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银行业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成果不断巩固。二是农业发展银行在坚持政策性银行性质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完善经营机制,扩大商业性贷款范围。邮政储蓄银行肇庆分行于2007年12月13日正式挂牌,为我市金融业再添新生力量。三是辖内8家农信社于2008年6月全部成功完成央行票据兑付工作,共兑付票据资金8.85亿元,农信社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完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经营效益大幅提高,初步实现了国家“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并且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高要和端州农信联社积极筹划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已获得省政府批复同意。四是停业整顿长达十年之久的肇庆市7家城信社基本完成撤销清算工作,已于2009年12月向社会发布了解散公告,金融风险化解取得重大进展。五是肇庆市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得到发展,首批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高要市瑞达小额贷款公司和怀集县和兴小额贷款公司)顺利开业,辖区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3、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大幅增加,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末,肇庆市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15家,营业网点506个,从业人员6542人,银行业资产总额为1560.4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680.89亿元,增长77.4%。银行业机构资产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其盈利水平和能力也进一步提高,由2005年账面利润亏损1.55亿元,到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4.51亿元,金融机构盈利增长迅速。
(二)证券业
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理,肇庆市证券业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增强。
1、证券机构历史遗留风险得到有效化解。2007年,由原广东证券、民安证券过渡、更名形成的安信证券肇庆营业部、国信证券肇庆业务总部步入正常业务发展轨道,标志着问题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已基本完成。随着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因历史遗留的行业性风险得到化解,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盈利大幅增加。肇庆市证券经营机构保证金第三方存管、不规范账户清理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证券公司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加强。2009年,受益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活跃,我市证券经营机构盈利大幅增长,三家证券公司全年共计实现利润1.38亿元,比上年增长78.26%。
3、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以来,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场融资规模稳步扩大。目前肇庆市有3家企业在主板上市,分别是广东风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末三家主板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共计121.8亿元;另外,高要天龙油墨也于2010年3月成功在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
(三)保险业
近年来,肇庆市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险机构不断增加,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保险机构经营日益规范。
1、保费收入大幅增加。2009年,全市保险业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17.59亿元,比2005年末的6.5亿元保费收入增长了170.6%,其中实现寿险收入12.54亿元,财险收入5.05亿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十一五”规划实现保费收入10亿元的目标。
2、保险机构体系不断健全,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截至2009 年末,肇庆市保险机构已达21家(2005年为11家),包括寿险公司8家、产险公司13家,所属县(市)分支机构(支公司、营销部)110家,专业保险代理公司3家,经纪公司1家。全市96个乡镇设有200多个专(兼)职保险服务网点。保险机构体系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从业人员的增加,目前全市保险业从业人员(含兼职)约有5500多人。
3、农村保险市场发展迅速。近几年,各保险机构切实加强了农村保险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开展县域农村“三农”保险服务网点建设和保险险种的开发推广。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等寿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工作重心正逐步由城区向农村市场转移,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的资金投入和险种开发力度。同时,肇庆市保险机构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推出了系列涉农保险产品。如针对养殖业开展的“能繁母猪”险种、针对林业开展的林木保险险种、农房统保险种等,政策性保险实现稳步发展。
二、当前制约肇庆市金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市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金融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金融”矛盾突出。信贷资金分布依然存在区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县域地区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二)金融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机制不够完完善,产品、制度、服务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功能多层次的需求。金融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和带动效应不强。
(三)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金融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社会信用环境有待提高,各种失信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国有改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四)与珠三角其他地市相比,我市金融业发展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一些反映金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金融资产规模质量和效益、金融机制、人均金融指标等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差距有所扩大。
三、肇庆市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重点
(一)总体改革思路
我国金融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因此,“十二五”时期肇庆市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发展全局,积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坚持引进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坚持和深化金融改革,发展壮大金融体系,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肇庆市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早日实现“两个尽快、两个成为”,成为未来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能够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
(二)改革总体目标和重点
一是要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金融机构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积极引导农发行和邮储行的商业性转变,促进邮政储蓄银行对公业务的开展;大力支持与引导端州和高要农信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工作,促进有条件的农信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变。二是要完善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积极鼓励和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肇庆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壮大本市金融资源总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光大、中信、东亚等银行机构的入驻工作;积极培育和促进本市优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壮大,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三是加快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积极筹建村镇银行,丰富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供给主体,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弱化的困境。四是加强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动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打造“资金洼地”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四、几点建议
(一)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扩大金融服务供给主体
1、加快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壮大本市金融资源总量。一是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肇庆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并积极做好相关的机构设立、业务开展等方面的工作。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证券、保险等外地金融机构在肇庆发展业务,活跃本市金融市场,促进市场竞争。
2、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确保改革目标最终实现。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坚持市场化经营原则,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力争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工作,继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增强支农服务,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3、推进农业发展银行拓宽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要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转变经营观念,拓宽业务范围,在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领域的支持,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业技术升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出口业务和扶贫开发业务等,增强支农服务功能,提高农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4、积极引进和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一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精神研究出台市场准入、行业管理、工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争取更多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肇庆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二要充分利用国家银监会降低门槛鼓励发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政策,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引进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壮大我市金融组织体系,扩大金融服务供给主体。
(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效益
1、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各地要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发展资本市场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的《实施意见》,充分发展和利用我市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借助当前中央和省相继出台的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我市优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一是要加大有关政策宣传,组织有关企业前往外地学习,积极开展上市辅导培训,建立支持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二是要建立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机制,科学考证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库,后备资源库中应保证每个县市至少有1家后备企业。三是大力拓展债券市场。要紧紧抓住国家调整债券管理体制和省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良机,优先支持交通、能源、电子信息、生物科技、压铸、交通矿产等行业企业发行债券。同时,探索建立包括担保、抵押、破产清算、债权收购、债券保险在内的一套比较完善的偿债保障机制。
2、发展现代保险市场。各地要继续认真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广东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作用。一是要加大保险业改革创新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保险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资本在市内投资设立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专业性保险公司。鼓励支持各保险机构大力推进保险产品、销售、服务等创新。二是要推进保险重点业务试点工作。要加快发展商业养老、意外和健康保险,探索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保险业务;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为高危行业提供风险保障;推进保险业务创新,保障和促进我市高科技的风险投资,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以参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支持我市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投资医疗机构和房地产市场。
(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1、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调整信贷结构和拓展融资服务链条。一是要加强金融创新,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和创新产品,满足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二是调整信贷结构,按照国家“有保有压”信贷政策,促进辖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规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等,保障弱势群体有效的信贷需求。三是拓展融资服务链条,积极发展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票据融资、财务顾问等多种融资方式。
2、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地区金融覆盖面。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营业网点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柜员机存支款、反假币、残钞兑换、业务咨询等服务,采取措施解决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政策优惠,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切实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3、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一是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政府牵头组建政策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吸收优秀民营企业出资参与,按照“政策性基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原则开展业务。二是优化现有担保机构,在对现有信用担保企业增资扩股的同时,实行优化组合,采用行业兼并、重组和联合等模式,做大做强现有担保企业。三是引进外地有实力的担保机构,由外地担保机构兼并本地担保机构,作为外地担保机构的分支机构,或是引进外地担保机构到肇庆单独设立分支机构。四是深化银保合作机制,积极促进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担保机构要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实现与银行业务对接,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大力推动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完善肇庆市征信统一信息平台功能,不断提高该平台的利用率,逐步形成肇庆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以及肇庆市征信统一信息平台信息采集范围,继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成立肇庆市担保行业协会,积极举办肇庆市担保融资推介活动,从而营造担保行业发展良好环境。逐步完善肇庆市担保行业发展优惠政策,制定担保行业优惠税收政策,逐步健全完善商业性担保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对肇庆市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
(五)抓住《规划纲要》落实契机,大力推进广佛肇金融一体化。打造广佛肇金融系统信息共享平台,联手加强广佛肇金融产业的宣传推介,推进广佛肇金融机构与三地融资项目、中小企业的对接;完善广佛肇区域融资平台,支持和规范金融机构跨区域开展贷款业务,探索建立区域资产交易平台,鼓励我市金融机构在广佛肇区域内开展资产业务,促进信贷资金跨区域优化配置;利用广佛肇区域民间资本总量大的优势,积极培育本地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社区金融组织;研究广佛肇异地汇兑和存取款业务收费减免措施,逐步降低跨区域资金结算费用,为三市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提供低成本的资金结算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
2、穆争社《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设计理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4、数据来源于肇庆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