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1
(一)商业银行网点的概念1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二.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现状分析2
(一)网点布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二)新兴的一些网点设置方式及问题3
三.商业银行网点的发展趋势及建议3
(一)原有网点的撤兵调整与新增网点务求科学、合理4
(二)对银行网点实行分类管理4
(三)对网点内部格局进行转变5
(四)整合网点资源5
内 容 摘 要
银行网点是商业银行的基层单位,也是银行筹集营运资金、获取经营收益的主要渠道,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经济效益。在我国,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商业银行网点无论是布局的合理性还是功能定位的准确性,都与现实市场需求形成了一定的违背。所以现在银行网点的建设也成为各个银行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应如何通过规划网点布局,新建、扩增还是撤并银行网点,以获取最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通过资源整合来达到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完善经营功能,形成优势互补,更好地吸引客户,提升无形资产,让有限的网点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都是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作为一个银行管理人员应密切关心的话题。
关于银行网点布局的初步讨论
绪论
银行网点是商业银行的基层单位,也是银行筹集营运资金、获取经营收益的主要渠道,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经济效益。所以现在银行网点的建设也成为各个银行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而银行网点的布局规划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商业银行网点的概念
对于每一个社会人来说,银行已经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当有暂时不需要动用的资金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把它存入银行,而不是自己把它藏到床底。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一张或者几张信用卡,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与几个银行打过交道。虽然现在电子银行的发展(比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ATM机设备等)为客户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网点机构作为整个金融服务的市场最前端,直接服务于客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商业银行网点的概念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曾经对于客户来说,一个银行网点只需要能够提供存取款业务就足够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大,银行不仅仅是存取钱的地方,也是给客户提供各项金融、理财、融资、各种代收等等服务的综合体。一个银行的的营业网点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包括了各种自助设备,如自动存、取款机以及排号机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客户来说,网点是商业银行服务能力和效率、产品效力、品牌形象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对于商业银行自身而言,网点机构作为经营一线,是获得客户资源、筹集资金、营销产品、获取利润的最核心渠道。
而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房价物价的上涨,网点建设的成本不断上升,曾经的粗放经营,片面追求规模效应而盲目扩大营业网点的做法已不可取。
如何让有限的网点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是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商业银行要如何规划网点布局,新建、扩增还是撤并银行网点,以获取最优的整体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个银行管理人员急切关心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现状分析
网点布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十年代初,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集约化经营意识不强,为抢占市场份额,曾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尽可能多地在城市主要接到市口、居民小区、甚至大企业(公司)、高等院校内部设立经营网点或设立单一功能的储蓄所。这种靠广设网点的经营模式,虽然一度对吸收存款,做大负债业务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成本高、效益差、风险隐患多等弊病也逐渐凸显。也使得我国的银行网点分布有历史遗留的习惯和问题:
1.按行政区划设置。
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都直接沿袭了人民银行的设置模式,完全按照行政区域来逐级设置分行,点多面广,这样的布局弊病有几个:
一是摊子大、战线长,不利于经营管理,决策意图的贯彻实施大受影响;
二是网点布局呈地域上的均衡分布状。网点的均衡分布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2.单纯追求数量,忽视效益。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网点设置片面追求大、广、全、盲目追求外延扩张,滥设网点,忽视网点的效益。这固然是给客户带来很多方便,但却直接导致单个网点的平均利润率低,成本居高不下。与最初的规模效应设想相违背。
3.脱离客户需求。
在同一行政区划内,网点设置的密度拘泥于上级规定,不能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客户需求不同而做相应调整。有的地方网点数量明显不足,导致客户资源被其他商业银行抢夺。有的地方却明显过密,导致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以及内部竞争。
新兴的一些网点设置方式及问题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金融行业与国际的接轨,许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抢占市场。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在网点设置方面,它们也自有它们的特点:
由于进入时间较短,它们在网点数量上自然无法与已经有一整套完整网络的国有商业银行比较, 对于很多普通百姓而言,往往不容易注意到外资银行的身影。
可是外资银行的网点虽然少,但是很注意迎合自己的定位,它们网点的设置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要不然在经济繁荣的市中心地区,要不然就干脆在稍微偏远的郊区。很多偏远一些的网点往往会比较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是这些网点也有自己的优势:
1.成本更低。
城郊风景秀美,远离城市的喧嚣,且土地价格相对便宜,网点建设成本较低。
2. 客户反应方面,减少不满情绪的产生。
在普通客户较少光顾的城郊开设面向高端客户的银行网点,对普通客户的影响范围小,不会引起普遍的不满情绪。且很多高端客户一般有自己的车,距离对他们来说不是非常大的问题,而城郊网点的客户流较少,也能专注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商业银行网点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网点是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从成本的角度看,银行网点要占用房屋、投入大量设备、人力以及维护费用等,如果不能做到功能上的合理,那将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对现有网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使其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从成本消耗大户向利润产生大户转变,真正实现网点网络价值,对现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显得格外重要。
网点转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目标客户需求的定位是否准确。其产品和服务是否与客户的现实需求相匹配。对目标客户群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潜在的需求,并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从银行的角度讲,重点在深度发掘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程度,以及与银行服务业务的匹配程度,从而做到服务更有目标性、针对性。
一家银行的经营网点布局在一个城市要形成网络,不仅要方便客户,而且要有一定的业务覆盖面并能产生幅射带动效应。并且经营网点的功能要齐全,网点要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对公对私、本币外币、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及以电子化为载体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各类服务的金融“超市”,或成为在某项业务上有做大做强趋势的特色银行。为吸收更广的客户源和发掘更多的潜在资源,可对一些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或大型超市或生活小区甚至是大学校园内适当地设置自助银行网点,这既可以服务客户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也可以为银行起到宣传广告的作用。
当然,为满足客户需要,经营网点除必须有足够的“窗口”为广大散户和VIP客户提供优质柜面服务外,还要有一批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熟悉银行产品、有营销技巧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以此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传统的单一柜面“微笑服务”向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方式转变。
经营网点的形象是银行的无形资产,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银行的经营网点,不仅要有宽畅明亮的营业大厅,统一标识的装修和便民的服务设施,而且要有星级酒店的服务水准,使客户享有“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和“养眼”的视觉享受。而在行式、离行式自助服务银行是人工经营网点的补充,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的金融自助工具是银行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行式还是离行式自助服务银行都应配有存、取款机、以及查询等多种自助设备,才能满足客户多种自我服务的需求。同时,以电子化为载体的自助服务不仅操作要方便,而且一定要安全、可靠,让客户无后顾之忧。
国外成熟的金融环境里,一个成功的金融产品一定是给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客户的资产配置不一,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所以如何实行差异化服务,充分地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是每个网点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客户
商业银行的网点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而加强网点管理,使其更符合银行发展需要,也越来越重要。建议对营业网点的设置遵循科学的配置。
传统上,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都是以产品为中心。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银行早已不是提供单一存取款的地方,客户对银行的需要也呈多元化的趋势,适时地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显得十分必要。研究现有的客户,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地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同时,区分清楚哪些业务适合网点去推广,整合业务操作流程。打破传统业务分工模式,实行一体化服务。根据需要设置新型分工模式,缩短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而银行网点的设置,也应该更加多元化,以应对客户的各种需求以及同时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
原有网点的撤兵调整与新增网点务求科学、合理
首先在选址方面,应结合科学的模型进行详尽分析,确保每个网点的设置建立在现实需求之上。其次,根据目标客户的数量和银行可能吸引的客户流量,以及客户潜在需求的类型和规模来确定网点的建设规模与功能配置,力求做到“随行就市”,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切,即不形成服务短板,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对银行网点实行分类管理
网点分类管理就是把网点经营同当地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银行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把网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全功能网点:根据经营资源和地理位置经营所有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全功能网点往往在城市比较繁华的地区,既有个人客户的存取款需求,也有周围对公客户的各种需求,人流量大,有较大的业务覆盖面。同时全功能网点也往往是银行的一个重要形象窗口,可以很好的展示一个银行的整个形象和风格,能产生较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2.专业性网点:这类网点与全功能网点的不同在于,主要专注于服务某一类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系列,或只服务于某一特定范围的银行市场。
例如在中小企业较多的地方开设中小企业贷款特色银行,以及在离市中心较远的环境优美地区开设针对高端客户的特色银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某一类客户,既可以方便客户,也便于银行内部整合资源,更好的给客户专业化的服务。
3.社区银行,这类网点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主体市场定位,是以本地的市场和客户为主等等。
社区银行主要是针对比较大的生活社区,那里主要是普通居民,需求较为单一,却有潜力可以带来很稳定的储蓄存款。存款是银行的根本,可以根据社区规模,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一个较小的网点,满足周围居民的储蓄需求。社区银行的成本低,同时可以很好的巩固银行的储蓄规模。
4.在行式、离行式自助服务银行是人工经营网点的补充。
在一些人流量大,业务简单,多涉及存取款业务,但是涉及单笔业务金额不大的地点安放自动存取款机而不是设立小的网点,可以很好的巩固客户资源,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对网点内部格局进行转变
网点内部物理格局建设是实现网点转型再造的基础设施,两者之间有类似“修路与致富”的关系。国外银行业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大,也非常讲究,一般都是敞开式的面对面服务。而国内受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柜台封闭式服务。网点内部格局转变其方式主要是围绕有利于差异化服务和交叉销售的开展,由传统的柜台封闭式向功能分区开放式转变,为客户营造一种与银行专属服务人员舒适安心的沟通环境,并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搭配,促进目标客户在网点的有效销售逗留。
整合网点资源
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经营网点重新规划,整合资源。如把3-4个营业面积小、形象不佳、人员较少、功能单一、无发展潜力的小支行通过重新整合,组建成形象好、综合性功能的大支行,提高单一经营网点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资源整合可以达到几个目的:一是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二是完善经营功能,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网点单产贡献率;三是改变网点形象,更好吸引客户,提升无形资产;四是集中管理,有利于内控建设,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赵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机械出版社,2006
2、徐增标,郑垂勇,刘卫国,《动态盈亏平衡分析在商业银行网点建设中的应用》,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6期
3、《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6期
4、龙治泽,安冬平,《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规划合理性实证研究》,《会计之友》,第2009年第11期
5、刘星原,《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若干问题探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