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我们说到的两种途径来提高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之外,还要保证班主任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这里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当下,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人们很容易产生压抑、紧张、忧郁等不良的情绪中。而班主任这一工作具有复杂性,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需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果让一个本身就心理不健康的人来担任班主任,后果我们不敢想象,这样的班主任不可能帮助学生扫除心理中的“乌云”。只除此之外,笔者在学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当一名班主任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工作的保障。因为班主任不同于普通教师,他们每天早上来的最早,每天晚上放学走的最晚,班级中的大小事务都需要他们操心负责,没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很难长期坚持下来这一岗位。
总之,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进行自我完善。当然除了主观动力性策略之外,还需要客观协助性策略的帮助。
四、教育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
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6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小学教师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这一文件的颁布,对于加强班主任专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政策法规只是给出了两条模糊的理论性说明,并没有进一步明确阐述具体该如何实施,具体实施方针应该根据各地方、各学校的的特点制定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策略。
五、学校应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班主任的选任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校对于班主任的任职标准都有所不同,有的学校侧重于老师事是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学校则看重于教师的学历高低,认为学历高的教师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但是笔者认为想要选拔一个优秀且负责的班主任,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除此之外,学校应该组建一个评价小组,对班主任候选人各方面进行考察,这种专门的评价小组可以确保选拔班主任这一项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养,保证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应该为班主任建立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故步自封只能像井底之蛙一样,所看到的只有眼前,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广阔和精彩。 由于小学班主任不同于一般教师,社会和学校对他们应有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所以,想要成为一名被认可的班主任十分不容易。因此,学校应该为班主任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班主任们在与其他学者或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取众家之长补多家之短”,最终得出一套自己的班主任法则。同时,学校要在班主任上岗的第一天开始就需要经常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使班主任在实践培训中不断成长。
最后,学校要提高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一个岗位都不容易。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更是不好当,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班主任会收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
TXW815035 关于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看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