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天价幼儿园学费的报道层出不穷。尤其是私立幼儿园,他们开设特色班,周六日托管班等,满足家长的切实需求。与此相反,很多公立幼儿园还在继续之前的模式,和社会的需求远远脱节。调查研究河北20所公立幼儿园的生源情况分析,结果发现:从其生源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可问道接收情况,78%以上的幼儿园回答不接受。从随机访问部分家长情况看,大都回答由于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部分家长提到了路程太远。可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家长工作繁忙,幼儿无人看管,甚至会被锁在家里,极不合理。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了结论:现在幼儿园的招生范围、管理模式必须和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
二、学前教育师资建设的优化路径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它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出名要趁早”进而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下面就学前教育师资建设的优化路径谈几点建议。
(一)创建学前教育的财政体制
学前教育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日常教学工作的展开。学前教师工资低是困扰很学前教师的问题。生存得不到保障,自然无法踏实工作。创建新颖的适合学前教育特点的财政体制,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地域差别、城乡差别,财政体制不能单一,过于死板。在市场化时代,做到“多元举办,财政投入,市场调节”。关注学前教师的利益诉求,是稳定教师队伍,防止教师流失的一大法宝。
(二)建立学前教育的管理机制
从中央到地方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一直不加重视。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尤为关键。很多幼儿学校都是某机关、团体或者大中学校的附属机构,这让很多学前教师的工作很被动。不少幼儿园园长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行动做事束手束脚。因此,建立独立自主的管理层非常必要,建立“师本管理、人本管理、业本管理”的幼儿园管理模式。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让学前教育受到压挤,很多优秀的老师被选到中小学任教,无形中幼儿教师的地位不高,积极性备受打击。因此改变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政府部门、教育局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的督导和评估,指导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全社会加大学前教育的宣传,营造重视学前教育的氛围,也是政府部门应着力进行的。每年都进行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鼓励大学生选学学前教育学等,都是我们国家职能部门的职责。有了好的管理机制,学前教育必有起色,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必有动力。
(三)提高学前教师的素质
学前教育的师资建设的核心就是教师的培养。将学前教育打造成优质的教育那么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师范院校,并加大学前专业的建设,开设社会需要、孩子喜欢的专业,特别是音乐、舞蹈、英语、心理等专业。稳定师资建设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的“扩源”,加大招生和培养规模,这才是扩大师资建设规模的关键。除了之前的三年制、五年制师范教育,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一年制的幼儿专业教育,鼓励他们到幼儿园实习,参与到学前教育的队伍中来。日本和美国都采取了这种做法,因此他们的学前教育的教师素质很高。我们也适当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模式。
(四)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学前教育决不是孤立的存在。前面提到的政府管理机制、社会氛围等都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提。从美国的学前教育经验来看,社区的参与,家长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学前教育早日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利用家长日,鼓励家长的参与,加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节假日由社区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我国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片段就有社区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讨论的活动,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走进的孩子的心灵世界。良好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建设更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三、总结和展望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关键点。鉴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从现状到路径的需求都做了分析,也深觉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学前幼儿、儿童接受良好素质教育的关键。从政府到地方,从社区到家庭,从学校到教师都要加入到学前教育宣传和实践中来。转变观念,立足实际,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优化学前教育师资结构,鼓励大学生特别是男性学生加入到队伍中来。未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会更合理,师资会更稳定,教学内容多样化,未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必将更是一层楼。
学前教育师资建设优化路径分析(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