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部分:金融危机的诱因--------------------------------------------3
第二部分:美国次贷危机中谁是赢家------------------------------------3
第三部分:危机的后果------------------------------------------------5
第四部分:经济危机中的中国------------------------------------------8
内 容 摘 要
摘要
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美国凭借货币霸权“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已经很难持续。危机将促使美国人的财富观念、消费观念发生颠覆性变化,过度的信贷消费已经走到尽头。美国自己需要转型,而美国的转型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引擎发生变化。
人口仅30万的冰岛政府破产了,人口超4000万的韩国政府濒临崩溃,韩元处于持续贬值的痛苦挣扎当中。多米诺骨牌效应推倒的下一幅骨牌是谁?几乎可以说,这次真的,几乎一个也不能少,或许,除了中国。 在救市过程中的国有化运作,不仅充分展示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政府在危机中强势的干预能力,更预示着大政府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金融危机 后果 赢家 中国 救市
一..金融危机的诱因
当人们都在为金融危机而忧心忡忡,为随时有可能失去工作而惶惶不安,为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一面拿着高薪一面向政府乞怜的行为而忿忿不平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点评了金融危机的元凶。令人惊讶的是,被列为罪魁祸首的是“你”——所有普通的美国消费者们。“如果身为一位消费者,你奉行及时行乐,对消费的贷款失去节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高负债率,导致整个国家储蓄率过低,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而是重要的元凶”!美国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费习惯成为了此次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
1.美国的消费文化。有这么一个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小笑话,可以简单地表现出美国人和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差别:一位中国老太太和美国的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了,美国老太太讲到自己终于在死之前把买房子贷的款给还完了,而中国的老太太讲终于在死之前用自己辛苦一辈子攒的钱买了一座房子。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量入为出”,而美国人更喜欢“享受现在”、“花明天的钱”。
2.美利坚合众国——借款者的国度。2001年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飙升大大刺激了美国人贷款买房的欲望,除了住房贷款,美国人奢侈的消费习惯还带来了汽车贷款和信用卡消费贷款等各种债务。家庭债务比例(DSR)统计的是住房和消费贷款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家庭金融债务比例(FOR)统计的是住房、汽车和消费贷款再加上租金、保险费和财产税等支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DSR和FOR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DSR比例的数值超过了14%, FOR比例也超过了19%。这两个比例的不断攀升说明美国家庭可支配收入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要用于各种债务的支付,也说明美国民众透支未来收入的偏好越来越显著。数据来源: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研究报告,“RIP Good Times
二、美国次贷危机中谁是赢家
美国次贷危机中种种反常的细节不得不促使我们深入地剖析异相背后的内幕,让我们更清晰地看透问题的本源,找到更好的应对之策。
在这场次级债危机中,反常之处不胜枚举。
美国为什么要鼓励穷人去买房?为什么诱导民众购房的信贷政策,在推行房贷的过程中,犹入无人之境?甚至那些提出加强监管的人反而遭到奚落与羞辱?美国领导人在次贷危机之初,为何一再粉饰和掩盖危险?美国总统小布什、财长保尔森、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这场危机中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彻底理解了次贷危机。
从表面上来看,次贷危机中似乎所有的人都是输家。有人问道:“次贷危机,美国损失了,欧洲和日本损失了,中国也损失了,钱亏到月球上去了吗?”这种困惑代表了很多人在次贷危机下的迷茫。
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是财富重新分配和转移的过程,但是,假象欺骗了人们的眼睛,遮掩了真相。从表面上来看,美国也是受损者,其依据是大批普通的美国人因还不起贷款而失去房屋,住进庇护所,同时,包括美国投行在内的金融业损失惨重。
的确,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但事实上,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赢家。
次贷危机让那些原本买不起住房的人买到了梦寐以求的房屋,当他们欢天喜地地享受拥有住房的快感时,却发现这快感竟然是如此短暂。
大批普通的美国人因还不起贷款而失去房屋以及美国投行的倒闭,并不等同于美国的损失。我们所说的美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实,应该这样表述:美国的低收入者无疑是这场危机的受害者,他们被剥夺了仅有的财富,当他们因为还不起贷款被赶出家园时,内心的痛楚不难想象。而美国强大的利益集团,隐藏着的制造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则是实实在在的大赢家。更确切地说,美国的弱者也不是这场危机的最后一个受害者,他们在被作为道具使用后,在经历一段黑暗的日子后,仍会享受到相对好一些的福利待遇。
美国购房的普通民众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具或者诱饵。他们本来不应该买房,也没有资格和实力买房,但是,政府、金融机构甚至活跃于房地产领域的各类经纪人,人为地“创造条件”,让他们购买房屋。当他们欢天喜地地搬进自己的新家,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各种金融衍生品被疯狂地创造了出来。这些金融衍生品被打包和包装后销售给全世界的政府、金融机构和民间投资者,把风险和成本也迅速转嫁了出去。
次贷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原来那些买不起房的人重新搬出了新房,作为道具的角色,他们已经出色地完成。房价下跌使更多的美国人买到了便宜房子,减轻了政府的住房保障压力。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去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更何况,现在的一些住房本身就可以承担公共住房的功能。而那些金融衍生品的制造者,他们获利丰厚,满载而归。在“道具”们搬出新房后,这些建在美国土地上的房屋作为抵押物归属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来房价一旦步入上涨周期,美国金融机构会因为房价的升值而再次迅速膨胀为巨人,成为世界上一个个最令人畏惧的、拥有惊人财富的大鳄。美国政府由于接管了部分金融机构,也将从中受益,这会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而全世界那些购买次级债券及相关衍生品的投资者,却由于大都不以基础资产为支撑,只能无奈地吞下苦果。这就是次贷危机的真相—当然,只是其中的一个真相,接下来还有更多,需要我们一一剖析。
三.危机的后果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趋势。从出口金额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其中,理赔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5.6%,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具体到行业,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9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较8月份减少近6亿美元,较上年同月仅小幅增加约3亿美元,9月份出口延续了8月份微幅增长的趋势。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出口接近零增长,以人民币汇率计价的出口额持续负增长,20%的纺织企业出现亏损;汽车行业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表现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从8月份的汽车销量来看,欧洲同比锐减16%,北美降幅达15.5%,日本汽车销量下降14.9%。而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5.4%,环比下降了6.0%;船舶行业也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机,世界船舶融资的形势也日益严峻,欧洲许多银行都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预订船舶但未获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一些船东被迫取消船舶订单,如香港金辉船务取消了在大连船舶重工订购2艘VLCC的订单,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亿美元散货船订单,韩国、印度中小船东也相继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所受损失相对较严重。如广东近期有2万至3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倒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玩具加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目前,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统一的经济调整口径,但仅依靠个体经济行为(个人与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实践表明,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预期衰退时,(我国目前仍处于良性轨道上,但经济下滑)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应该说,从不久前的“反通胀”到今天的“保增长”政策突变,正在考验着政府宏观经济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他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排山倒海般到来的金融危机不啻于美国经济领域的“9•11”。美国人开始质疑美国政府的决策能力,美国数家新闻媒体2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8%的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当前美国国家路线不对。民心的这种微妙变化,无疑将在即将白热化的美国大选中发挥“威力”,因此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在不遗余力地批评现政府的决策之余,还热情洋溢地发布解决经济困境的“妙招”,为的就是争取这部分选民。
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普通美国人抱怨,连日常开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缩减。
四.经济危机中的中国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17.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致 谢
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文档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文档题目的选定到^文档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另外,通过毕业设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之后再作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参考文献
1. 《金融危机深度解读》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李凤云
2.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东方出版社作者:郎咸平
3. 《中国怎么办》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时寒冰
4. 《终结次贷危机》中信出版社作者:罗伯特·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