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2
一、B股的的相关概念3
(一)含义3
(二)股票特点3
(三)B股和A股的区别4
二、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5
(一)是资金筹集功能丧失。5
(二)是资源配置功能丧失。5
(三)是投资价值衰减。5
(四)是市场结构特殊。6
三、B股上市公司状况6
四、B股市场的改革思路7
参 考 文 献9
内 容 摘 要
中国B股市场的发展始于1991年底。所谓B股,全称是“境内上市外资股”,指的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内外投资者发行、募集外币资金并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应该说,B股市场的建立是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与A股市场几乎同时起步的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分支。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不断得到深化,股票市场尤其是中国A股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A股市场也面临众多问题,但是包括管理层在内的股票市场参与各方都在为A股市场的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然而,与A股市场同时起步的B股市场却在发展中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退化局面,市场本身也逐渐边缘化,陷入困难境地。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探究B股市场困境背后的历史与现实原因、揭示原因背后所隐含的系统性问题与制度缺陷。通过对B股市场困境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性探讨B股市场的出路,提出解决B股市场问题的方案,从而为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政策借鉴依据。
中国B股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B股市场的发展始于1991年底。所谓B股,全称是“境内上市外资股”,指的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内外投资者发行、募集外币资金并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应该说,B股市场的建立是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与A股市场几乎同时起步的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分支。
一、B股的的相关概念
(一)含义
B股的“B”,仅相对于A股的“A”而言,无实际含义,区别于“H股”“S股”等含义。(1)公司或投资基金发行的一种股份形式。在发行过程中,公司通过章程给不同股份形式赋予不同的权益,使公司股份出现A股、B股等形式。而不同公司赋予B股的权益也不尽相同。比如中国境内上市公司的A股公司普通股,可以上市流通;而B股为人民币特种股票,不能流通。有些国家的B股为优先股,只享受固定红利分配,没有投票选举权等。(2)特指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B股市场于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仅限外国投资者买卖,此后,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3)不支付前期管理费用的投资基金,但是这种基金要交纳佣金及年费。如果投资者在持有基金的续存期限短于6~8年时退出,通常还要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二)股票特点
B股不是实物股票,依靠无纸化电子记帐,实行“T+3”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和外国人,持有合法外汇存款的大陆居民也可投资。A股是供境内投资者投资的股票,B股是供境外投资者投资的股票。B股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但需以外币购买。A股和B股均在上海或深圳交易所上市。A股也称为人民币普通股票、流通股、社会公众股、普通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普通股票。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帐,实行“T+1”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
(三)B股和A股的区别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国A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现阶段B股的投资人,主要是上述几类中的机构投资者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二者的区别是:A股、B股的计价和发行对象不同,国内投资者显然不具备炒作B股、h股的条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沪市挂牌B股以美元计价,而深市B股以港元计价,故两市股价差异较大,如果将美元、港元以人民币进行换算,便知两地股价大体一致以字母代称进行股票分类,不甚规范,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股票简称必须统一、规范可以相信,随着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A股、B股等称谓将成为历史g股就是已经完成股权分置的股票 ,如g三一、g金牛而所谓"g板"这个概念是源于监管层还是民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办公室的一位人士道出一个基本事实他说,"当时有过g板的叫法,但并非设立独立板块的意思大致上是指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这类公司,也就是g类公司所以,如果说监管层说过g板,实际上是指g股"去年6月17日三一重工股票简称变更为"g三一",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g股"g股"的设立,表明了证监会的政策意图"不解决全流通就不能进行再融资"的规定,也让更多的上市公司纷纷上报股改方案在42家第二批试点公司中,至少有宏盛科技、中孚实业等10家公司提出再融资方案,约占四分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s股等的区分这一区分的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票1990年我国A股股票一共只有10只,至1997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只,A股总股本为1646亿股,总市值17529亿元人民币,与gdp的比率为22.797年A 股年成交额为30295亿元人民币我国A 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现阶段B股的投资人,主要是上述几类中的机构投资者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自1991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上市发行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中国的B 股市场已经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的全国性市场到1997年底,我国B股股票有101只,总股本为125亿股,总市值为375亿元人民币,B股市场规模与A股市场相比要小的多近几年来,我国还在B股衍生产品及其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1995年在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发行了B股可转换债券,蛇口招商港务在新加坡进行了第二上市试点,沪、深两地的4家公司还进行了将B股转为一级Adr在美国柜台市场交易的试点等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 kong ,取其字首,在香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h股依次类推,纽约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s,纽约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分别叫做n股和s股
二、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
B股市场于1992年建立,起初的目的是吸引外资、以多种方式充裕资本市场,但如今随着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资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攀升,B股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B股市场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是资金筹集功能丧失。
B股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筹集外汇资金,但随着外汇资金逐渐充裕、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增加,B股筹资功能逐渐丧失,2001年、2002年和2005年B股市场筹资额都为0。与H股市场筹资情况对比来看,随着H股市场引入红筹股,国内推行QFII,我国对外权益性资金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单纯从筹资功能角度来看,B股市场已无存在必要。
(二)是资源配置功能丧失。
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另一个最基本的功能。B股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上绝大部分都是传统行业,属于高技术产业的公司很少。与此同时,B股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投资者主要为境内外个人,其中境内个人投资者占80%以上,而未减持外资法人股数量非常少,B股市场难以通过股权转让进行并购重组。
(三)是投资价值衰减。
B股市场设立以来,没有与A股市场同步发展,而是逐渐边缘化,总市值没有稳定持续增长,与上市股票数量不成正比。2006年汇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6.46%,因此,分别以美元和港元计价的上证B股和深证B股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B股投资价值受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较大。
2007年以来,B股行情上涨主要源自与A股价差扩大后的补涨要求;同时,国家增加居民购汇额度的外汇政策增加了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另外,投资者对A、B股合并的预期使套利行为大幅增加。在没有新优质企业参与和投资者结构优化的情形下,B股市场难以产生主流行情。
(四)是市场结构特殊。
B股最初仅允许境外投资者以美元或港元投资,2001年政策变化后,境内个人逐渐成为投资主体。目前的投资者有境内外个人和境内外机构,其中以境内个人投资者为主体,境外个人占一部分,而机构投资者占比例极小。考虑到投资者结构,B股改革要保障境内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同时顾及境外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在交易规则上,B股市场与A股市场有诸多不同,比如B股实行T+3交收制度,上证B股以1000股为交易单位。此外,B股市场与A股市场上的公司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从而导致盈利水平等财务数据不一致,投资者难以获得一致公允的价值判断依据。因此,B股市场改革需要解决投资者结构、交易规则、市场管理等方面与国内资本市场统一的问题。
三、B股上市公司状况
从股本结构来看,当前沪深市场109只B股股票中,有88只股票同时发行A股,但股本规模差异甚大,不同公司的股本结构差异也非常显著。此外,有的公司发行国家股,有的公司发行发起人股,有的公司两者都有,或两者都没有,并且在数量上差异显著。还有公司尚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因此,不同B股公司股东结构不同,力量差异悬殊,B股改革需要协调好各类股东的利益。在B股公司的股本结构中,还涉及外资法人股的流通问题。目前B股公司的外资法人股都可以流通,但有的公司外资法人股已经全部减持,有的公司部分减持,还有公司未作减持,因此改革不能忽视外资法人的利益。
从资产状况看,B股公司的资产规模差异很大。其中总资产最大值达500多亿元,而最小值只有2千多万,相差近千倍;在净资产方面,最大的近180亿元,最小的却有18多亿元负值,差距更大;在每股净值方面,最高者为7元多,而最低者为将近6元的负值。两市B股企业的总资产平均达50多亿元,净资产平均达20多亿元,每股净值达2元多,可见B股企业的资产总量具有相当规模。从中值看,50%的含B股企业总资产超过26亿元,净资产超过10亿元,每股净值超过2元,这说明相当多的含B股企业,属于中国重要的上市企业,B股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不应该被分割、不应该被忽视的一部分。
从经营情况看,B股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差异性也非常显著。从投资价值看,109家B股企业中,既有像万科、本钢、中集、粤电力、长安汽车等为数众多的蓝筹级企业,也有像华源、赛格、宝石等被特别处理有退市危险的连年亏损企业。相当多的B股企业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且大多数企业是盈利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它们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它们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来筹集资金,评判价值,回报投资者。因此B股市场不应该再被冷落忽视,而要在科学、多样化方案的促进下,融入到中国境内统一的证券市场中。
四、B股市场的改革思路
长期以来A、B股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同股不同价成为市场的一种常态。合并A股、B股是各界呼声最高的改革措施,这也是实现我国证券市场一体化、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但是A、B股市场如何实现合并,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的重大问题。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合并都不能损害投资者利益,这是所有措施的前提。A、B股合并比例的确定,是改革的关键也是难点。A、B股交易的计价基础不一样;股东在原始股份的取得上差异甚大;A、B股流通价格存在差异,这些都是设计合并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当然还必须考虑法律上的可操作性。如果未来A、B股合并真的提上议事日程了,可以充分参考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取的经验,确保市场实现公平、健康、平稳的过渡。H股在香港上市并得到很好的发展。将B股改造成H股,也就是提高B股公司的质量,使其符合H股上市标准,然后在香港上市。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完全具备A、B股合并条件的情况下,保留B股发行公司获取外资的渠道,同时扩大H股的市场容量。这方面工作的关键是国内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在发行审核、流通监管等方面取得高度认同。回购B股并缩股,也是一种可选择的途径,关键是,回购价格和上市公司的支付能力。B股的发行价格总体比较低,如果以较高价格回购会损害公司其他股东利益。对于纯B股公司来说,回购会影响其上市地位,失去未来再融资的机会。另一个问题是,回购会减少公司宝贵的现金资源或者提高公司负债率。B股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价值的,但当前已完成了初设目标和使命。随着资本市场制度的演进,B股市场的种种弊端逐步凸现:投资者范围狭窄、流动性差、市场分割显著。虽然上述各种改革思路不乏合理性,但B股市场制度设计的独特性和当前上市公司情况的差异性,决定着B股问题不可能存在普适性的解决方法,更不能采取一刀切或行政决策。在B股市场改革中要参照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经验,统一步骤、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针对不同B股公司的情况制定适合的解决办法。无论B股市场如何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第一,市场化原则,B股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在非市场化条件下迈向国际化的尝试,其后续改革应该要由市场力量来引导;第二,方案多样性原则,B股市场有其独特性,上市公司差异又很大,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案,并在方案设计上体现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之处;第三,保证投资者利益,改革方案必须均衡各方成本与收益。不论哪种解决方案,都需要监管层尽快出台B股市场指导意见或改革政策,在有预期的前提下用市场化手段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郑东雅、叶航、吕一鑫;我国B股对内开放的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0期
[2] 李良瑞;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分析及其思考[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3] 陆国庆;我国股票上市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4] 潘佩娴、冯鸿玑;从发行B股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分化及价格动向[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5] 朴哲范;沪市A股与B股交叉相关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盖地、卢强;中国会计准则、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利润报告的差异研究——对B股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的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张友良;B股对内开放的几点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