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无数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教师这样一个育人职业的崇高和重要。当孩童刚刚离开他们父母的怀抱来到学校之时,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市场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团队的价值观也遭受了冲击。可以说,我国的师德处于一个建设的关键时期,师德在慢慢走向专业化,并且慢慢向着以人为本,成人之学进行转变。【30】并且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即把教师视作是中国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并且针对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四点特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28】因此对于新时达教师的道德建设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衡量和考虑的办法。
二.当前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现阶段的教师团队的道德建设之中尚且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教师的道德建设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职业道德的角度上来说,当下很多教师的职业道德受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产生了偏移,更注重利益而并不是教书育人。同时道德培养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也相对缺失,缺少一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责任感。【27】【18】从党建的方面来考虑,现在教师 的道德建设很大程度上和党政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息息相关,加强对于党组织精神的领悟和分析,也是新时代老师道德建设工作中的重点。【13】我们很少从法律的角度上去界定师生关系中发生的事情,由于师生相对来说是一个所谓的熟人群体,因此更多的用道德规范来进行约束。在我国现金的状况下,教师的道德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短视、功利性的教学目标引发的伦理失范和教师道德体系建设中本身的不完善性。教师的教学目的更在于利而非是育人,而现今很多所谓的育人,追求的更多的是一个好的成绩而非我们常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5】【14】而小学教师相对来说是一个更加特殊的团体。小学一般是人的7至12岁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童尚且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同时也在形成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影响孩子价值观和是非标准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即是老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对于小学老师来说,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阶段,孩童在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更多的是引领孩童产生对于学习钻研的兴趣,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而并非是所谓的书本知识。然而在现今的追求效益的社会下,学校领导层面更注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而并非是学习的兴趣,道德的建设。即使很多教师有着良好的道德建设但是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不得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方针和意愿,顺应所谓的时代潮流。并且在国内大人口基数的大环境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显得相当困难,一些私立学校虽然能够做到这一点,但高昂的学费、严苛的入学条件已经将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就存在着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巨大区别,精英教育的普及在短时间内困难重重。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让孩子在校外进行补习,这样的风气下,很多老师补习班的费用远超本身工资,这就导致很多优秀的老师从校内流失,如此恶性循环。并且,很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不充足导致很多老师需要兼职跨学科教学,很多的专职教师却大多是行政岗位,不能专精的教学使得很多课程形同虚设,素质教育仅仅成为一个口号。【2】【3】【4】【6】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酬劳并重,德绩并重或是一种好的出路。即是在当今的社会形式下,将老师的教学成果和他们的收入进行绩效的挂钩并且让很多补习机构能够和学校进行合作安排。与此同时,教学成果的标准中需要加入重要的德育一条以此来改变当下的社会风气,但这始终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旧道德建设本身来说,注重伦理道德的建设并且对于职业道德建设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理想、原则、规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益。【19】
三.调查问卷结果展示
本次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杭州市的小学老师,总数为125人,其中语数英老师占60%(75例),其他老师占40%(50例)。专职人员占74.4%(93例),兼职人员占25.6%(32例)。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8.4%的老师表示(23例)自己接受过职业道德的较为规范的培训。50.4%(63例)的老师表示自己对于职业道德观念较为模糊,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64.8%(81例)的老师表示工作繁重没有精力参加思想品德教育的培训且有78.4%的老师表示学校内的思想品德课并非有专业的老师来上(98例),62.4%(78例)表示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有被挪为他用。36%(45例)的老师表示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没有专业的课件。80%(100例)的老师认为学校门前的工资收入不能够满足他们心中的期望,67.2%(84例)的老师表示自己参与校外补习班的兼职。97.6%(122例)的老师表示自己在课堂上倾囊相授。96%(120例)的老师表示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所缺失,64%(80例)的老师认为自身也没有受到很好的道德教育。72.8%(91例)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德育现状很难改变,79.2%(99例)的老师表示自己迫于教学任务不得不压缩甚至是放弃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56%(70例)的老师认为提高工资有助于缓解现状。
四.结果分析和意见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杭州市的小学老师中专职教师的占比较高,但是职业道德培训的非常少,有一半的老师甚至对于职业道德仅仅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对于学生德育最重要的思想品德课则很难由专业的老师来给学生们开展,并且常常被挪为他用,由于对于自身的工资收入的不满意,大部分老师都参与校外的补习班,但是几乎所有老师都表示自己在课堂上能过做到倾囊相授。绝大多数 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德育,这可能和大部分老师自己没有接受很好的德育有关。对于道德建设的未来,大部分老师持悲观态度,并且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时候不得不压缩德育时间,提高老师的工资待遇有可能改善这种情况。
可见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老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繁重的学习任务,后面督促的家长导致学生很少有接受德育的时间,源头上的改变即是应将德育逐渐变为一项真正的考核标准,但非客观的考评方式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公,这有待商榷。从教师本身来说,对于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可谓迫在眉睫,只有教师本身受到好的教育,言传身教的正向影响自然而然会感染到学生。同时提高教师收入,增加他们的工作价值感或可改善因收入不足而引起的注重课外补习班的现象。
五.结语
当今老师的这也到的建设的问题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的必经之路。在经历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后,文化和价值观的暂时不跟节拍导致了现在物欲横流的黑金社会。教育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也从育人开始向着逐利转变,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竞争带来的将是教师团队专业水平的提高。但是德育始终不是考核一个学生的标准之一,因此将德育作为考核标准将从根本源头上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非客观的考评方式比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一个较为长远的过程。
六.参考文献
[1]柳海民,邹红军.新时代教师研究热点:“德”“誉”相济,“酬”“劳”并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69-82+190.
[2]刘海洲.论当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品位经典,2020(10):100-102.
[3]刘翔.新时代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180-181.
[4]李清林,李祯懋.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29-30.
[5]顾以传.师德伦理问题解析与师德制度化体系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0(15):58-60.
[6]王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15):61-64.
[7]祁珍珍.关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9,40(09):133-134.
[8]熊甸双,严从根.教师“仁爱”与“正义”美德的冲突与消解[J].上海教育科研,2019(09):5-8+33.
[9]程骏,季文华,盛宏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以安徽省部分县区为例[J].中国德育,2019(16):26-30.
[10]闫爽,高子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途径[J].科技风,2019(23):33.
[11]邵明莉.浅议教师道德与教师自身的道德建设[J].才智,2019(21):56.
[12]蔡杜阳.中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科技资讯,2019,17(20):250-251.
[13]黄静宜.党的建设视阈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3):9-11.
[14]岳唤唤.论建设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山西青年,2019(10):288.
[15]何帅,朱峰,吴德钰,张琳.浅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7):21-22.
[16]杨光,刘敏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祖国,2018(09):122.
[17]杨爽.刍议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对策[J].现代交际,2018(04):154-155.
[18]余庆,牛楠森.从职业规范到价值素养:当代师德建设的本真追求[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03):19-24.
[19]曲晶.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况及启示[J].黑龙江科学,2017,8(16):138-139.
[20]彭恋婷.提升心理资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22):177.
[21]唐书芳.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4):68-69.
[22]陈文华.法理学视角下的教师道德建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130-134.
[23]贺林珂.简论教师的道德权利[J].教学与管理,2017(03):58-60.
[24]钱焕琦.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全生涯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24(04):74-84.
[25]周平.基于责任感提升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2):79-80.
[26]胡培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7):136-137+140.
[27]杨镒泽.从职业道德探讨教师队伍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1):95.
[28]李玉萍.论新时期的教师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S1):91-92+101.
[29]张凯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6(11):221-222.
[30]汪明.近年来我国师德实践发展及其价值变迁[J].教育科学研究,2016(0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