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重要性
二、AH公司应收账款的核算及控制分析
三、关于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内 容 摘 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销售额,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然而,由于企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及企业内部管理等问题,致使客户拖欠账款严重,甚至产生大量呆账、坏账,利润被大量侵蚀。企业间“三角债”相当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高达上万亿元。国家曾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根除此顽疾,但前清后欠,效果不明显。企业间的相互拖欠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我在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过分注重企业的销售额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却没有充分重视往来款项,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因而使得企业之间互相拖欠款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企业应收应付款项有增无减。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更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加大了经营风险,阻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内部的经济运转,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了解也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本人对实习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分析,就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核算与控制分析
——对某公司应收账款现状的实践分析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重要性
应收账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为的一种体现。一般认为,增加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就是增加销售收入,要扩大销售收入就应扩大企业信用销售力度,而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是必然的。但是,企业信用销售政策的扩大必须要适度,而且必须要注重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否则,就会使企业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及坏账损失增加,严重的将会使企业形象受损,生产供应链中断,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在会计上讲,应收账款是一项很重要的流动资金,属于短期债权,可以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收回。应收账款和存货一样,在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反映应收账款运转能力的指标是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也就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叫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力到收回款项、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5)/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收回速度快慢及其管理效率高低。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同时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有效地减少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收益能力。反之,较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则表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较低,企业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工作。根据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具体分析,还可评价客户的信用程度及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的合理性。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并非越越快越好。过快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是由紧缩的信用政策引起的,其结果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损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评价应收账款周转率必须同企业的销售收入结合起来进行。
企业成功的信用销售策略可以用以下等式表达:
最大销售(包括大量的赊销)+及时付款+最小坏账=最大利润
即成功的信用销售策略是在销售额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资金的及时回笼和低比率坏账,从而创造最大利润。有些企业把零坏账作为销售的最佳目标,这是绝对错误的。追求零坏账的结果肯定是最小的销售额和极少的利润。而成功的信用策略,即使存在一定数额的坏账,但比起获得的利润,其坏账数额也是微不足道的。
(二)应收账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一直比较注重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而与资金、成本、实物资产等密切相关的应收款项在很多企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事实证明,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是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
1.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正常运转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有利于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护正常的结算秩序,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应收账项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费等生产经营活动中,按照会计准则确认应取得货币性资产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并非越大越好,必须适度。一方面,应收账项过大,反映出企业流动资金占用过多,资金结构不够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支付能力,如果本企业的供货商不能按时、按量向本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材料和元器件,将直接影响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应收账项总是与债权债务清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应收账项过大、账龄偏长,反映企业清欠工作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及结算秩序存在缺陷,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回笼各项资金,不仅容易产生“三角债”,而且容易发生坏账,可能使企业在经济上发生亏损,进一步加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因此这种收款的权利一定要适度。企业在考虑扩大用户的信用额度可能给企业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扩大用户信用额度还会给企业带来管理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坏账的损失的增加。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转,甚至使企业陷入“无米下锅”的困境。
2.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与经营成果的核算。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有利于规范成本费用核算,有效防止潜盈潜亏,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应收账款本身不是一个成本费用类账户,它代表企业收款的权利,是成本费用、经营成果核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过渡类账户。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应收账款成为一些企业调节成本费用从而粉饰经营成果的工具。由于应收账款同长期资产、实物类流动资产相比,具有分类核算和多样性的特点,许多企业在成本费用核算中以执行会计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其他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为理由,人为操纵会计利润。一是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随意计提坏账准备。在采用个别认定法(即根据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进行认定) 或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坏账估计需要根据债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回收情况等条件来判断,而这正是有些企业调节成本费用、操纵利润的最佳时机。二是直接利用应收账款来操纵会计利润。这种方式具有手法多、隐蔽性强等特点。具体手法包括编制虚假收入, 虚增利润,直接借记应收款类科目,虚列成本费用, 隐藏经营成果,逃避国家税收,直接贷记应付款类项目。许多企业的潜盈潜亏常常隐藏在这些往来款项之中,使往来款项既成为操纵利润的空间,又成为滋生“小金库”的“暗箱”。因此,应收账款过高,再加上财务管理上的疏漏,会给企业及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必须严格企业内控制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使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金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二、对实习公司应收账款的核算及控制分析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已成为商家争取客户、扩大销售额和经营规模的最有效手段,以信用方式为主的结算方式已日趋成为取代现金结算而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间交易形式。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虽然利润表上的盈利数额非常可观,但实际上现金流量表上可供支配的自由现金流却捉襟见肘。企业无法将盈利转变为可供支配的现金流,从而无法把握投资机会,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于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作者本人有幸于今年上半年在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习,对该公司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了了解。现就该公司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该公司应收账款情况
该公司收取货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企业拥有的直销专卖店直接销售商品收取货款,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给予客户信用期限,属于直接的现金交易。另一种是该公司将产品销售给委托代理商(包括批发商),由代理商再进行分销或面对最终用户,企业大部分的销售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这种销售方式可以给予代理商一定的信用期限。
2007年,该公司加大了信用销售的力度,其结果是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也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销售信用的扩大,在给企业带来收益增长的同时,企业的风险也增加了。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成本加大,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坏账损失或损失的隐患。从“该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及“该公司2007年损益表”看出,该公司20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881,126,356.08元,比上年增长65.6%;应收账款为185,424,472.98元,比上年增长69.7%;应付账款为279,420,941.88元,比上年增长42.2%;2005年企业实现利润24,624,177.00元,比上年增长23.7%。
篇首注释:
表2-1
某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项目
期初数
期末数
项目
期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71,850,539.99
80,043,183.83
应付账款
196,487,406.41
279,420,941.88
应收账款
114,260,894.67
185,424,472.98
--------
-------
流动负债合计
276,606,142.43
333,522,889.09
存货
185,210,689.09
196,461,677.38
长期负债合计
20,000,000.00
22,000,000.00
流动资产合计
446,556,622.60
532,515,754.28
负债合计
296,606,142.43
355,522,889.09
固定资产:
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净值
73,452,330.21
71,034,122.19
实收资本
150,000,000.00
150,000,000.00
--------
未分配利润
68,402,810.38
88,102,151.98
其它资产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223,402,810.38
248,026,987.38
资产总计
520,008,952.81
603,549,876.47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
520,008,952.81
603,549,876.47
表2-2
某公司2007年损益表 单位:元
项 目
上年同期数
本期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531,969,207.02
881,126,356.08
减:主营业务成本
425,312,937.13
750,352,819.38
二、主营业务利润
106,656,269.89
130,773,536.70
减:营业费用
27,057,301.00
33,740,605.94
管理费用
47,249,901.02
56,463,157.05
财务费用
1,497,332.42
2,142,633.51
三、营业利润
30,851,735.45
38,427,140.20
四、利润总额
30,851,735.45
38,427,140.20
五、所得税
10,945,244.14
13,802,963.20
六、利润总额
19,906,491.31
24,624,177.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利润虽然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往来账款数额相比,增长幅度较小。这是由于企业在加大信用销售力度的同时,其财务、管理、经营费用增长过快引起的。
应收账款在该公司流动资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2007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207,756,160.39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流动资产532,515,754.28元,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34.8%。应收账款和存货一起成为公司流动资产的主体。
企业应收账款的主要来源构成是:(1)各地代理商,公司直接管理及给予信用销售的是分散在全国30多个省会及其他大型城市的一级代理商,然后由这些一级代理商再在本地区发展二级或三级代理商。公司的应收账款中大约70%来源于这些一级代理商,约为145,540,000元;(2)大型商场,以北京地区的为主,他们直接从公司提货,而外地的商场主要从一级代理商那儿提货。这些从公司直接提货的大型商场的应收账款约占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的22%,为45,700,000元。(3)其它,主要为公司的直销店及一些关系单位,约占应收账款总额的8%左右,约为16,516,000元。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应收账款的主要来源是全国各地的代理商,由于公司管理上的疏漏,这些代理商的应收账款的回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考虑到应收账款将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并从财务的谨慎性原则出发,企业按照账龄分析法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
(二)应收账款过高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应收账款虽然是现代企业在经营中的正常财务行为,但应收账款数额和信用单位必须在企业可控范围之内,否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坏账风险增加
该公司坏账准备金是按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计提的。通过账龄分析法使该公司财务人员了解到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的比例以及逾期付款的应收账款的比例。该公司制定的信用期限为6个月,超过信用期未能回收的应收账款的比例为26.53%,达55,112,167.34元。逾期2年以上的16,198,053.26元资金,虽然按40%提取了坏账准备,将来实际发生的坏账数额还可能会超出此比例。
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影响了企业的收益
一般来说,在同行业内各企业的生产技术手段及生产成本差距不大,单位产品的利润率也相差无几。尤其像该公司是生产小型电子产品的企业,单位产品的利润率偏低,年度利润的增长还是靠规模来拉动。如果企业周转资金有限,那么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现期越短,企业的年度利润就会越高。反之,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越低,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总收益。
该公司200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881,126,356.08/185,424,472.98=4.75(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76.84(天)。
由于该企业生产产品为小型电子产品,该行业国内先进企业一般周转率大约6-8次,国外一般为15-20次,而该公司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收益。因此,应收账款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给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隐患。
三、关于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从表象来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正常现象,但实际上它反映了企业管理工作上的缺陷,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引起的。因此,要很好地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问题,必须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及调整的制约机制,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应收账款不是企业的单一的或局部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必须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着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包括:预算控制、责任授权、职责分离、信息记录、责任制度、定额标准控制、实物控制等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领导内控意识,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内控作用发挥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各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势和渠道宣传法律法规等有关的政策规章,宣传企业内控制度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争取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内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内控制度要涵盖企业管理的各方面,新的业务不断的发生,就需要相应制定新的制度,有的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控制系统。
(2)严格按章办事,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
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奖惩明确,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控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内控制度本身又是一种监督制度,不但要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控制,还需对内控部门本身实施再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真正发挥作用。
内控人员应该是企业中有较高管理能力的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人应当成为某一方面管理的专家,这样才能很好地监督执行规章制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控制技术和控制知识,使内控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
企业要合理地测算出控制成本和企业利润的关系,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内控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即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就要求内控必须在全面的基础上,既要重点地进行控制,又要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做到高效率运作,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能良性发展。
2、从应收账款管理自身的角度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赊销收益率和应收账款持有成本两者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企业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追求最好的流动性和效益性。其中,收账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指标。另外,按照效益性的要求,应收账款要保持在一定合理的规模上,以便既能实现较高的销售收入,又不至于发生太高的持有成本。而且,应收账款发生之后应该及时催收,以免形成坏账损失。
应收款项过高、资金周转率过低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它既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同时它又反映了我国全社会的信用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久工程。需要各个企业为之而努力,也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人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某些企业或有识之士改善往来款项状况,特别是对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起到一点借鉴作用。但本人也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很不足,实践经验也很浅薄,还有待于将来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也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参 考 文 献
1.[美]彼得.J.艾森(美) 沈国华译:《会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汤湘希,贡峻:《会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3.杨林、吉安:《高级会计实务》,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4.李华伟,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箱 2006年第02期。
5.付宇弘,辽宁经济,编辑部邮箱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