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要求班干部精诚团结,协调合作,共同做好班务工作。
(7)督促他们抓紧时间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8)着力培养好班长,这是主干力量,群龙之首,班主任应重点培养。
三、做好班情分析,制定奋斗目标
搞好班情分析,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新接一个班的班主任更为重要。进行班情分析,包括班级学生男女生的构成情况、年龄结构情况,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本班学生的家庭成员的学历、工作、经济等情况(特别是特殊家庭情况——教育大量个案已经证实,这些家庭的学生犯罪率是比较高的),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班级科任教师的授课情况,影响班集体的教育环境、因素等等。在班情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和开展活动。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活动,集体便不存在。因此,班主任要善于为全班学生提出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各项活动。确立奋斗目标,一要符合学校中心工作的要求以及班级实际情况;二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长,遵循教育规律;三要有鼓励性,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高低适宜,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分层次、分阶段,把远、中、近结合起来,指导各层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目标,鼓励学生朝着远大目标前进;四要富有吸引力,能代表班集体利益和学生的愿望,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五要走群众路线,目标形成前由班主任先提出,通过班会形式由全体学生讨论通过后,严格实施。例如,学期初,学生经过寒暑假,入学后需要一个“收心”过程,以便迅速进入正常状态,此时提出“遵守纪律”的目标是必要的。期中前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提出团结互助的目标是适时的。期中后,期末前应掀起比、学、赶、帮热潮,积极鼓励学生争先创优,这时提出“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是恰到好处的。
阶段性班风目标的实现,也不能单靠一味说教,应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形式和途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遵守纪律”,就是要使班级形成一个学习、生活等运转正常的环境,要求学生在校的言行、仪表、学习等遵守一定的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可以是:(1)宣传学习。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利用班会、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进行宣传,让学生全面理解《规范》的内容和要求。(2)强化训练。班级根据学校要求,制定阶段性强化教育方案,定期有重点地对学生的行为、仪表进行检查,加强督导,反复抓,抓反复。(3)监督评价。班级成立由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监督岗,坚持对学生每天的早迟到、纪律、卫生、课间活动进行检查,量化打分,记入日常行为规范档案,每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团结互助”,即师生间、同学间的相通、相融、相知,真诚友爱,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开展此项教育的宗旨在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还可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生和后进生自主选择结对的对象,心悦诚服地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注重环境熏陶,加强班风建设
教室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是开展班级活动,获取各种思想的主阵地。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人文环境就是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的氛围,人人争上游的风气;自然环境如教室布臵严整、舒适、清新,班务栏不杂乱,内容适宜,物品摆放整齐,窗台摆上鲜花,讲台洁净,教室墙面、地面、门窗擦得干干净净等,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心情舒畅、欢快。这一切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智力背景。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氛围的建设,使之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
五、强调“管理育人”,建设良好班风
科学的管理需要一套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但是有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并不等于就有了科学的管理。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班风各异,甚至出现两极分化。我认为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如何看待同学,如何进行管理。一种做法是将学生臵于管理的对立面,以堵代疏,以罚代管,以权代理,其结果是学生象按不下去的皮球,师生对立情绪日趋严重,既损害了老师本人的形象,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种做法是,视学生为管理的主体,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让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中培养其公民意识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有时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公物损坏没有人向老师报告,甚至调查不出来;两个学生打架,其他学生无动于衷等等。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公民意识。人的良好素质形成与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自身“内化”的结果。假如我们不让学生参与校内、班内的管理,学生就视己为局外人,那么这个班的好坏荣辱与他何干?他又何以养成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他又何以提高公民意识?
所以,我们应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亲自参与班级的管理。当然这不等于人人都来当班干部,主要是指让每个同学对班里的工作、活动都有发言权。班会课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在班主任的引导和班委会的精心组织下,让同学就本班一周来的学习生活进行讨论,弘扬正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下一段工作的建议,班主任根据讨论的情况因势利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践证明让每个同学参与管理能增强每个同学的责任感,班集体就会有凝聚力,主人翁的精神才能够充分发挥。
论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风 (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