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初探(三)
④分析两党制形成的原因及其本质。
对于这个问题,我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问题如下:
谁和谁PK?什么时候PK?为什么PK?驴象PK反映了什么?
3.知识归纳整理
在了解和理解新课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提炼归纳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看似凌乱的知识点串连起来,把握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的一根主线是1787年宪法,围绕着它,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制定该宪法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该宪法的主要内容,并由此得出该宪法的原则及其评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课的知识网络形成,图表也有利于记忆。
4.检测与反馈
学习是为了运用,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习卷”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先设计3—5个紧扣基础知识的题目让学生解答,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设计《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的表格,学生做后,老师讲解与点评,巩固基础。练习要体现出层次性,要关注学生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5.思维拓展延伸
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习卷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课下去进行思维拓展延伸的空间。一方面,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探究:①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②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③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④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⑤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例如在这一课的学习卷中有些学生把一些课外探究题记录在“学习卷”上面,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来思考探究:1787年宪法没有处理人权问题,但在其后200年间却具有“超稳定性”,为什么?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学习卷运用的一些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卷”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同时,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主体地位也真正得到了体现。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学习卷也不例外。相信在同行的共同推动下,新课改后历史教学在与学习卷导学的结合中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历史教育学》叶小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关于“学案教学法” 》姚席钧
[4]《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 崔永漷 吴刚平
[5]《中国教育学刊 .简论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朱新梅
[6]《课堂教学论》金华、魏所康、朱川彬
[7]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XX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学习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初探(三)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