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管理模式的几点心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变迁,社区概念被赋予了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内涵。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进而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原来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单位”开始解体和重构,以前由单位承担的保障、整合和控制等社会功能,也逐步向基层社会转移。虽然社区成为了城市的一种基本结构,但是它的功能并未有效地发挥,由此导致从单位脱离出来的城市居民在组织结构上处于真空状态,造成城市管理的混乱。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对社区的认识和定位并没有相应的实现转型,没有理顺政府、社区、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究竟是由政府负责社区的管理还是社区自我管理仍然模糊不清。 一般认为,政府行政模式可以划分三个发展阶段,即政治统治阶段、行政管理阶段和公共服务阶段,分别对应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又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吸收了许多的后工业发展因素。与之相应,中国的政府管理模式具有混合型的特征,形成了一种规制——服务型模式。这种政府行政模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有体现,作为中国最基层的社区在管理方面也深受这种模式的影响。按照既有的制度安排,社区应该是一个实现自我管理的组织,但目前的政府管理模式对社区的自治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政府因素过多地渗入到社区当中。因此,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模式之下以及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更为合理,是我们亟待明晰的问题。 一、从“管制”到“服务”:推动模式发展的宏观思路 在推动社区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政府应当确立一个宏观的发展思路,明确自己的转型方向。政府实现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可以作为推动社区管理模式发展的宏观思路。如果社区想要实现社区自治管理模式,政府的管制倾向应有所转变。管制具有强制性管理的意思,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普遍认为采用管制手段对社区进行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模式中对政府的要求是相悖的。但自治实行的前期,社区自治组织先天不足,需要政府的不断帮助、调理。在此时政府的核心作用就体现的十分重要,一但自治组织和机制成熟,政府就应当理性的退出,为社区管理提供帮助和支持,并适时检查自治成果,及时发现并纠正自治过程中出现的过分错误,催动社区组织和居民由扶持自治走向正确的独立自治。并渐渐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实际上就是说政府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一味地管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的问题,而服务才是根本对策。特别是在社区这种生活场所,政府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将满足社区内居民的需求,进而有利于维护社区的稳定,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实现社区自治,避免社区建设成政府单方面的沉重负担。再有,规制和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尤其是在不成熟社区中,单纯的强调以服务为中心,也显得为时过早,所以强调规制的作用,可以确保政府服务职能的实施,有利于向社区自治型模式发展。 二、授权:推动模式发展的根本措施
关于社区管理模式的几点心得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中小企业员工问题流失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社区 管理模式 心得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