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城市社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城市社区建设的展望
内 容 摘 要
在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中国的社会转型也在悄悄地进行,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社会变迁使传统意义上的"街道"已无法覆盖基层生活,街道所依托的行政体制也无法满足基层管理的需要,因此,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满足基础群众的社会需要,成为近些年来社会结构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城市社区建设研究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对城市社区的定义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建设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是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二是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三是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四是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五是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六是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城市社区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国家由每一个公民组成,公民的思想,意识,习惯,道德水准,文明礼貌除了在家庭,在学校形成,除此之外就是在社区。社区是训练公民的最好学校,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国家的根本进步和改变不是来自外部,也不是来自上层,而是来自内部,来自每一个公民的内心。因此,社区建设不仅是国家建设的基础,还是整个人类社会道德,文化与文明建设的基石。
一、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发展不仅仅是指城市经济增长或是GDP的提高,它还包括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教育水平的提升,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管理的完善,乃至市容市貌的改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察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的时候要从各个方面考察,而不应仅仅看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而社区建设,尤其是和谐社区的建设对促进城市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社区建设有利于城市的全面发展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社区,而社区的发展为提高城市品位,搭建城市发展平台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建设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近几年倡导的和谐社区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发展步伐。社区经济建设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社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社区安全建设不仅会提高社区的安全系数,增强居民的安全感,也会进一步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安全建设,提高城市的安全程度。
2、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就业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因此,社区建设中必然会需要许多劳动力。社区建设需要众多不同知识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各个领域内的人才,其中在社区文化、精神、管理、卫生等方面的建设中急需大学生或职业技术院校毕业学生的参与,而社区清洁、家政服务、保安等工作则对教育水平要求不高,可以广泛吸纳社会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因此,社区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为城市部分失业人口和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3、社区建设有利于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更为和谐的生活家园。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种政策、法规、文件精神以及关于社区的政务、事务都要通过社区贯穿到市民中去,而社区居民群众各种困难或难题都要通过社区来解决。社区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居民亲身体验到的是社区建设,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与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社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社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说是实现了城市发展的目标。
4、社区建设有利于改善市容市貌
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基础设施及社区环境建设不仅能够改善社区的整个环境,而且也会改善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社区建设力度的加强,城市社区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是由一个个社区组成的,所有社区环境的总和就是城市环境,也可以说是市容市貌。因此,社区环境建设和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市容市貌的改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二、城市社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包括:
1、城市化进程中不重视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推动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升级转化,对于吸纳和固定外来人口,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的城市化往往片面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非农化;而忽视了社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忽视了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区功能的完善,忽视了发挥社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社区建设片面化
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过度强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中保持了与城市经济基本相同的发展步伐,但在文化建设、卫生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却存在着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弊病。社区建设重点出现了偏误,我国部分社区在建设中过分关注社区面貌的改观,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在社区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居民实际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3、社区管理模式单一
不同的社区,其居民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管理也应有所区别,但现在社区的管理基本上是沿袭了同一种管理模式,即政府主管型的单一的,较为封闭的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几率较小。社区的管理往往以防范为主,侧重治安管理、外部环境管理,或者以收费来代替管理,对社区居民的需求了解甚少,直接面对他们的服务更是寥寥无几。社区管理问题还表现在管理的弱化上,最为突出的就是社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理上的滞后性;美其名曰的文化网络中心其实质是网吧,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反而成了青少年消磨时间,玩游戏的场所。
4、社区功能不全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场所,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社区必须承担起多种功能,如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教育功能、安全功能、保障功能、融合功能、控制功能等。但目前,我国社区功能不全,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主要表现在:融合功能弱,社区在为居民提供生活空间的同时并没有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真正融合在一起;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的渠道比较单一;社区教育建设滞后,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和不同职业的人群来提供不同的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急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
三、城市社区建设的展望
针对以上问题,民政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以服务为主题,以民主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社区建设提高新水平,再上新台阶;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1、继续落实四平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示范活动
民政部门将着重培育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参与意识,注重提高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的全国性指导评估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加强社区志愿者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项制度,联合全国性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在全国发起社区内志愿者服务活动。将继续加大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深入报道社区建设工作,在社会上营造出人人关心社区、人人建设社区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持续形成社区建设的高潮。将整合社区资源、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引入市场机制,高效能地经营社区。
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各级民政部门将广开用人渠道,把那些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居民工作的人才,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吸收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战斗力。将通过岗位培训、资格认定的办法,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步伐。将积极改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力争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努力使“星光计划”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完备符合标准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建立功能齐全的社区活动室以及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将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有效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建设工作中来。将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3、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推动社区再就业工程
社区服务要坚持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内容,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民政部门将研究发展社区服务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和文体娱乐活动,方便居民生活,满足文化精神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社区法律制度建设,加快修改《居委会组织法》
要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加快社区建设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通过立法,解决社区居委会的职能界定、权利和义务,以及与各个方面的关系,包括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办公用房、干部待遇、社区设施匮乏、财力投入不足等问题。使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使社区建设有法律的保障。各地也将抓紧制定或修改地方性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用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目前我国社区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功能还有待于完善,社区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只有充分调动社区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满足社区各方面的共同需求与共同利益,互利互惠,成果共享,才能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共同体,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现代化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意识”的构建》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王海燕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10年回顾与展望》
4、张传友 《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