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2
一、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一)提供服务的主动性不强3
(二)员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3
(三)缺乏多元化的服务手段3
(四)信贷服务难以满足农民实际需求4
(五)服务品种不对路,贷款投放额度不够4
二、改善信用社服务的几点对策及建议。5
(一)完善地方服务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5
(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5
(三)强化员工培训,建立服务团队5
(四)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三农”资金支持6
参 考 文 献7
内 容 摘 要
近几年来,信用社发展飞速,并很快占领农村金融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于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来说占有主导地位。农信社也以“服务三农”的宗旨贯穿于日常工作与农村经济工作中。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农”对信用社增强信贷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期待很高,而农村信用社在产品创新、员工素质、信贷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关键字:信用社 服务三农
浅析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古蔺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实证分析
一、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供服务的主动性不强
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在提供金融服务中处于被动地位,客户经理都是客户到了信用社申请贷款,才被动上门了解情况,对本地区农户收入构成、经营方向及经营内容不明了,对本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缺乏调查、研究,对当地党政提出的调整思路,缺乏协调和参与意识。因此,对自己金融服务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二)员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信用社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由于历史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员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综合素质总体偏低。
集中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员工安于现状、坐门等客思想严重,“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表现在门柜业务员及客户经理在为客户服务时对客户粗暴服务
二、服务水平与客户的要求还存在有差距,由于业务知识欠缺等原因,对客户提出的疑问不能给予圆满的解答,或由于专业技能不熟练,导致办理业务用时过长,效率低下,造成客户因长时间等候而产生厌烦心理。
三、文明用语的使用不规范,影响了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四、在业务操作上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缺乏熟知现代金融和新兴业务知识的人才,对金融产品的发展前景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够。
五、在代理代付业务与我社自身存贷款业务发生冲突矛盾时,不能很好的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导致客户等候时间过长,效率低下,我社又没有很好做到社会服务者的工作
(三)缺乏多元化的服务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客观上也产生了对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业务在不断的更新,实现了系统联网,有了一系列的特色银行卡,但基层信用社在衍生金融产品、投资理财产品、代理代付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方面仍然滞后,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在欠发达的农业乡镇还没有ATM机和刷卡消费商店及E-POS等,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四)信贷服务难以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农户中,有偿还能力的一般都用不着贷款,而需要信贷资金的又往往偿还能力较差。信用社为防范信贷风险,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存在“惧贷”、“惜贷”、“择贷”现象,使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农民也很难贷到款,造成部分农民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社贷款涉及面窄。为控制信贷风险,我们的信用社实行先授信后放款,而能够得到信用社授信的单位或个人,均是利润好、发展前景广的大中型企业或是知名度较高的人士,这些单位或个人与信用社日常往来较多,能够得到信用社的认可。但这部分人只是广大农民中的一部分,多数刚刚起步的小型企业或一般农户因为与信用社联系较少,信用社对他们不了解,在贷款时有难度。
二、信用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利率高。目前,我们的信用社针对农民的贷款种类主要是小额信用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额度大多控制在三万元以内,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向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规模、高效益方向发展,显然,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和额度都不能适应规模化种、养殖的需要。并且需要向我们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多数是为了改善经营情况或者是改变生存方式谋求新的致富门路他们普遍是尝试期利润小投入大,但我们农信社自身的利率不统一,相较于我们古蔺和叙永两个相邻的信用联社,我们古蔺的利率要高出叙永0.1到0.2个百分点,这对客户来说是种对贷款积极性的打击。
三、担保贷款的门槛高。我们信用社发放的担保贷款,处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强调质押担保或抵押担保,而现实情况往往是有存单或房产的觉得不划算不愿意贷款,想贷款的找不到合适的抵押物,找到抵押物还要办理评估、登记等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再加上基层信用社贷款权限不足,到县联社审批贷款需要时间。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农民贷款的难度制约了农户或者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五)服务品种不对路,贷款投放额度不够
信用社贷款投放的目的不明确,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矛盾问题。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如化肥、农药、种子等)或者早期为政府发放的扶贫贷款,除了古蔺特色的烤烟贷款以外农民几乎不再有多少贷款需求,从2012年古蔺各乡镇的烤烟贷款也由邮政银行代为发放,所以资金投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住房改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户也在追求更加舒适的住房条件,无论是在村社或者举家搬迁到场镇上都会大兴土木盖楼房,因此住房改造的资金需求较强。
二、城镇化建设,农民向城镇转移,从事商贸活动这方面的资金需求量也较大。
三、规模化的种、养殖业发展,传统的生产经营已经不能为农民增收作贡献,他们的生产目标已经逐步转向市场化,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的资金需求强。
四、加工运输业及现代小型农用机械的资金需求。
五、子女上学的资金需求。
以上这五个方面的资金额度需求一般都在1万元至5万元以内,有的需求更大,而目前我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品种主要定位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且受贷款授信额度的限制。因此,造成农村资金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改善信用社服务的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地方服务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
我们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调查研究,确定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支持“三农”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全盘统筹安排资金,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加强农村特色资源调查了解,使农民掌握和利用自己所处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完善市场信息服务,提供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让农民生产不是“跟风”,拓宽产品销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门柜服务方面实行我们自身业务与代理代付业务窗口分开,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政府为农村“惠农”政策服务,也让我们自身业务更好发展,不会让农户来贷款发出“我来排一天的队贷款手续都办理完了贷款也到账了可还没取到钱”的感慨。
(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农村信用社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农信社的业务处理能力和服务效率这就要大力推广信通卡、惠农卡等银行卡业务,增加ATM机、POS机、E-POS等卡交易受理设备数量,开通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以适应客户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便利与周到真正做到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取到钱;充分发挥信用社的资源优势,做好政策、信息、技术等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市场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开发和提供多样化的代理、理财等中间业务品种和金融服务,争取获得与有关基金和证券公司合作的市场准入资格,代理基金发行、赎回,代销理财产品。主动加强与财政、税务、教育、医疗、通讯、水电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开办代收水电费、电话费,代发工资等业务。扩大银行票据范围,在信用社逐步加强支票、汇票、委托收款等业务,为农村企业经营走向全国的市场提供多种渠道的票据融资服务。在不断的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中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三)强化员工培训,建立服务团队
强化学习之风。不断引导和鼓励员工们加强对有益于做好本职工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组织临柜人员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不断摸索出做好本职工作的规律,努力的成为行家里手,熟练掌握存款、贷款、代理等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及服务理念,提升柜面服务水平。
强化奉献精神。通过教育引导,使员工牢固树立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经得起锻炼和考验,耐得住辛苦、清贫和寂寞,在艰苦的磨练中充实自身,完善自我。营造团结向上、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
强化文明服务。加强对一线员工标准化服务培训,规范员工服务行为,推行文明用语服务,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定期对员工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并与绩效挂钩,促使全员乐于服务、精于服务。
(四)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三农”资金支持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的推进金融服务的创新,满足多样性和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一是要根据农户贷款需求,大力发展农户、企业联保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间多种组合形式的多元联保贷款;发展订单、股权、仓单、提单等权利质押贷款,土地经营权等权利抵押贷款;推出简式快速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等新产品。二是创新农村消费贷款。针对农民消费贷款需求,可开办一些农民改、扩、建房、购房、购买农机具、耐用消费品消费贷款,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三是积极推广回乡青年、大学生的创业贷款、妇女的创业贷款等,实行优惠利率,简化流程和手续,为农村青年、妇女创业融资开辟快捷通道。四是积极推出适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贷款品种。针对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生产有规模的农产品,在优势区域相对集中投放资金给予扶持,促使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做大做强。对带动能力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示范户、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给予积极扶持。
参 考 文 献
[1]周文新,李辉,张春. 当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存在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09,第二期
[2]王鹏,罗海山,胡建明. 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J].武汉金融,2008, 第十二期
[3]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第四期
[4]周霆,邓焕民.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基于“三农”视角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5]焦晓钰.对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的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2007,第十一期
[6]陈清华.宁夏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8第三期
[7]孙珂.鱼水情——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的和谐发展[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