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的问题
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陪读",或者很迟的时候才送幼儿入园,很早的时候来接。这样会使幼儿不重视入园;而有些家长却与此相反,在送幼儿进入班级时,不管幼儿是否哭闹,立即就走,让幼儿没有整理情绪的"缓冲"时间。
2、教师的问题
其一,在幼儿哭泣的时候只是安慰。在幼儿因为新的环境和分离焦虑而哭泣的时候,安慰只会让幼儿信任你一个人而对你产生依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其二,对不停哭闹的幼儿不理睬。有些幼儿在入园时适应期会很长,在此期间会一直的哭闹,有些教师在开始还会关心,但是时间久了就会不耐烦,就会觉得只要时间长了幼儿就会自己适应,就会不哭闹,所以会对哭闹不止的幼儿"冷处理"。其三,欺骗或恐吓幼儿。有些幼儿会一直哭着要妈妈,而有些教师为了让幼儿不哭闹,就会骗幼儿说"妈妈快来接你了,只要你不哭"或者"只要你不哭,我就打电话给你妈妈,然后来接你",这些只会见效一时,很快幼儿就会哭闹的更加厉害;有些教师直接吓唬哭闹的幼儿,"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你再哭就叫老狼把你叼走"等等。这类行为可能会让幼儿暂时的停止哭闹,但是会对幼儿的伤害是很大的。
(二)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导致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家庭、幼儿园还有幼儿自身条件者三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其一,家庭环境。家庭社交环境较为封闭,幼儿在大部分是成人的世界里成长,家长又较少的让幼儿与同龄人相处,在与同龄人相处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很差。而且幼儿明显的更依赖成人,在入园的时候他们的分离焦虑现象会表现更加激烈。其二,家庭教养方式。一种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事事顺着幼儿,导致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较差,而且这类幼儿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另一种是家长对幼儿太过专制,什么事都要过问,可能导致幼儿软弱或具有攻击性,这类幼儿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或忽视。这类幼儿对于规章制度的适应会很差,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也很差。其三,家长接送幼儿的态度。家长往往会因为幼儿的哭闹而不舍,有的长时间呆在幼儿园,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带回家。而与此情况相反,在幼儿入园大声哭闹的时候,有些家长选择把幼儿送到教室,然后赶紧离开。这会导致幼儿更加哭闹。
2、幼儿园因素
其一,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超标。现在幼儿园的标准是两教一保,而有些幼儿园的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每一位幼儿。其二,教师的素质。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新入园幼儿,往往会运用恐吓使幼儿安静、不哭闹。而在判断幼儿是否适应幼儿园上也有很多的错误,认为幼儿不哭闹,安静就是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有的教师会使用骗和恐吓的方式来使幼儿不哭闹,如"你不哭了,我就让妈妈来接你回家""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其三,幼儿园作息制度不合理与缺少人性化。且不说小班幼儿, 就是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也未必适应所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孩子在家中自由自在惯了, 在幼儿园则要按照统一的作息制度上课、下课、 吃饭、 午睡、 玩耍等一系列学习、 生活环节, 可以说这个按照幼儿园作息制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去适应的过程, 如果是缺少人性化的安排, 如不准孩子随便上厕所等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3、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幼儿自身的性格。如果幼儿性格内向, 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交往, 甚至躲避其他幼儿, 依赖性较强, 很少单独活动, 也会使得适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幼儿的自理能力差。由于自身的自理能力较差,幼儿会比其他幼儿更加的被动,幼儿会出现更多的适应性问题。
三、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