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传统的官僚制结构,其有存在的优点,具备层级结构,但是当面对公共危机时层级过多反而会降低处理危机的时间和效度。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其不适应性或者说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随着时间的逐步推入,其体制不断僵化,导致行政效率不断降低。当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由于传统的官僚制会使行政效率低下,而事件又具备突发性和时效性,二者的极大不对称会影响事件的发展。而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去构建扁平化的管理体制,从而使得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提高行政效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做呢?政府应该逐步去是缩减行政层级,建立扁平化结构,提高行政效率。
逐步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专业学者对于当地进行帮助,建立起相关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已经具备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区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同时保持一年更新一次的频率,建立常态化危机管理机制,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当危机发生时,政府可以利用较快的速度去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危害。
三、完善与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相配套的回应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政府为了应对公共危机所建立的,那么与之相配套的回应机制也是为了协助政府应对公共危机所建立的。那么回应机制是指什么呢?回应机制是指能清楚了解民众的诉求即关注的核心点,可以及时有效的去回应民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疑问,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回应机制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存在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所要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这对政府的回应方式、内容都提出了要求,要创新性的用适应目前的发展现状的方式去回应民众。目前我国环境问题逐步演变为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源于意见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广大民众无法参与到涉及关乎自身利益的决策。所以,建立优质的回应方式和机制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所必须的。第一,通过建立回应平台,民众能够在决策中表达自身意见,使政府了解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政府则必须对相关渠道进行维护以及保障。第二,只有通过完善的回应机制才能更好的去搭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四、创新政府回应行为的方式与方法
目前很多环境群体性时间产生的最初原因就在于政府的信息公开不完善、流于形式,从信息公开入手更有助于解决问题。政府回应行为的方式方法已经逐渐与时代想脱离,回应的有效性在不断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等线上网络的发展,对于政府来说,其回应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公开,从而使公开真正起到作用,让更多的民众去了解相关信息。同时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效度和信度以及影响力要建立一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利用绩效考核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的工作积极性。只有政府回应方式采取多元化,充分利用目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潮流,更好的回应民众的需求,提高政府在民众之间的公信力,避免类似什邡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政府回应行为必须始终秉持快准的要领,有耐心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民众的诉求,搭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关于环境群体性事件政府回应的思考(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