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文官委员会对于考试及格人员,按成绩分类编列候用名单,由任用机关遴选。一般是采取3:1的比例进行推荐,依规定在一定期间(半年至二年)不被录用,即丧失其录用资格。因此,美国公务员考试属于一种新进人员的资格考试,有资格但未必被任用。这一点与英国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三)西方国家考任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两种公务员考任制度模式并非包括西方公务员考任制度的所有特征,它们仅代表西方公务员考任制度发展的两条主线。有些国家如德国在选才标准上属于专才标准,但其在考试资格方面却强调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是其一大特色。而法国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却属于典型的部内制。从考试所涉及的内容、方法以及考试等方面来看,各国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方式多样化,目的性强
西方国家公务员考试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包括笔试、口试、品能测试、技术考核、身体检查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笔试和口试。英国自1919年以后增加口试,其目的在于了解应试者之性情、反应、背景、合作、适应性等特征。1939年以后,又增加了心理测验。美国的考试方法通常采用测验法,有时亦用口试或甄审方式。考试特别重视正确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广博性(Comprehensiveness)、客观性(Objectivity)、便利性(Facility)的原则。近年来,又发展一种新的笔试形式,要求个人撰写本人未来的“自传”,以考察应试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考试内容广泛
从考试的内容方面来看,各国公务员均有其自身特点,但总的来说这些内容主要涉及:(1)知识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的文化水平和对各种基本知识的掌握;(2)智力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的机敏程度,其目的是发现更有发展前途的人才。除了测验应试者对社会、时事、科学、历史、音乐等方面的常识外,还侧重考察应试者的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等;(3)技能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知识运用的程度和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4)心理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的性情、意志,以及个人心理素质,此种测验方式在二战之后开始出现,供录用时参考。
3、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开始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针对以马克斯•韦伯理论为基础的公务员制度中的弊端,进行新一轮公务员制度改革运动(也称“新公共管理运动”)。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10年时间里,西方各国更是掀起了行政改革和公务员制度创新的浪潮。在美国推行“全国绩效评鉴”(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NPR),提出“再造政府”(Reinventing Government)。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提出,要建立一个“企业化的政府”,在5年内缩减28万联邦雇员。英国从1992年开始实行被称为“静悄悄的革命”的“新步伐计划”(The UK Next Steps Program)和“公民宪章运动”(The Citizen Charter Movement),大力推进市场化、民营化、自由化、自治化的力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也紧跟其后,积极改革文官制度。
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实践,其方法不尽相同,但目标和原则基本相近,核心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增强国家活力、改革僵化和墨守成规的机制、从重视行政过程和规则转为重视行政结果为目标。在具体措施上呈现以下五个趋向:一是放松规制,注重废除大量的管理规章,使公务员管理更具弹性;二是非职业化,公务员队伍开始打破“常任制”,在保留“核心雇员”的情况下大量吸收“临时雇员”;三是绩效评估的地位日益突出,绩效与报酬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四是政治中立的原则出现变通,公众对文官的政治道德要求日益强烈;五是结构与规模改革步伐大,各国政府裁并机构,削减冗员的力度都很大。可以看出,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调适”过程。
三 、我国现代公务员考任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