们平常也要注意什么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欢给孩子设计一个雄心壮志的计划,一但教育偏离了设计的轨道,就会认为孩子“笨”、“没有出息”,不如别人家孩子,等一系列影响家庭气氛等不开心的问题也会急驰而来。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经给自己设计的未曾完成宏伟蓝图拿过来让孩子来替你去完成。曾经犯错改了就不是问题,相同的错误重演就是问题了。少年的时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快乐和简单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和鼓励。
我们认为孩子只是个平凡的小孩,我们没有给他设计任何的远大理想,我们只是希望他开开心心上学,开开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长。所以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更多的是要帮助他找出差错的原因,而不是开口就责骂他,对于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偶尔提提,不是揪住不放。尊重他自己兴趣爱好的学习选择,但也要监督他对自己的选择不要随便更改或后悔,培养他自己独立决定的意识是不可以冲动和随意的。要统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规则,由于家庭结构问题,家里老人都会把孩子当做“宝贝 ”来喜欢或讨孩子开心。如果祖辈和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对大人们的洞察力也是很强的,时间一久,在家长的意见不统一时,孩子就会利用家长的意见分歧而投机取巧,家庭和睦联盟,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纪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意见分歧时,都要采用背靠着孩子的沟通方式,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前争执不休。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步增长,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平时我们多采用沟通办法,口气婉转,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减少居高临下的家长制批评作风。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孩子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他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孩子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他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比如说看电视、玩电脑时间长了,我们采用“提醒制”,告诉他再过几分钟该休息了,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甚至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管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还是没兴趣,都得坐在书桌前把课本一遍又遍地看,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产生倦意的起因。
我们提出四个建议:
1、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或典故。
2、用近期的学习目标来鼓舞孩子。
3、改掉孩子三分钟热度的习惯。
4、鼓励孩子暂时落后是为最后的冲刺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