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八四二年八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来,中国这个有着大片国土、物产丰富的古老国家成为了西方列强任意分割的“美味蛋糕”。从而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直至新中国成立。《南京条约》是由于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处于战败国而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有一条是割香港岛给英国,尽管条件很苛刻,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将香港岛拱手交给英国。另外香港岛周围地区大都成了英租地。其租期为九十九年,对于这九十九年,是何等的漫长啊!可悲的是清政府认为,其租期为九十九年总比租期为一百年让人挂得住面子。就这样,香港岛在英国人的统治下走过了漫长的一百年,尽管英国将香港岛变得更加富有,却无法让香港岛有一个真正的主权,一个中国领土的主权。尽管孙中山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清朝灭亡,但那些不平等条约却仍然保留,致使香港岛走过了近百年受殖民者统治的道路。终于,在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香港这匹在外奔跑多年的骏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的失而复得不得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沉思,为什么一个土地辽阔的中国,会被西方列强轻易割分呢?这不仅仅因为清政府的迂腐,还因为中国人民自身(18、19世纪)没有文化,不能用科学来捍卫自己的祖国,致使中国“病入膏肓”。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推翻了三千年来的封建势力,一百多年来的帝国主义势力,二十多年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这个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它使占世界l/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同时也激励着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伟大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世界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大大加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新中国同苏联、欧洲亚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大大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使帝国主义推行的殖民主义制度遭到致命的打击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人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始终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搞建设、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结果。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会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民对改善生活的期望很强烈。要使12亿多人都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时刻关心人民群众,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幸福生活。
关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会(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