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国内外研究概况
1.4研究方法及研究途径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商业健康保险的内涵、作用
2.2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
3.1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3.2注重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重视产品开发战略
3.3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内 容 摘 要
中国确立了走向全民医保的医疗保障发展战略,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这为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医疗保险所给予人们的保障只能是低水平、有限的,因此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为我国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依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卫生筹资体系中的作用很低,其分摊民众医药费用风险的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制约其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在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都有所不足.内部因素主要在于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国家推进新医改的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在近期内的战略发展领域包括公共医疗保障基金的第三方管理,大病统筹保险和补充性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互利互惠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保险业也在蓬勃的发展,就像十年前保险业务员上门推销保险,大家都以为是卖保险箱的,现在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加强,对保险也慢慢重视起来,保险业也逐步的发展壮大了.商业健康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中人身保险的一个项目,我国的健康保险出现于1982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专业化发展阶段,通过这20多年的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健康保险随着经济的发展,暴露出较多问题,其发展严重落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市场创新和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有这个有利时机,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道路,已成为推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目的及意义
商业健康保险是每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医疗保障体系,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改革,人们的健康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国内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外研究概况
商业健康保险比较科学合理和全面系统的定义是“将被保险人的身体作为保险标的,对其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损失;导致工作能力丧失所引起的收入损失;因年老、疾病、意外伤害事故导致需长期护理的损失等提供经济补偿的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主要分为医疗保险、长期看护保险、疾病保险和收入保障保险。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称之为疾病保险;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是医疗保险;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称之为收入保障保险;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失去自理能力导致需要看护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被称为长期看护保险。
研究方法及研究途径
我通过文献检索与网上^^文档收集的方式,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调查研究报告以及^^文档,以此作为进一步的研究依据。
商业健康保险的内涵、作用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健康保险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强大的保障优势:一是有效分散风险;二是能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产品;三是合理控制费用;四是提高管理效率;五是提供精算技术支持;六是预防疾病发生。同时,商业健康保险还具有强大社会职能:一是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有利于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三是有利于满足健康保障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四是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人寿保险业务的恢复时期。1996年底,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出为契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开始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国内有资格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主体达50余家,已经有29家寿险公司和 8家产险公司以及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近年来,各保险公司对于健康保险业务性质和特征的认识逐渐加深,业务发展迅速。保费收入呈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幅高达30%,而同期寿险保费增幅仅为14%;业务结构逐步从以团险业务为主转变为以个人业务为主,到2003年个人业务占比达到62.19%;商业健康保险覆盖人群也逐步扩大。2001年商业健康保险承保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2002年达到1.36亿人次,2003年接近1.5亿人次,医疗健康保险产品种类超过300种。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已经覆盖了包括能源、烟草、铁路、航空、邮政、通讯等支柱行业,社会影响正逐步扩大。此外,一些政府部门忽视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还停留在“赚钱驱动”的层面,主动运用市场机制和商业保险的意识不强,甚至对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服务还存在抵触,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行业自身能力有待加强。目前,健康险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供给能力有限,成为健康险发展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数据缺乏。目前行业还没有统一的疾病发生率表,产品设计、准备金提取等工作缺乏科学有效性。二是信息系统薄弱。目前各公司的健康险信息系统仍相对独立,项目设置不够精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健康保险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需要风险管理、医疗服务、条款设计、费率厘定、医疗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行业的专业人才较为短缺。
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
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给予商业健康保险应有的社会地位。国家应将其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入其中,并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形式确定下来。财税政策支持。国家财税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一是应允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享受以下税收优惠: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利润免征所得税。二是应允许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人,其缴纳的保费和获取的保险金享受以下税收优惠:若企业团体投保的保费支出部分,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保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保险公司应定期运用典型赔付案例,积极宣传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普及健康保险知识,增强社会各界的保险意识,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与亲和力,使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企业欢迎,百姓拥护。政府在健康医疗保险市场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①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覆盖面,使广大职工真正享有医疗保障。②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这是规范医疗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③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监控,从源头上治理“回扣促销”等不正之风,使患者既享受到较廉价的药品,同时又保证用药安全。
注重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重视产品开发战略
为使推出的健康险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保险公司必须注重市场调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群体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状况,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在险种开发方面,对于低收入、无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宽范围、低保障的险种;对于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职工人群,提供低价格、窄范围、高保障的险种;对于较富裕的年轻群体,提供价格与保障程度比例适中、保障期限长、保障范围有针对性的险种;对于高收入的中年群体提供高价位、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商业健康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如医学技术人才、精算人才等。保险人在开展健康险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对健康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储备一批医疗管理人才,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健康险专业人才队伍。
总之,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险需求的不断提高, 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应逐步建成一种社会健康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协调发展的体系, 商业健康保险应作为有支付能力者的替代品或补充。唯有政府、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共同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办法, 商业健康保险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其作用。
参 考 文 献
[1]2013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险年鉴编委会.2013
[2]顾昕.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与发展战略.《保险研究》.2009年11期
[3]袁辉.健康保险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刘京生.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胡泊.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调研[J].华北金融,2011(1)
[6]吴定富.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1).
[7]何平平.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