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对策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11万人,比2002年增长466万人(见表1)。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0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一问题也可能会长期存在。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 1.在数量上。是指扩招对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的短期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扩招的影响在这几年依然存在,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待业大学生人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2.在结构上。是指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市场对以下几类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失调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等院校虽然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并不能缓解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压力。 1.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凸现。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逐渐滞后以致错位。此外,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高校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原因。 2.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因此,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三)毕业生自身对就业的消极影响
浅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中小企业员工问题流失研究 | 下一篇: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学生就业 存在 问题 对策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