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七甲幼儿园为例》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户外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更是充满了吸引力,是幼儿园教育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也明确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对户外游戏活动的日益重视不仅体现在教育法规中,更体现在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人群中。近年来,幼儿园不再把孩子禁锢在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和游戏,在适当的时间,教师会将幼儿带到户外自由活动。
游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在幼儿的世界里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幼儿与游戏的关系就如鱼儿和水一样不可分离。游戏作为幼儿期最典型的,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受幼儿的喜爱,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就需要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在游戏中,教师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来拓展游戏的内容,关注幼儿,锻炼幼儿四肢协调,游戏中善于把握指导时机,适时介入,并注重多样的指导方法,以推进游戏的不断深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从而提高游戏的品质,发挥其蕴含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与幼儿的成长、发展和认知相一致的。
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婴儿进入幼儿期,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成人的不断交往,开始产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但是,因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能真正参加成人的活动,这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上的主要矛盾。游戏则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幼儿有强烈的动机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发展各种能力。可以说,游戏既适应了幼儿身心的发展,又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复演”,或消极适应生活的过程,也不是精力过剩或情绪发泄的表现。
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景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
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游戏的过程,就在于实现游戏的目的。幼儿做游戏是他们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着成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幼儿拟定游戏的计划,选择实施游戏的方法,这已说明幼儿在游戏中,有意识地通过思维和想象来进行活动,使游戏的情景具有游戏主题和内容所规定的意义。
二、幼儿园开展游戏的现状。
(1)活动时空间资源不足。《规程》和《指南》都明确要求幼儿每天每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对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游戏场地环境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往往是游戏时间达不到,幼儿游戏活动意犹未尽:不少幼儿园因办园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空间不足,建筑设计和游戏活动场地规范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游戏场地不足,户外游戏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2)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游戏场地不利于探索与挑战。户外游戏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通常表现为活动内容单调无味,形式单一,缺乏特色。户外场地相较于室内较大,幼儿能够自由地活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大多聚焦于运动类游戏。王婉纯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展望》指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主要偏向使用传统游戏场地。这种游戏场地本身缺乏结构性和专业性的设计,器械功能不全,幼儿的活动大多是低水平的练习性游戏,如路路板、清滑梯、秋干、要登架等。城市幼儿园大多使用现代化游戏场地,游戏设各与材料大多是品贵的专门化器械和玩具,材料的结构性较强,增强了游戏器械与设备的趣味性。但这两种场地的游戏材料都越来越远高自然,背高了幼儿的自然天性,不利于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适于其自由探索和挑战,使其在不断重复中失去了对现有游戏内容的兴趣。
(3)考虑安全,限制幼儿自由。《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户外游戏活动由于发生在室外,开放性强,幼儿自主活动性大,加之幼几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保证幼儿安全就成了每一位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往往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不敢完全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索、自由想象,他们会不自觉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而过多的干涉与保护会不利于户外游戏活动价值的实现,会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限制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和在活动中的自由度,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
发展趋势:需要更多免费^文档请点击进入专业^文档网站查找
幼儿教育^文档网 http://www.yrlunwen.cn 教育^文档网 http://www.jyLunwen.top 会计^文档网 http://www.kjLunwen.top 电气工程^文档网 http://www.dqLunwen.top 法律^文档网 http://www.fyLunwen.top 工程管理^文档网 http://www.gcLunwen.top 工商管理^文档网 http://www.gsLunwen.top 汉语言文学^文档网 http://www.hyLunwen.top 计算机^文档网 http://www.jsjLw.top 金融^文档网 http://www.jrLunwen.top 人力资源^文档网 http://www.rLzyLw.top 市场营销^文档网 http://www.scyxLw.top 小学教育^文档网 http://www.xxjyLw.top 行政管理^文档网 http://www.xzLunwen.top 行机械设计^文档网 http://www.jixielw.top ^文档同学网 http://www.lunwentongxue.com ^文档下载网 http://www.lunwentongxue.cn
(1)户外游戏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功能“全面化”。
(2)随着幼儿教师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未来户外游戏活动的并展将越来越科学与规范。教师会主动克服各种困难,组织符合幼儿发展和需要的户外游戏活动,诸如建构类、表演类、美劳类、探究类等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满足幼儿参加不同游戏类型的要求,增加幼儿游戏的趣味性,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户外游戏活动归于自然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幼儿原本就属于自然户外游戏
活动的缘起阶段更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法国著名教育家户梭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即主张尊重天性,归于自然”。英国学前教育非常重视户外活动的开展,倡导人与自然的融合。
三、幼儿园游戏改进策略。
第一,鼓励为主,因势利导,大力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更应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结成合作伙件,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活动氛围。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大胆地向教师提问,乐意与款师互动,师幼间就有了心灵的交流与沟通,这种自然、和谐、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方式能为幼儿搭建发择天性、真正游戏的平台,也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在游戏中协调发展,更不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伤害。
如我针对刚入园幼儿情绪不稳,不愿离开家长,哭闸现象严重的问题,我组织了一次“拉大绳”的亲子游戏。第一轮是幼儿和家长在救室进行比赛,老师当栽判。因为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幼儿玩得很高兴:第二轮我变操了活动场地和游戏角色,让老师和幼儿在楼道进行比赛,家长当裁判。开始有些孩子很胆怯,不愿松开家长的手,我让大胆的孩子先来,胆小的孩子和家长一起观看并裁判,这样一拨接一拨进行,胆小的孩子也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进来,我趁幼儿在兴头上就让孩子们之间比一比,幼儿更高兴了。于是,我说楼道太窄,要带着幼儿到院子好好玩一场,幼儿个个兴高采烈地跟着我来到了院子,比委后从幼儿的脸上看到的是胜利的喜悦和暂时失败的不服气,没有了家长不在身边的恐惧了,就在教师的这种游戏角色和游戏语言引导下,幼儿逐渐对老师取得信任,对同伴产生好感,逐渐能高开家长了,逐渐向老师和同伴们开始靠近了,也逐渐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对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产性兴趣。
第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放,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所接觉的家庭教育不同,就形成了独有的个性。因此,在游戏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对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角色,并在自己担任的角色中不断成长。
如在一次观摩课上,老师带顿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幼儿商量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后,一部分幼儿搭山洞,一部分幼儿钻山洞。游戏规则是搭山洞和钻山洞的幼儿要依次轮换进行,钻的孩子必须排队在这样的游戏中,绝大多数幼儿都喜欢钻山润,因为钻来钻去更符合他们的天性,可是有一个小男孩每次到他钻的时候他总是松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后损又排到队子最后面,就是不愿意钻,老师发现了,问他原因,他说他不想钻,想措洞,老师很快满足了他的想法,并提醒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确定指山洞的人数和洞口方向等,他很高兴地和同伴一起搭起了与众不同的山洞,这样所有幼儿都玩得很开心。
在建构区,根据幼儿的喜好,投放各种废旧材料,如易拉罐、木棍、积木、废旧奶盒、鞋盒、奶馆等,让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材料,自由地做有创意的活动。
第三,多感官介入,探究学习,积极引导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无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手等全身心参与游戏活动,真正感受游戏带来快乐和灵感。
如在《有趣的线》的游戏中,师幼把自己扮演成一根可爱的线,一会儿在优美的《瑞典狂想曲》中用身体舞动着各种各样的曲线和直线,一会儿请幼儿看图片投直线、曲线,一会儿提供不同颜色的线,让幼儿握出直线和曲线,一会儿又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画出长短、粗细各异的直线、曲线,最后还发挥本班幼儿喜欢唱歌的优势,让他们在老师悠扬琴声伴奏下,根据旋律唱出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就这样,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在自己的尝试探究中,理解了什么是直线?什么是曲线?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过这样的线?同时还分享了合作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更深切地感受了自主游戏带来的独特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