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在技术分析中数量指标(VR)被视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分析工具,它的基础在于成交金额。举例子可以说明这种分析方法的意义所托。
例如,某日的上证指数最高为1000点,最低为900点,开盘收盘均为950点。如果仅从成交量来看,是看不出当日人气究竟聚于千点处呢,还是九百点处。换言之,便是出入市者是想冲高,还是获利解套。而数量指标(VR)则可以较好地说明这一点。
计算数量指标,首先要收集多日的成交金融。由于这个数值较大,可以取其约数、简化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VR=(N日内上涨日的成交金额+0.5×N日内成交总额/N日内上跌11的成交金额+0.5×N日内成交总金额)×100%
这里,N值由投资者自行决定,一般而言,取10日为佳。举例来说,某股票10天内有5天下跌,其成交金额分别是:
上涨日: 1日 3日 4日 6日 9日
(1000万) (2000万) (2000万) (2000万) (4000万)
下跌日: 2日 5日 7日 8日 10日
(3000万) (5000万) (4000万) (5000万) (7000万)
那末,VR=(1000万+2000万+2000万+2000万+1000万+0.5×3.2亿)/(3000万+5000万+4000万+5000万+7000万+0.5×3.2亿)×100%=56%
反之,若这里的上涨日成交金额全部换成下跌日成交金额。那末,VR=180%。
一个低迷的股市,成交不会大,因而,VR值通常较小。然而,当VR值进入40%-60%区间时,公式中的分子将远远小于分母,而分子小于分母,无非是涨日成交金额小,稍有风吹草动,便会进入下降期。
当VR值高达450%时,便是一个卖出信号了,此时上涨已过快,股指或个股股价已达顶点,成交亦将进入衰退期。大势回转的可能很大。
总体说来,技术分析主要适用于短期的证券价格预测。技术分析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不能单纯运用技术分析,要与基本分析结合使用;
(2)不能单独运用一个方法,要多种技术分析并用;
(3)每个结论要不断修正;
(4)不能对技术分析抱过高期望;
(5)技术分析是工具,起决定作用的是人。
三、技术分析是否可行及其存在的误区
(一)技术分析的可行性
在证券投资中技术分析是可行的,但在实际的投资行为中,使用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不时地遭遇亏损。技术分析方法导致亏损的大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对技术分析的使用不当和认识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应该引投资者注意。
1、技术分析方法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善。技术分析方法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灵丹妙药,而仅仅是一些对投资历史经验的总结。其实,投资者所接触到的仅仅是一些技术分析方法的套路,它们是对过去的使用经验的总结。不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应该将这些条条框框不断地进行创新和修正,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技术分析的初学者中,很多人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
2、技术分析的结果必须附带一个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百分之百事情本来就很少,而证券市场的复杂性更是名列前茅。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祈求技术分析方法提供一买就涨的方法,是不现实的。每个使用技术分析的投资者应该明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技术分析的买卖信号都是在一定概率的前提下发出的。这也就是说,如果要求的概率比较高,原本可能发出的信号就可能不被发出了。投资者如果耐心不够、求战心切,就必然会多次选择成功概率低的买卖信号。不具备良好的耐心、期待在短时间内发财,这是广大投资者的通病。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克服了这些通病的人。
3、概率大的买卖信号出现后,要坚决执行。对于具备技术分析能力的投资者来说,发现技术分析的信号是不难的,难的是如何按照信号执行。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在实际中的确是很困难的。相当一批投资者,为此而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因此,在技术分析发出了有比较大的把握的信号后,投资者应该克服贪婪和恐惧的不健康心理,坚决按照技术分析的信号去做。要相信技术分析的信号是通过多次实际检验的结果,它正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投资者的贪婪促使在高位不愿卖出,恐惧促使在低位不敢买入。这两者是进行证券投资最大的心理障碍。差不多每个投资者都知道这个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人不能逾越这个障碍。在1999年的519结束前的高位中,不愿意卖出的投资者大有人在。因为在那个时候,投资者心里不由自主地想到的是价格还能涨到哪里。完全没有风险的意识,忘记了过去价格下降的历史。而在1999年519之前,大部分投资者所想的问题是如何解套,只要能将本金拿回来就满足,忘记了股票价格还有上升赢利的时候。
(二)技术分析存在的误区
1、表现在对技术分析的否定。正如投资是一门艺术,技术分析也是一门艺术,偏重于历史经验的总结而缺少科学研究的精确。好比我们看瞎子摸象,摸到大象大腿就说大象是柱子固然有其片面性,但也反映了局部的真实。尽管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是万能的,但任何一种经过时间检验的技术分析方法都有其可用之处。使用技术分析方法,本来的目的是取其长而舍其短,如果因其短而舍其长,不是误区又是什么呢?
2、表现在技术分析方法的滥用。市面上流传的技术分析方法不下十几类,每一类方法的用法更是不可胜数。这确实令刚入伍的新兵喜不自禁,个个觉得新鲜,哪个都想用用,结果几年下来,好比狗熊掰棒子,每棵玉米都糟蹋了一遍,帐户净值却连买一个棒子都不够了。
3、表现在技术分析方法的错用。因为可用的方法太多了,往往会犯贪多嚼不烂的毛病,每个方法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真正吃透任何一种方法,对方法的长处、短处、适用范围缺少深入的研究,或照本宣科的使用,或自以为是的改造,结果往往是方法的可用之处没能发现,不可用、不该用的地方全部用上了。这也应了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另外,许多指标的计算都很麻烦。当然,技术指标亦非一无是处。否则,也不会被众多投资者奉为至宝了。工具毕竟是工具。运用工具,便不可盲目操作。对于这些工具发出的买卖信号,只要能经合大势,凭藉经验,再借几分运气,是能正确把握的,正如结语所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由于中国股市中的投资品种良莠不齐,投资风险很大,必须加强基本分析,降低投资风险。在使用技术分析方法的问题上,能够跳出误区,把一种方法用精、用透,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就已经受用无穷了。
从上可知,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基本分析能把握中长期的价格趋势,而技术分析则为短期买入、卖出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投资者在具体运用时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方可实现效用最大化。最后,需要再次指出,技术分析不是神,技术指标就更不是神。一切掌握在投资者手中,而运用它们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证券投资学》(第二版),曹凤歧、刘力、姚长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炒股实战技巧》,哲一、翀翔、金铎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
3、《短线是银》之二,唐能通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4、《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吴晓求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吴晓东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6、《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李向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证券投资中技术分析手段的应用(五)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