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师的重要舞台与用武之地,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要实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应明确自身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地位与功能,教师的教学主导位置应不断加强。学生在丰富的知识资源网络中,需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展探索,不然则可能在海量的知识信息中迷失自己,偏离学习的方向与要求。为此,在多媒体环境条件下,教师仍是主导,技术设备仅是工具与手段,软硬件的应用主要是提供给教师更多的查代选择的方法与手段,教师更必须是明白,教师本身就是发挥引导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课件在形式与数量上尚有不足
在新课程教改中,教师们为参与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良的课件,运用大量的图形图像、动画与音响等,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讲课的科学性、趣味性及多感官性。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科而言,要把课件都做到精美、完善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对于广大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中小学校教师,对于乡村地区的教师都很难达到,一来当前大多数教师还只是会用powerpoint做课件,能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尚为有限;二来精美豪华的课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心血,甚至需要新的创意,很多多教师在此方面的条件并不具备;而且对于相当部分的学生而言,一学期能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上课的机会并不会太多,因此导致当前大多数多媒体课件只是用于对外展示之用。
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应该在课件制作上力求简洁、能表现学科特点与教学要求,在形式上要多元化,同时要尽可能通过网络作为展示课件的平台,让学生能慢慢适应网络课堂的教学。
(三)注意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科特点的结合
对于能通过计算机方法与素材进行展现的学科,可大量运用多媒体^论文;对于不能或较难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的,要考虑借助计算机与网络条件,再结合教师的讲授,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好的实现学科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需要与教学改革及学科特点进行良好的结合,教学改革中充分注重学科的特点,要掌握把课件、视频、声音^论文等进行有机的组合,根据不同的学科与教学要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把握每个学科的特点,分析每个单元的特点、每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
(四)多媒体软硬件设备需进一步优化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大多数中小学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网络软硬件环境较差,在广大的乡镇中小学校里,很多学校都处于拥有硬件却缺乏软件的状态,比如多媒体教室软件、语言教学软件等,导致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功能;还有些学校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较为陈旧与落后,在网络环境中,很多先进的应用都是基于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因此中小学里落后陈旧的硬件设备,在缺乏软件的支持下,很多都无法开展真正的多媒体教学,导致多媒体教室闲置,成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摆设品。
多媒体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更新依赖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农村学校,需要对多媒体软硬件设备进行持续的优化,以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的需要。
(五)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不断加以完善
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加之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多媒体环境中的小学教学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教学软硬件设备将会不断的更新与升级,教学内容也将一年一年的改进。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来加以实现。由于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尚并不是非常熟悉,在教学实践中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环境的驾驭能力,对信息网络设备与技术的操控能力。由此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敢于尝试与创新,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所带来的便利。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环境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在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中,需要注重学生的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心理与学习能力,学生应该成为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运用过程中,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在传统小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加以创新与发展,并要结合当前中小学的新教改与学科特点,展开多媒体环境的教学,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中仍是关键,需要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