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相关定义
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关系及其共同特点
对我国现阶段信贷资金周转问题的分析
信贷资金周转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加速资金周转的基本对策
如何有效、高效地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
内 容 摘 要
信贷资金运动是一个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的价值非凡运动过程,具备5个特征:虚拟性,周转性,期限性,增值性,参与性。
加速信贷资金周转,对于金融市场和企业经营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下,金融风险在加剧,企业资金在从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下,信贷资金的加速运转,对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信贷资金能加速周转,从风险控制和防范方面也是具有很好的作用.......
论加速信贷资金周转的意义
摘要:信贷资金运动是一个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的价值非凡运动过程,具备5个特征:虚拟性,周转性,期限性,增值性,参与性。加速信贷资金周转,对于金融市场和企业经营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下,金融风险在加剧,企业资金在从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下,信贷资金的加速运转,对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信贷资金能加速周转,从风险控制和防范方面也是具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定义、共同特点、问题分析、基本对策、提高周转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金融平稳发展的基础;金融的活跃,又能有效地刺激经济走向繁荣。经济如果长期停滞不前,金融就会如同一潭死水;同样,对于信贷资金的投入,如果陷入“信贷投入——经营失败——资金流失——再投入——再失败——再流失”的怪圈之后,就有可能引发金融次贷危机。因此,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始终是银行的第一要务,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那么,加速金融信贷资金周转就显得十分得重要了。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下,金融风险在加剧,企业资金在从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下,信贷资金的加速运转,对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信贷资金能加速周转,从风险控制和防范方面也是具有很好的作用。
一、信贷资金相关定义
国家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使用资金当中,总会有一部分资金暂时闲置不用,比如生产企业从销售产品到购买原料发放工资,从提取大修理基金到进行大修理,总会有一部分资金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用,比如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从收获之后 集中出卖产品到分批使用资金,职工群众从按期领到工资到陆续花费这些工资,也 有一段时间。这是一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和商品流转过程中,总会 有一些临时性的资金需要。比如工商部门在生产和市场的旺季,必须临时补充资金;收购部门在秋收以后集中收购农产品的季节,也需要补充大量的资金。这就是:一方面某些单位有暂时闲置的资金(这些资金,财政上不便收回);另一方面某些 单位又有临时的资金需要(这些需要,如果也由财政拨款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这个单位闲置,那个单位需要,于是就产生了通过银行信用以调剂资金的必要性。用存款贷款的方式,把各方面暂时闲置的资金吸收和运用起来,适应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临时需要,这就是银行信贷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些用来发放贷款的资金就是信贷资金。
银行存贷则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存款要提取,贷款要归还,除了财政部门和国家机关的一部分存款以外,存款和贷款还要有一定的利息。我们发放的贷款,既包括对全民所有制经济的贷款,也包括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贷款(还有少数对个人的贷款);既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贷款,也包括对商业的贷款。在我们这里,只有国家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才能办理信贷业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又是国家的货币发行中心,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结算中心,是全国现金的出纳中心。银行信贷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流通之间,通过信用形式进行经济联系的手段,是促进生产发展和流通扩大的一种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已经不是形式上而是实际上成为国民经济 各部门的“公共簿记”。
二、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关系及其共同特点
流动资金是同固定资金相对立的,信贷资金是同财政资金相对立的,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不属于同一个经济范畴,但是它们却有着直接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我们这里,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一部分或大部分由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由财政直接拨款解决,或者拨交银行再由银行以信贷方式统一贷放。另一方面,银行所有信贷资金,除了按照规定允许发放的农业基本建设贷款和短期小型工 业基本建设贷款以外(这两部分贷款在整个贷款总额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主要是发放工业、商业流动资金和农业流动资金的贷款。这就是说,企业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主要是由银行贷款解决;而银行所有的信贷资金又主要是用于流动资金的需要。这就是说,银行所贷出的资金,从银行方面看是信贷资金,从用款单位看是流动资金,一套资金,两重身份。我们平常所说的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和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是密切联系着的两个方面,前一方面所讲的是应不应该发放和如何合理发放的问题,后一方面所讲的是应不应该使用和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把信贷资金和流动资金相提并论,也是这个道理。
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有着如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流动资金像人身上的血液一样,不断地在流动、周转、循环,从流通范围到生产范围,再从生产范围到流通范围,从货币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货币,反映着企业的生产、销售、储备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信贷资金则是在各个地区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贷出去,收回来,再贷出去,从这个地区到那个地区,从这个部门到那个部门,从这个企业到那个企业,按照商品流通的需要,不断地流通和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商品的运动是没有地域和部门的界限的,货币的运动也没有地域和部门的界限。有人说货币是有腿的东西,它可以到处走来走去。流动性,这是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第一个共同的特点。
第二,生产和流通除了少数情况以外,一般带有程度不同的季节性,流动资金的需要也一般带有季节性,有时需要多,有时需要少。各个部门需用资金的季节是不尽相同的,有时这个部门需要多,那个部门需要少,这个部门有余,那个部门不足。比如农业生产春季需要资金多,秋季需要资金少;农产品收购秋季需要资金多,春季需要资金少;其他许多部门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特别是同农业有直接关系的部门更其如此。正是由于流动资金这种季节性的需要,表现在信贷资金上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是:上半年收回多,贷出少;下半年收回少,贷出多。也正是由于各部门需要资金的季节不同,往往是这个部门归还贷款的时候,正是那个部门需要贷款的时候,因此才有必要和可能通过信贷方式,用同一的资金为许多不同部门服务。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季节性运动,就象浪潮一样,此起彼落,时起时落。季节性,这是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第二个共同的特点。
第三,使用信贷资金,必须按期归还,这是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的。信贷资金实行有借有还按期归还的原则,不仅可以保证各方面存款的随时提取,保证信贷资金的周转,保证货币的正常流通;而且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监督企业的资金使用,促使企业改进工作,改善经营管理。信贷资金实行计算利息的办法,可以促使企业节约地使用资金,不是十分必要不向银行借款,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不仅信贷资金是这样,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流动资金也具有返还的性质。因为企业使用银行贷款是需要归还的;企业经常占用的一部分定额流动资金即使不能归还,也必须 保证它的完整无缺,必须保证钱出去,货回来,货出去,钱回来,维持经常的周转 ,不这样就不能正常生产和正常经营。返还性,这是流动资金和信贷资金第三个共同的特点。
三、对我国现阶段企业资金周转问题的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周转不畅及三角债的困扰。其主要表现是: 一方面资金循环过程常常中断; 另一方面, 三种资金职能形式在周转过程中空间分布不均衡, 结果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自流不畅, 企业之间的资金互相拖欠。资金循环过程的中断, 是企业资金没有按照经济规律运行,没有以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的同时, 在时间上继起所造成的运行中断。
四、信贷资金周转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造成我国企业资金周转慢、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很多, 但其基本原因主要是:
第一, 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残留至今, 而且根深蒂固。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银行是国家的, 企业也是国家的, 似乎企业拿国家的钱合理合法, 赚与不赚问题也不大。在金融体制上, 特别是信贷资金使用体制上问题也很多。具体表现在: 其一, 信贷资金的软约束问题突出。信贷资金偿还的约束性是无力的, 不是必须偿还, 而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因为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 国家还持有“国爱主义”。赔钱可以挂帐, 挂久了可以冲销。有了这种“坚实的保障”, 企业当然可以“大胆”地经营, 在资金使用上随意性很强,不按经济规律办事, 不讲资金使用效益。其二, 银行的利率体制没有真正反映市场的变化。利率长期低于通货膨胀率, 银行利率是负利率, 得到贷款本身就赚钱。当然, 银行利率走向市场是必然趋势, 但需要一个过程。只有银行利率是正利率, 企业才能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 有效地使用资金, 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 企业经营机制上的原因。目前, 旧的企业经营机制依然存在, 新的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这种转轨还在进行之中, 企业没有成为真正的法人。在所有权、经营权等问题上还有许多争议, 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也很弱, 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科学管理的机制。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使用, 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形成资金周转上的缓慢或停滞。
第三,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 成果举世瞩目, 功不可没。但是, 由于速度过快, 在结构上产生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上, 农轻重比例的失衡虽有改善, 但问题仍很突出。农业长期徘徊、原材料工业薄弱、机械加工行业过剩与低水平并存, 如此种种, 都给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使企业的资金使用往往掉进陷阱, 造成大量占用。产品低水平发展, 不能做到适应市场需要适销对路, 而造成积压严重。
第四, 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落后造成资金周转不灵。技术和工艺的落后及生产自动化程度低下, 使产品质次价高, 而且生产周期长, 使资金周转缓慢, 效益低下。
第五, 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及信息产业的滞后, 给企业资金周转造成障碍。交通运输一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只拦路虎。交通拥挤、运输不畅, 长期困扰着我们。因运输造成的经济损失, 形成的企业资金周转停滞是十分严重的。信息设施和信息技术的落后问题更加严重。时下我们正在向信息社会迈进, 信息就是效益, 就是金钱, 因信息不畅造成的损失, 是难以估量的。
第六, 市场发育不全、制度不完善, 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一是市场不成体系, 某些市场发育不健全, 并且相互沟通失灵, 使企业难以适应; 二是市场规则不健全, 在操作上有很多漏洞, 致使投机活动猖獗, 资金在周转中落入陷阱, 又难以解脱; 三是地方封锁造成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制约着市场的运转,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多方束缚, 难以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而受项目的确定、产品的开发定型、市场的开拓、经济纠纷的解决等等方面的影响, 企业的资金周转又会受到制约, 影响是非常大的。
五、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基本对策
为解决企业在经营中产生的资金周转问题, 改革以来我们已经采取了多种办法, 进行了多年的努力, 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总体上说就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基本指导方针, 综合治理, 全面改革, 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 要加快两个转变的步伐,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健全各级各类市场,形成系统完整的市场体系。不仅建立区域性的、全国性的市场体系, 而且要与国际市场接轨,使中国的企业不仅在国内有良好的经营环境, 而且能尽快地走向世界大市场, 与世界经济接轨。良好的经济环境、健全的市场体系, 是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基本前提条件。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 从根本入手,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作为国家富强繁荣的根本, 去抓好抓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经济发展速度更加适宜, 使物价的增长幅度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逐步的改善, 使整个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是企业改善资金周转状况的必要条件, 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把工作做好做实。其次, 加快两个转变, 变速度型经济为效益型经济, 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要将这种观念广泛地宣传, 不仅使每个经济工作者都树立以效益求发展、以效益求企业生存的思想, 而且要使全社会都深刻地了解这个道理, 以求彻底地改变几十年计划经济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求速度、求指标的传统观念。同时, 我们还要在统计指标、政绩考核等多个方面, 改变过去的传统作法, 促进企业向效益型转变。真正做到以效益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在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营销策略等方面得到全面改进,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其竞争能力,加强其资金周转速度, 提高经济效益。再次,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企业要真正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科学管理, 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雨, 创造辉煌。
金融行业也要在体制上, 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造, 人民银行要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各商业银行要确定其明晰的法人地位, 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信贷资金要实行有偿使用, 从企业资金的入口处把好关, 增强信贷资金利率的弹性, 提高经济效益, 使百元资金利润率有所提高, 并逐步赶上国际一般水平, 从练内功入手, 使我们的企业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增强竞争能力, 跨出国门, 走向国际大市场。
最后, 我们还要从制度抓起, 完善法制体系,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把我们的社会生活纳入法制的轨道, 从法的角度去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目前, 我国的经济法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还须进一步完善, 使企业的经济行为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立法的同时, 我们还要加强执法的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六、如何有效、高效地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
① 要尽可能地加速贷款的周转速度。检验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资金周转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企业来说,资金周转越快,生产和经营的周期就越短,因此企业也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银行要让同一枚货币多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就要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入手,促使企业销售货款的及时回流,从而带动信贷资金及时有效的回笼。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就要把住资金的出口,管住资金的接口,盯住资金的入口。在把住信贷资金的出口方面,要对申请贷款的客户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实施可行性信贷分析,并严格按照信贷审批权限核批贷款,凡违反信贷原则批贷,超权限批贷款或者因业务经理不负责任而造成信贷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在管住资金接口方面,每当银行的信贷资金转换成生产资金或者商品资金,企业的成品资金或者商品资金转换成货币资金的接口处,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银行的客户经理要深入到承贷企业中去,掌握第一手^^文档,防止企业将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挪作他用。一旦发现企业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现问题,客户经理就要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如果企业对银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则应停止发放新贷款,并限期收回原有的贷款,以免信贷资金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在盯住资金入口方面,当农产品由畅销转为平销,再由平销转为滞销的时候,银行不宜过多地增加新的贷款,而应酌情抽回一部分贷款,对于企业结算资金占用过大,货款回笼不及时的企业,要迅速地查明原因。是货款回笼行不及时清算资金的问题,要报告银监会协调解决;是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问题,要督促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或者改造,促其在短期内重新占领市场;是入货方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要提醒企业另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防止因关联企业经营不善而影响承贷企业正常的业务经营效益;是企业以结算资金占用为借口,私自抽走流动资金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并给予其相应的信贷制裁。无论是哪一方面的问题,都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及时而果断地解决问题,切不可贷了一笔款,百事都不管,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使信贷资金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流失。加速资金周转必须建立在决策者头脑清醒,操作人员恪尽职守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把客户服务融入企业经营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银行与企业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这也是盘活信贷资金的要点所在。
② 要尽可能地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银行与企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就信贷关系而言,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就法人地位而言,均是独立的经营实体。银行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仅限于借贷合同所限的范围内。银行既不能过多地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不得不经常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带来信贷损失的可能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一味地使用信贷制裁的手段来对付企业。一方面,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与企业交真心朋友,使金融行业对资金的管理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企业的认同,通过金融管理方式的渗透,使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另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由一个农民转变成一个企业家,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而且也要进行行为上的改造。要使随意操作逐渐转变为规范管理,由靠机遇发财逐步趋向靠努力致富,由在他人的引导下步入正轨逐日发展到自己调整心态,自觉规范行为,自然把握商机。当金融资本转变为产业资本之后,金融业与相关产业的利益就捆绑在一起了。只有企业活了,银行才能活;只有企业发展了,银行才能发展;只有真正把客户当上帝,才能真正地有收获。
③ 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之后,经营效益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那么,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呢?节流自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源却是实现效益目标的关键。国家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对农业的投入却没有“降温”;各商业银行在抢占城市地盘的同时,却留下了农村这块“处女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准入由只限于粮棉收购贷款逐步拓展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所有这一切,都给政策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以农村金融阵地为基础,拓展城乡业务,将是农村信用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确定了经营目标之后,还要善于经营。既要依赖企业在增值增效的前提下实现贷款本息的回流,又要防止企业滚雪球似的发展,贷款滚雪球似的添加,在贷款不断添加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地添加,最后形成因企业不景气而导致银行经营不景气的问题发生。没有哪一个企业能永远地红火下去,也没有哪一笔贷款是无忧贷款。我们要在分散和弱化风险的同时,不断地开发新的贷款品种,不断地物色新的贷款对象。银行的客户经理要有保险推销员的那股韧劲,有商品推销员的那份口才,有帮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的那份热情,有共创农村信用社美好明天的那份责任,去经营,去挖掘,去探索。没有既定的经营目标,就难以把握经营方向;没有相应的经营策略,就难以走出经营困境;没有农村信用社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就难以实现经营效益的根本好转。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农村信用社当前的首选任务和主要目标,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自身的发展,同样的农村信用社的重点工程。农村金融的有效投入能刺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又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信贷资金运动是一个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的价值非凡运动过程,具备5个特征:虚拟性,周转性,期限性,增值性,参与性。
信贷资金无论是来源还是运用要求有一定的期限予以制约,必须按期返回。 信贷资金不同于企业分配或 财政分配的资金,其中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权分离,返还带息。而这种两权分离的行为必定要求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而不是永远不变的,否则就等于剥夺了存款人的资金所有权。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中,除了资本金以外,都是具有期限制约的资金,都要求事先与债权人商定支取日期,农村信用社在存款到期时须履行约定还本付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基于此,信贷资金的运用也必须要求按期还款,使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从期限上相互对应与衔接。所以,对信贷资金进行流动性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日常经营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实行这种管理是为了保持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保证资产质量,防范和减少资产风险,提高信贷资金效益。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股东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比例。商业银行根据本行情况可增加其他监测指标。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贷款审查审批制度;逐步降低信用放款比重,提高低押、担保贷款和贴现比重;对金融资产实行风险权数考核,控制风险资产比重;建立大额贷款、大额信用证、大额提现向人民银行报告制度;完善信贷资产风险准备制度。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接受人民银行对其资产负债比例及其资产质量的检查和考核。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上报资产负债比例和资产质量管理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要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业务范围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组织资金营运,实施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要求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贷款和其他资产全面实行期限管理,编制年度信贷资金营运计划,按季分月组织实施。
商业银行总行对本行资产的流动性及支付能力负全部责任,应加强系统内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可根据情况建立第二存款准备金制度,并谨慎地使用第二存款准备金,保证全系统资金的正常运行。
(1)经济运行决定信贷资金运动,表现为信贷资金运动产生于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信贷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结构。
(2)信贷资金运动对经济运行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信贷资金运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上、结构上的平衡,调节货币流通,从而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参 考 文 献
1、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6)
2、喻敬明,林钧跃,孙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
3、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