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阐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性及产生的原因
二、对于信贷风险的控制
三、几点思考
内 容 摘 要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特征。从对象上看,已经由单一的借贷产生的风险演变为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类型风险;从性质上看,从最初的局部风险演变为全球风险。而信贷风险尤为重要,也是最为致命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性和产生的原因
自商业银行产生起,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商业银行是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他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进行经营。自由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性。而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中,信贷风险是最重要的。我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无论是在技术、方法和观念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
一、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几点原因
1)金融市场因素的波动引发信贷资产的金融市场风险。
2)信贷对象违约引发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
3)内部控制失效引发信贷资产的操作风险。
4)违规信贷活动引发资产的合规性风险。
5)贷款交易引发资产的价格风险。
另外,不良贷款是我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不良贷款主要是指不能够支付利息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资产,简而言之,就是不能在贷款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的利率进行还本付息的贷款。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风险控制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原因。然而,更重要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环境即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有更多的组合工具和完美的内控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
信贷风险是信贷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可侧度的,可识别的不确定性。人们只有认识到信贷风险是可识别的,可预测的,信贷风险才是可控制的。因此,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有其必要性。
1)信息不对称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在信贷合约签定之后,企业在贷款执行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对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等信息的了解肯定少于借款人,同时由于受到成本控制和信贷员素质、经验等事后监督成本高昂的因素制约,商业银行对随时追踪借款人贷款使用情况的信息所需花费的大量人力和费用力不从心,于是贷款企业就可能产生机会主义动机,隐藏资金使用的真实信息,采取不完全负责的态度,从而可能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
2)信贷合约的不完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
3)信贷资产的专用性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
3)高负债经营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也有其基本途径:
1)加快银行产权改革,完善治理结构。
2)加强银行内部信贷风险控制的自律机制。
3)做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
4)拓宽信贷风险控制的范围。
5)丰富信贷风险控制的手段。
6)接受来自监管当局——银监会的监督。
7)自觉接受市场约束。
三、几点建议
一、内部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根据安全性,效率性原则来制定,其目标首先是要通过各种内部控制活动有效的控制银行风险,使银行资金运作得到安全保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包括四方面。1、确保贷款符合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2、保证贷款程序和信息的透明。3、保证银行贷款合规、合法。4、确保将贷款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另外,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还包括,贷款业务的流程化和程序化,信贷的授权与分级审批制度,信贷的内部检查与稽查制度,贷款决策人岗位责任制度,信贷风险的电子化控制制度,信贷的激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一套缜密的内控制度将市商业银行预防和降低信贷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监管与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保障。加强时常约束即加强公众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目前利用市场机制处置有问题的商业银行和加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进行市场约束最有力的手段。
以往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注重单一的因素或单一的环节,而忽视全过程的控制,这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占比过高的根本原因。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全过程控制,则可以把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李扬等:《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理论、技术和时间》,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郑杰:《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与应用》,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全过程控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4、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