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子游戏的创新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为教育理论提供了依据,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但以“幼儿为本”是长期以来不变的教育理念,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模仿 、 感知 、 探索 ,让幼儿“做中学”“玩中学”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并寓教于各项活动中。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游戏能带给幼儿愉快地,充满幻想及创造力的活动。是幼儿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而亲子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家长与幼儿能在亲子活动中,体会到交流的幸福和成功的快乐。亲子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幼儿良好性格与行为的最佳训练方法。
一. 开展亲子游戏存在的问题
亲子游戏是家长及幼儿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以亲子情感为基础的一种活动。
亲子游戏在家庭中进行时,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如:
1.经常的,反复的玩几种简单的游戏,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需求提供游戏,幼儿会感到无趣。例:在家庭中很多家长只会经常性的跟孩子玩“躲猫猫”、“打电话”、“袋鼠妈妈”不知游戏多样化的重要性。
2.游戏受场地,时间、空间、材料、人数、玩具等因素的限制。
3.游戏过程中的随意性,缺乏教育性,忽视引导性导致亲子游戏的质量在家庭中受影响。例:在一些城镇的幼儿园,外出务工的家长较多,留守儿童都是由隔代长辈们托管,由于自身就缺乏知识对亲子游戏的开展意识薄弱,任由幼儿随意玩耍。但也有部分家长工作忙碌压力大,往往没有时间陪伴幼儿,出于敷衍幼儿玩几种简单、重复的游戏,幼儿常常表现出无趣、乏味,更无法体现有益的教育意义。
亲子游戏在幼儿园中开展也是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亲子游戏的在幼儿园中开展会受到人数,种类等之多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影响着亲子游戏活动质量。如:
1.人数多,教师不能合理的控制游戏时间并保证游戏质量。
2.人数多,教师不能有效的、全面的做出观察。例:相对于乡镇的家长们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资历较好,环境优美的幼儿园。但对于县城的幼儿园无疑是超负荷了,每个班级幼儿的人数大多都有25—35人之间,除了托班有保育员,其他的每班就安排两位老师。在开展亲子活动时每个游戏项目也就只有两位老师负责,教师很难有效的观察及保证游戏质量。
3.留守儿童之多,隔代家长对亲子活动的重视率不够,参与性不强。
4.家长的溺爱在亲子游戏互动环节中家长过度保护包办代替,丧失了游戏本身的目的。例:在《全园性亲子绘画》活动中,曾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对着自己的宝贝说:“越越:你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画画哦!”于是宝宝乖巧的坐着,但没过几分钟幼儿被身边的气氛所吸引,也拿起油画棒迅速的在纸上涂画。这时这位妈妈紧张的忙叫起来,“宝贝,你快快别动,要不然白色公主裙就脏掉啦!”幼儿被这么一叫立马停住了,从头到尾傻傻的坐在椅子上看看这儿看看那儿,在这次亲子绘画活动中幼儿没有得到一点收获。当孩子刚要跨出第一步时,就被无知的家长控制了。
5.部分家长对游戏规则的忽视,不能给幼儿提供正确的示范及榜样。
例:在《元旦亲子游园》活动中亲子游戏《宝贝去哪儿》是受到众多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家长扮演大象伸出长长的鼻子转圈10次姿势要正确,沿着路标的直线跑向自己的孩子并抱起孩子,最先到者为胜。大家正玩的不亦乐乎时,一个不守规则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穿过人群插到队伍当中来,但幼儿的举动让我感到惊喜“爸爸”我们是最后一个到的应该排到最后面去,这位爸爸尽然来了一句“别啰嗦了,我还有事呢!”孩子无辜的看着我。幼儿的好习惯却被家长的不良行为所影响。
浅谈亲子游戏的创新(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