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的孩子常把裤子尿湿了或把大便弄到裤子里,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孩子不会独立上厕所。孩子入园前在家里一般是坐便盆大小便的,但幼儿园厕所大都是蹲坑式的,孩子对此不习惯,所以入园后入厕的问题最多。 孩子要学会上厕所,首先要解除他的紧张心理,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自己上厕所了。咱们家长在家可以尝试以下的游戏进行练习:
模拟练习:在平地上摆两块砖类的东西,它们中间离开一定距离,家长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间距把握在15-20厘米;高度为10厘米左右为限)。孩子照着做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
告诉孩子,蹲坑比便盆更方便、更干净,同时也说明宝宝长大了,可以像大人一样上厕所了。
告诉孩子憋便的害处,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半托的孩子尽量培养孩子早上起床后大便的习惯(最初可以尝试每天早起后蹲厕1-3分钟左右的习惯)。
(三)孩子会洗手吗
只要孩子能够把手洗干净(包括手心、手背、指头、指缝、手腕等)则说明孩子已经学会洗手,不必过分关注洗手的先后步骤。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办,下面提出的方法可供参考:
1.成人帮助挽好袖口;
2.打开水龙头,把两手冲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开始可由成人给擦肥皂或打洗手液,逐渐教会孩子擦肥皂等的方法。
3.洗手:两只手心相对搓,搓出肥皂泡后,右手搓左手背,左手搓右手背。左手握住右手手腕转圈,从手腕转到手掌再到手指尖,右手同左手动作一样。两手五指分开,手指交叉洗手指缝。
4.冲手:把手放在水龙头底下对着水冲,水不宜过大,以免弄湿衣服,将泡沫洗净,手不粘即可。
5.擦手:把毛巾放在一只手心上,另一只手在毛巾上擦手心,手背,手腕。再把毛巾放在另一只手心上,擦手。
(四)孩子会穿脱衣服吗
孩子入园,家长适宜给孩子提供一些方便穿脱的衣服、裤子和鞋(不要穿背带裤、后背系扣的衣服、系鞋带的鞋),不要仅仅考虑美观等因素。服装穿脱如果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穿、脱时间较长在幼儿园常常会落后,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五)孩子有午睡习惯吗
幼儿园作息制度中的午睡,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能养成午睡习惯。
当然,可能会有个别孩子不需要午睡,他们不但极难养成午睡习惯,也可能不会因为缺少午睡而精力匮乏,但这样的孩子并不多见。因此请家长尽量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孩子的睡眠,如遇有特殊情况也应该与老师一起商讨,共同解决。
(六)孩子有规则意识吗
严格地说,让3岁的孩子具备完整的规则意识是不现实的,但3岁的孩子需要逐渐发展规则意识。规则意识的建立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的作息规律、游戏中的规则、以及家长对待孩子的奖惩方式与原则等等,都可以使孩子从中学习和发展规则意识。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因此家长的行为非常重要。
三、语言准备
(一)孩子身体不舒服时,会对老师说吗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从他出生就开始了,孩子有时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当孩子到幼儿园之后,有些表情和动作就难以被老师或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要让孩子建立表达愿望的习惯,并且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所想。
(二)你用“娃娃腔”对孩子说话吗
有的父母对孩子这样说话:“宝宝,快坐下,凳凳在这里,饭饭在桌桌上,宝宝拿勺吃饭饭……”。他们的孩子说话时也经常这样说叠音字。
要知道,孩子学说话是从听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的。成人给予他们的任何一个口头言语的刺激都是他们听、说能力的训练。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所以父母的语言水平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口语发展。为了收到较好的效果,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尽量清楚、礼貌、语气温和,说话时的发音尽量准确,用词尽量恰当,表达尽量有条理。如果可能,还要尽量形象生动,幽默有趣。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孩子说话清楚吗
3岁的姍姍早上入园后兴冲冲地对小朋友说:“我妈妈给我买了新兔子”,其他孩子跑去告诉老师:“来了新兔子了”。老师赶快找兔子,怕兔子跑掉。老师找不到兔子便去问姍姍:“兔子在哪儿呢?”姗姗指着裤子说:“在这儿。”老师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把“裤子”说成了“兔子”。
家长对幼儿入园前所做准备工作的调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