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免费获取|
教育资料网
  • 网站首页|
  • 资料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资料|
  • 合作期刊|
  • 资料下载|
  • 计算机资料|
  • 外文翻译|
  • 免费资料|
  • 原创资料|
  • 开题报告资料
搜索

当前位置:教育资料网 -> 免费资料 -> 社科文学 -> 从“文革”年代追溯人格与文格余秋雨(二)
法律专业资料| 护理学资料范文| 动画专业资料| 新闻专业资料| 环境工程| 艺术设计| 社会工作| 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规划| 法律资料范文| 资料下载| 社会学资料范文|
信息计算科学资料| 计算机资料| 法律资料下载| 环境科学资料| 医学资料| 报告总结| 食品资料| 社科文学资料| 政治资料| 医药医学资料| 资料格式范文| 建筑学资料范文|

从“文革”年代追溯人格与文格余秋雨(二)

从“文革”年代追溯人格与文格余秋雨(二) 苏州》、《上海人》、《天涯故事》等篇中对中国地域文化丰富性的发现,就有不少独具慧眼之处。《一个王朝的背影》、《苏东坡突围》、《十万进士》等篇对中国历史阴影的深刻批判,《青云谱随想》、《风雨天一阁》、《千年庭院》、《遥远的绝响》等篇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光辉人格的深刻礼赞,也都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感。
第二,余秋雨的“学者散文”也不同于这些年里十分流行的“学者随笔”。后者是学者的杂感,一般短小精悍,而前者则显得大气磅礴,因此有“大散文”之称。“大散文”之大,不仅仅在篇幅长,更在境界阔大、气势恢弘。对于读多了小随笔的读者来说,读“大散文”有开阔眼界、开拓胸襟之效。当代散文的一大成就正是“大散文”的繁荣——马丽华、张承志、史铁生、周涛、韩少功都是写“大散文”的好手。在他们中间,余秋雨是一个代表。
第三,在九十年代的“散文热”中,轻松的随笔多,沉雄的散文少。一般认为,九十年代的世俗化浪潮使文学必然也转向轻松化。可是,文学并不总是被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余秋雨等人的“大散文”和《白鹿原》、《羊得门》之类作品就显示了深沉、凝重的文学仍为时代所需要,甚至,气势恢弘的艺术作品常常只属于深沉、凝重之作。读《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使人感到中国人文精神的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反思远远没有结束,对中国传统精神的追寻也还有文章可做。从这个角度看去,余秋雨的“大散文”其实也是八十年代“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在九十年代的延伸。⑧
 余秋雨的散文当然不是篇篇皆精品。余秋雨似乎特别擅长写“大散文”,以至于当他也涉笔写小品文时,就失去了他的特色。这个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在作家的个性与文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神秘的关系呢?有的人擅长写诗,有的人善于写小说:有的人随笔写得好,有的人则长于写“大散文”。虽然也有作家诗文兼擅(如苏东坡),但更多的例子是才有所专。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怎样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文学创作中扬长避短,这问题对每个作家、每个文学青年才是真正所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从“文革”年代追溯人格与文格余秋雨(二)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原创资料流程 相关资料
上一篇:新闻职业道德在转型期的缺失 下一篇:从《功夫》看周星驰电影的思想艺..
推荐资料 本专业最新资料
Tags:文革 年代 追溯 人格 文格 余秋雨 2010-03-28 12:47:31【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发表资料

联系方式 | 资料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硕士资料


教育资料网提供资料范文,资料代发,原创资料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0 教育资料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