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四)金融衍生工具种类介绍
二、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背景
(一)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
(二)金融自由化
(三)科技进步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现状
四、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一)套期保值
(二)价格发现
(三)促进信息流动
内 容 摘 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也更加快速。近30年来,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崛起成为市场经济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过去,通常把市场区分为商品(劳务)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而根据金融市场工具的期限特征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衍生品的普及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它们连接起传统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并深刻地改变了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的截然划分;衍生品的期限可以从几天扩展至数十年,已经很难将其简单地归入货币市场或是资本市场;其杠杆交易特征撬动了巨大的交易量,它们无穷的派生能力使所有的现货交易都相形见绌;衍生工具最令人着迷的地方还在于其强大的构造特性,不但可以用衍生工具合成新的衍生品,还可以复制出几乎所有的基础产品,它们所具有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已经改变了“基础产品决定衍生工具”的传统思维模式。今天我想从,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现状、作用四个方面,来探讨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根据货币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汇率、股价或股票指数、商品期货价格等金融资产价格走势的预期而定值,并从这些金融产品的价值中派生出自身价值的金融工具。它是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产品的交易合约。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1、按原生产品不同分类。金融衍生工具按原生产品不同,分为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其中,远期合约是其他三种衍生工具的始祖,期货、期权、互换可以认为是远期合约的延伸或变形。
2、按交易的场所不同分类。金融衍生工具按原生产品不同,分为场内交易衍生工具和场外交易衍生工具。场内交易是指在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市场上进行集中竞价交易,场外交易是指在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市场以外的市场(柜台市场)上分散地进行交易,两者主要区别如表所示:
项目
场内交易
场外交易
交易场所
交易所场内
交易所以外
交易品种
期货、期权
远期、互换
交易规则
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则
交易双方自定
交易方法
公开竞价
双方议价
交易合同
事先制定标准的统一格式
没有标准的统一格式
保证金
有
通常无,以信用为保证
3、按交易双方的风险收益不同分类。金融衍生工具按交易双万的风险收益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双方的风险收益对称,即交易双方都负有在将来某一日期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的义务,如远期合约、期货、互换等;另一类是交易双方风险收益不对称,合约购买方有权选择是否履行合同,包括期权及期权的变形如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
4、按金融衍生工具的形式不同分类。金融衍生工具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型衍生工具,也称第一代衍生工具,即指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这些衍生工具的结构与定价方式已基本标准化和市场化。另一类是复合型的衍生工具,它是将各种普通型衍生工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制的产品。复合型衍生工具大多是银行专门为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或出于自身造市获利及推销包装的目的,根据银行对金融市场走势的判断,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推算而制作的。由于复合型衍生工具的内部结构一般被视为是一种“知识产权”而不向外界透露,因而其价格与风险都难以从外部加以判断与分析。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未来性。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具有未来的时效性
2.契约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对象并不是债券、股票、利率等原生工具,而是对这些原生工具在未来某种条件下进行处置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一般都事先规定标准的合约。如表7.2为金融时报100种股价指数期货合约规格。
3.组合性。金融衍生工具从理论上讲,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形式,而各种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数学上表现为一种模型或公式。
4.账外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买卖是着眼于未来的交易,按照现有的财务准则,在交易结果发生之前,交易双方的资产负债表中都不会记录这类交易的盈亏状况,因此,其潜在的盈亏或风险都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5.替代性。金融衍生工具的替代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现金运作的替代物。如若有足够的现金,任何金融衍生工具的经济功能都能通过运用现金来达到。第二,对于同一种原生工具而言,其任何衍生工具都可以通过普通型衍生工具的组合来达到经济上的等效。
(四)金融衍生工具种类介绍
1.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一个在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协议。远期合约规定合约双方交易的资产、交换日期、交换价格等主要内容,具体条款可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远期合约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保值工具,它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交易,从技术上说,它是其他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某个远期合约的远期价格定义为使得该合约价值为零的交割价格。因此,在签署远期合约时,远期价格和交割价格是相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远期价格可能有变化,但交割价格是不变的,所以,在合约开始后的任何时刻,除偶然之外,远期价格和交割价格并不相等。一般而言,在任何给定时刻,远期价格随该合约期限的变化而变化,如,购买或出售三个月期的远期合约的价格肯定不同于购买或出售六个月期的远期合约的价格。3.远期合约损益。一单位资产远期合约多头的损益是:ST-K而一单位资产远期合约空头的损益是:K-ST 在这里,假定K是交割价格,而S了是合约到期时资产的即期价格,这是因为合约的持有者有义务用价格K购买价值为ST的资产。因此,这些损益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2.期货
期货是一种买卖双方在交易时约定买卖条件,同意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约定的条件进行买卖的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所为方便人们的交易,事先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化的合同,这种合同称为期货合约,也是人们买卖的对象。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为期货交易而制定发行的一种交易双方就在将来约定时间按当前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指标的标准化的合同。 期货合约具有如下特点: (1)期货合约具有强制性。 (2)期货合约具有标准性。 (3)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具有限制性。 最早的有组织、规范化的期货交易是在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正式成立之后产生的。早期的期货交易主要是商品期货的交易。4.期货的经济功能。
期货的经济功能如下: (1)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一种管理资产贬值风险的投资策略。利用期货合约锁定价格是进行套期保值的途径之一。 (2)利用期货合约进行投机。期货合约由于采用保证金交易的方式,所以可以以小搏大,是非常理想的投机工具。 (3)利用期货合约发现价格。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方面来说,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对合约到期时现货价格的预期。事实上,在一定的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期货价格就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值。因此,观察期货价格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现货价格的水平,即期货合约可用来进行价格发现。
3.股票指数期货
期货简称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就是将某一股票指数视为一特定的、独立的交易品种。开设其对应的标准期货合约,并在保证金交易(或杠杆交易)体制下,进行买空、卖空交易,通常股指期货都使用现金交割。股价指数期货使投资者无须直接购买股票就可以投资股票市场,减少了因购买股票带来的麻烦和费用。股价指数期货交易同其它期货交易一样,实行的是保证金制度,投资者无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就可以参与市场的投资,杠杆率一般在10至40倍。交易成本通常比股票交易小得多。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背景
(一)固定汇率制度崩溃
20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制的崩溃,是刺激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直接动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遇到严峻挑战,统计^^文档显示:美元对西德马克汇率的变动率,在1963~1967年平均每年为0.4%;到1968~1972年就达到了平均每年2.8%;1973年以后上升到平均每年9%。汇率的巨幅波动,使得防范货币汇率风险成为必要,由此产生了货币期货。1975年4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正式将金融期货纳入监管范围,使得金融期货有了正式的合法地位,并因而获得长足发展。随着固定汇率制的崩溃,浮动汇率制便建立了,不同货币的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波动。许多货币的流动是长期的、战略性的,其汇率的波动就是长期的、趋势性的。汇率的频繁波动,使得利率的波动也频繁起来。许多国家的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把利率作为调节汇率的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为了实现控制汇率波动的目的,货币当局常利用利率手段来增减本国的货币供应,从而使利率经常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利率波动的风险,刺激了利率型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
(二)金融自由化
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措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逐步放松或废止了对利率、汇率、证券等金融工具的管制,这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了比较自由和多样化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使它们面临着一个日益不确定的金融环境。面对市场的波动风险,银行、投资机构和公司都积极寻求回避市场风险的技术和手段。而金融机构传统借贷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降,银行寻求新业务的内在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的放松管制和金融市场自由化浪潮的兴起,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交易费用、逃避管制和分散、规避风险,而产生了强烈的金融创新的动因,使得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并普及起来。
(三)科技进步
在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化的发达的通讯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使得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大银行、跨国公司和交易所很便捷地实行全球化金融交易,而网上交易等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缩短了交易过程和清算时间。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能够从相关的原生工具中被相当精确的计算出来,从而能设计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
如下图所示:
年份
衍生工具
1848
农产品远期合同
1865
商品期货
1972
货币期货
1973
股票期权
1975
抵押债券期货、国库券期货
1977
长期政府债券期货
1979
场外货币期权
1981
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股票指数期货、中期政府债券期货
1981
银行存款单期货、欧洲美元期货、长期政府债券期货期权
1983
利率上限和下限期权、货币期货期权、股指期货期权、中期政府债券期货期权
1985
欧洲美元期权、互换期权、美元及市政债券指数期货
1987
平均期权、商品互换、长期债券期货期权、复合期权
1989
三月期欧洲马克期货、上限期权、欧洲货币单位期货、利率互换期权
1990
股票指数互换
1991
证券组合互换
1992
特种互换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发展十分迅猛,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在世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交易所可以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而且,还不断有新的交易所开张营业。我国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也计划在不久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1996年,全世界有组织的交易所中金融衍生工具的成交量比1986年增长269.19%,达到11.62亿份合约,其中期货合约增长479.51%,达8.06亿份合约;利率合约增长579.17%,达7.7亿份合约;货币合约增长205.5%,达1亿份合约;股指合约增长76.95%,达2.99亿份合约。而场外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量增长幅度更大。1996年6月底,全球未清偿的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及其他场外交易项目合约面值21.069万亿美元,是1988年的15.84倍,其中:利率互换合约面值达15.584万亿美元,货币互换合约面值达1.294万亿美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14.43倍、3.05倍。
四、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一)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指风险资产持有者为消除风险而利用一种或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反向对冲交易。套期保值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基本的作用,也是金融衍生工具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当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时,由于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波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价格波动就会加大经济活动的风险,而套期保值的目的就在于减少或回避已经面临的风险,以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投机是旨在利用对市场变化方向的正确预期而获利的一种交易行为。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交易机制十分适合投机活动,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投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利用市场向预期方向变化进行投机,也产生了本不存在的风险,有时会产生重大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事故,形成重大损失,表9.4即为20世纪90年代全球主要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损失事件
(二)价格发现
价格发现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个重要的作用。价格发现是大量的购买者和出售者通过竞争性的公开竞价后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金融衍生工具之所以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是因为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集中了各行各业的市场参与者,带来了成千上万种关于衍生工具基础资产的供求信息和市场预期,所形成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利率、汇率、股指期货等价格走势变化和收益的预测及对目前供求状况的综合看法。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信息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人们搜集、分析有关巴西大豆生长状况所得出的结果几乎立刻就会在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价格上有所反应。美国政府发表的关于联邦储备将松动银根的报告立刻为市场所吸收,并对美国政府长期国库券价格产生影响。由于期货市场对各方面价格信息反应最为敏捷,因此期货价格也是国内及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广泛的参考价格。
(三)促进信息流动
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发现作用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有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当事人双方都有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私人信息,这种私人信息是指影响当事人双方交易利益的一些信息,并非任何所有信息。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他们根据原生工具市场的供求情况,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未来价格趋势做出判断和预期,从而做出自己的交易报价。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参与者尽可能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使这些信息迅速地体现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波动上,因而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形成也有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
参 考 文 献
1、《金融衍生工具原理与应用》 门明著
2、《金融发展、开放与国际金融衍生工具》 潘淑娟著
3、《衍生金融工具》 叶永烈著
4、《金融衍生产品—衍生金融工具理论与应用》 郭瑜骏 黄丽清 汤振宇著
5、《金融衍生工具与投资管理计量模型/金融衍生工具与资本市场译库》 (英)弗朗西丝·考埃尔著 赵志义译
6、《衍生金融工具实验教程》 彭红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