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不是平常的、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每个儿童在玩游戏时,都清楚地知道"只是玩玩"、"是假装的",游戏只是一种愿望和要求的满足,是一种获得愉快体验的手段。游戏中不注重结果,它与物质生活无关,游戏不带功利的性质和生产的性质。儿童在游戏中利用模仿、想象来创造性地整合和表现周围生活。儿童可以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也可以把日常生活暂时抛弃。这种虚构的,不真实的情境,给游戏带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正是这种神秘而充满幻想的、虚构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儿童,使儿童在萦绕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中,"神神秘秘"、"非同寻常"地去玩耍。
三、游戏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1、游戏无外强加的目的
游戏的愉悦性正是源自于它不受外部强制目的的控制。儿童在游戏时关注的是活动的过程,而对于活动的结果似乎不很理会。
2、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
作为每一个具体的游戏行为,是有目的的,这一目的是指游戏活动本身的结果。它可以用游戏的手段来解释。而作为整体的游戏,是没有目的的,这没有目的是指没有游戏之外的强制性要求。正是这一内在动机强化了手段,淡化了目的,强化了游戏的过程,使游戏的结果变得无关紧要。所以说,游戏是过程重于结果,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
四、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实施游戏
1、合理安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为幼儿提供充足、宽裕的游戏时间,让幼儿自由地去玩去活动。在家,家长可利用幼儿在家里的充足时间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饭前饭后、离园前及其它环节的零碎时间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如:晨间游戏:滑滑梯、钻圈、投沙包、平衡木等;音乐游戏:小白上楼梯、碰一碰、小兔捉迷藏等;体育游戏:过小桥、跳房子等;角色游戏:老鹰抓小鸡、小鱼小鱼快快游等等。
2、为幼儿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游戏常规就是指幼儿在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幼儿不适宜的行为或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游戏常规的建立不是对幼儿游戏的限制和束缚,而是在于更好地培养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游戏行为的习惯,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顺利地进行。合理的游戏常规也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一种保障。
五、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和教师对游戏的偏见
家长和教师目的观认为,在这种教育的目观的指导下,幼儿园教育主要采用上课或集体教学的形式向儿童讲解进入小学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组织儿童通过听课、练习和记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出现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二)把游戏单纯的工具化和游戏模式化
有的教师将教育片面理解为课堂教学,特别是集体教学活动。认为只是纯粹的工具或手段,为了调动幼儿听课的兴趣,是真正的游戏脱离幼儿教学,仅把有游戏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运用。因此,教师在保留独立游戏活动的前提下,在教学游戏化是实现为幼儿基本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三)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
教师教学往往按照教案要求按部就班,认为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让幼儿打闹,忽视游戏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游戏伙伴、决定游戏主题和方式、解释游戏活动结果和分享游戏体验的权利,教师尽量采用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进行指导。
六、对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三岁只六岁的幼儿正处于体能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学习有关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把游戏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游戏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以把气他科目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给幼儿从而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9)(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