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免费获取|
免费论文网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论文|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原创论文|
  • 开题报告论文
搜索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论文 ->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论文|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国贸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电子商务|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金融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经济学论文| 营销论文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XCLW126975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金融自由化概述
(一)金融自由化的概念
(二)金融自由化的具体表现
1、价格自由化
2、业务自由化
3、金融市场自由化
4、资本流动自由化
(三)金融自由化的利与弊
1、金融自由化的促进作用
2、金融自由化的危害
(四)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长期的影响
2、短期的影响
二、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二)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
1、利率自由化方面
2、金融业务与机构准入自由化方面
3、资本帐户自由化方面
(三)金融自由化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1、业务范围问题
2、自主经营问题 3、人才的争夺 4、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四)金融自由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三、金融自由化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
(二)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来讲,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挑战
(三)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引导与监管
(四)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的保险机制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金融自由化进行了深入阐述,对金融自由化的具体表现、利弊以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从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与机构准入自由化、资本帐户自由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它对我国的银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看,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问题、自主经营问题、人才的争夺以及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要把握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机遇,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借鉴国外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金融自由化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可以从银行的跨国经营、银行本身内部措施、对外资银行的引导与监管和建立金融机构的保险机制四个方面考虑。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跨国经营,金融创新,管理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金融自由化概述
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兴起了大规模金融自由化浪潮,各国逐步放松甚至取消利率管制,降低强制性的准备金要求,降低金融体系中的市场准入限制,放松政府对信贷配置的直接介入,在许多国家还进行了国有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私有化。尽管大量经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都证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国家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本国国内储蓄和投资从而使得经济增长率有所上升,但是这种关于金融自由化的积极评价却因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而被笼罩上阴影。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在那些发生金融自由化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曾经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金融危机似乎成为金融自由化的伴生物。人们开始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联系起来,反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化是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一)金融自由化的概念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抑制”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从内容上看,金融自由化包括国内金融自由化——废除利率管制和信贷配给,以及国际金融自由化——废除资本流动管制和外汇兑换限制。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政府在金融领域行为方式的转变。按照世界银行和IMF的一些经济学家的看法,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包括:对公共金融机构的私有化;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减少存款准备金要求;取消指导性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开放资本市场等。
(二)金融自由化的具体表现
1、价格自由化
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对利率、汇率的限制,同时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再贴现和法定储备率要求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市场调节作用。
2、业务自由化
业务自由化即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从事交叉业务,进行公平竞争,即所谓混业经营。
3、金融市场自由化
金融市场自由化即放松各类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的限制,完善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和技术,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
4、资本流动自由化
资本流动自由化即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同时也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
(三)金融自由化的利与弊
关于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存有激烈的争论。从理论上说,金融自由化能使发展中国家受益,但是金融自由化浪潮给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推动促进作用,伴随这股浪潮而来的是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及由此引致的经济衰退和政局动荡。
1、金融自由化的促进作用
(1)外国银行业进入本地市场可以激化竞争,加强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和减少国内公司的融资成本竞争,也可以增加国内银行业的效率,使得这些国家从前沿金融技术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来自外国同业的竞争和国内金融业接近国际金融市场都可以减少国内公司的融资成本,刺激更多的投资和增长。
(3)金融自由化带来改善公司管理的压力。因为外来竞争迫使国内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和管理标准。如此可以降低机构成本,否则,国内公司不论是在银行业还是在证券市场上融资都要遇到更多的困难和花费更高的成本。
2、金融自由化的危害
在金融自由化的环境下,各国主要在资产价格、业务经营、市场准入和资本流动四方面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在促进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脆弱性也是结伴而行的。对内看来,在不完备的监管框架下,银行经理可能会由于资本和银行特许权价值的降低,发放过量的风险贷款,很多国家在银行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和赋予银行自主权的同时,却没有采取措施控制这些相反的激励;对外看来,很多国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解除后,刚刚金融自由化的金融中介会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入外资,由于向国内借款人放贷,从而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下。由于银行将外汇贷给国内借款人,后者又未进行抵补,从而风险转化为信用风险,在缺乏必要的管制情况下,金融危机不可避免。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经济危机举其大者而言就有1992年英镑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及拉美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嗣后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等若干起。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引致的严重后果使人们对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评介进入反思阶段,反映在具体国家金融发展路径选择上,就呈现出各行其是的多样化状态。
(四)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长期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业将从逐渐融入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中获得多种收益,诸如有助于减少我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准入方面受到的限制;有利于国内金融业拓展海外业务,实现跨国经营,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除此以外,最大的收益还体现在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方面。同时,只有让制度不断的创新,才能跟上国际的步伐,让我国的金融、经济建设有特色,立于不败之地,得到稳定,持久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一方面有助于从外部的竞争压力增强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的监管方式,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样有利于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规范化发展,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 
2、短期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甚至是从中短期来看,我国金融业的现状是,虽然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还远未实现,许多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如商业化程度较低,刺激机制扭曲,创新能力不强,不良资产比例高等,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许多方面远远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又是那么的重要,我国经济建设如何走向世界,世界如何走近中国,一旦前面那些问题得到一一解决,那么我们的企业、金融可以真正与国际接轨,与世界上的国家共享资源,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注入更多的国外资产。但是,现实是,这种制度上的差距,必然造成差距悬殊下的市场竞争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多的负面的影响。
二、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二)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应该是从1992年正式开始的。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自由化程度;在机构准入方面,外资银行的自由度高于内资银行;尽管名义上我国资本账户管制较严,但是实际上我国资本账户已经开放许多,自由化程度已经不低。
1、利率自由化方面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期间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遵循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基本思路。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发行利率、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开办了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放开了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并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金融业务与机构准入自由化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在1999年8月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中国证监会和保监会在1999年10月又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2001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实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人民银行批准以后,可开办代理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代理保险业务。以上规章的颁布,表明中国金融业开始了混业经营。
3、资本帐户自由化方面
目前,中国境内的资本账户实行的是一种“名紧而实松”的管制,即尽管在名义上对资本账户中的许多子项目仍然保持较为严格的管制,但在实践中,资本账户下的大部分子项目已有相当程度的开放。中国目前对资本流动实行非对称性的管制,长期的资本流入相对自由,而严格限制资本流出和短期资本的流入。目前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吸收的直接投资仅次于美国。在资本流出方面,尽管有法律上的严格管制,但仍有大量资本以各种方式外逃。因此,中国资本管制的效能整体上已弱化,资本账户事实上已经相当开放。
(三)金融自由化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步伐日益加快,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我国银行业必然要感到很大的压力。从近期看,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考虑到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负面影响,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业务范围问题
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即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发行、包销和承兑证券业务的结合,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包括银行证券分业最严格的美国和日本,80年代以来都逐步以各种补充法规来放宽银证兼营的范围,直到最近美国通过了新的银行法案,这是对全能银行发展的全面肯定。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业分管。当世界上的银行家正在以全能银行的模式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之时,而中国的银行却走着严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旧路,显然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格格不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步伐日益加快,这个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特别是信托业,这本来是银行与证券业的一个中间地带,业务范围很宽,西方称之为“金融百货公司”,我国银行不能兼营信托,又把信托业的机构作了很大收缩,管理上归属央行,而证券方面又对信托业作了诸多限制。 2、自主经营问题 国外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则相对较弱。比如,外资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额度和呆坏账核销的自主性也较大。而国内银行则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呆坏账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这些分权式管理,如果不改革,实际上也都将成为国内银行参与竞争的障碍。 3、人才的争夺 这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报酬即分配制度问题。外资银行能够以高薪挖人,而国内银行却是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大锅饭”工资制。如果不能在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上有重大突破,则很难留住人才。加入竞争之后,势必会导致不少既有国外工作经验、又熟悉国内客户和我国体制背景的优秀人才的流失。这些优秀人才将使外资银行的竞争如虎添翼。其实,金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 4、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据美国单方面公布的信息,外国企业和外资银行可以介入诸如汽车之类的消费信用领域。这里说明外国银行将以某些国外已经成熟的而在中国尚未普遍推开的金融手段介入同国内银行的竞争。中国的差距恰恰在于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取消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禁止赊销和预付,禁止商业票据,实行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但仍然存在着商业信用不完全、商业票据和票据市场不完全(只有银行承兑汇票,没有开放商业本票,实际是由银行信用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本票承担的信用风险),消费信用没有推开(没有厂商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消费信用,却贸然推行消费品信贷),完全金融自由化后,外国企业和外资银行来同我们竞争,将会很容易地利用我国信用方面的这块空白,来做大消费信用、消费金融和消费信贷的文章。
(四)金融自由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金融自由化后,中国经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大大增加了中、外资银行接洽、合作的机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在给国有银行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能够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产生更多金融业务需求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国家信誉后盾和资金实力以及地缘优势,同样会受到一些外资企业的亲睐,这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优良信贷客户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对银行的国际结算、国际卡收单和信用证业务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并在资金配套服务、外汇买卖、远期结售汇、利率汇率保值等业务上提出更多的需求。这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其国际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为拓展海外金融业务,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 首先,我国已加入了WTO,WTO成员国赋予其他国家银行的优惠条件,同样要赋予中国的银行。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所遇到的政策障碍和不平等的竞争待遇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其次,虽然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必然会使国内银行让出一块市场,但是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将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后,也需要国内金融金融机构走出去为它们服务,在国外市场争夺业务。可以肯定,金融自由化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3、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外资银行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既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同时也存在着人民币配套业务、本外币结算和大型项目实行银团贷款等方面的合作。由于目前四大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时间比较短,在1995年前还是国家专业银行,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后,开始全面向商业银行转轨。虽然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努力推进商业化改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经营机制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与现代化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立和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4、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四大商业银行在商业金融中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创新动力不强,经营机制转换很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金融自由化后,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护。因此,在外资银行的挑战下,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加快内部改革,提高竞争能力。否则,就要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三、金融自由化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纵观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状态下得到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从总体和长远来看,金融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和协作中获取比较利益,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从近期来看,我国银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争取时间,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迎接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把外资银行的冲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
金融自由化后,必须发展中国的跨国银行业。否则,不可能在国外金融市场上充分享受GATS和FSA赋予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所带来的利益。从国际经验看,发展跨国银行的途径,主要有企业向金融性公司或银行业渗透和现有的的国内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向其他银行参股、控股这两种途径。由于我国发展跨国银行,一开始就面临着跨国国际银行强大的竞争压力,这要求我国的跨国银行要高起点、高标准。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选择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依托,在其现有业务范围和经营实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向国际金融领域拓展。如果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可以通过跨国企业向银行参股的形式,促使国有商业银行跨国化发展。近几年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迹象表明,商业银行间的国际联合和并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
(二)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来讲,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挑战
一是强化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加快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进程。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操纵系统,一方面提高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完善风险监控机制。二是借鉴、引进国外同业先进的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改变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单一、类似和低层次竞争的局面,积极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利率汇率保值方面不断开发业务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整体营销机制,加大金融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主动向客户推荐和出售自己的服务。三是要及时调整信贷投向,抓住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优秀客户。应系统分析银行目前的主要客户,重新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行业风险,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四是抓紧人才培养,尽快造就一支符合国际金融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要十分珍惜现有人才,高薪延揽高级人才,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并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引导与监管
对外资银行必须依法进行必要的科学监管,加强引导,健全监管机制,使外资银行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一,加强对外资银行科学管理的法制建设,早日制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外资银行管理法规。逐步建立遵照《巴塞尔协议》精神的对外资银行的科学管理体系。第二,有条件、有步骤的开放我国银行业务,对外资银行业务的开放程序必须与我国境内的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在服务品种方面,银行业可先开放国际结算、金融租赁、外汇及其派生业务、金融信息的提供与交换,后开放外币存放款和利息工具交易。第三,加强政府的有效保护。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了WTO,要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中的有关规定,保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合理地对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利润汇出等有关项目进行有效的限制。第四,要取消或逐步降低对外资银行实行的诸多“超国民待遇”,为国内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科学监督管理,加强培训工作,建立起一批业务素质强、作风正派、办事负责的涉外金融监督管理队伍。
(四)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的保险机制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有些商业银行将在竞争中破产倒闭,退出金融市场。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并和重组,已经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合并,通过优势互补,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金融自由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超级银行”的竞争,在这种压力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联合和重组也将会出现。因此,国家要及早制定政策和法规,规范国内银行业的兼并和重组行为。
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国银行业应当认清形势,抓住契机,继续深化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以全新的姿态迎接金融自由化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 考 文 献
1、林毅夫:《金融一体化和亚洲金融危机》,《金融经济》,2004年第10期 
2、陈来:《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41期
3、易纲:《金融一体化与中国金融业的挑战》,《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5期
4、殷小茵:《论综合金融效益与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8期
5、丁志杰:《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6、王世英,乔海曙:《论金融开放与民族金融安全》,《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1期
7、祝炳奎,刘卫江:《论WTO下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策略》,《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6期
8、杨微:《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我国的对策》,《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6期
9、郭根龙,冯宗宪,薛伟贤:《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潜在经济收益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6期
10、郭根龙,冯宗宪:《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及其相关概念界定》,《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1期
11、乔纳森.特尼鲍姆:《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战略与管理》,1998年3期
12、[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齐建华、胡振良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的影响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原创论文流程 相关论文
上一篇:金融竞争与金融监管 下一篇:银行基层管理中推行人本管理的探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金融 自由化 银行业 影响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发表论文
广告位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硕士论文


免费论文网提供论文范文,论文代发,原创论文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3 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