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中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现状
1.外商总体投资规模小
2.外商投资企业结构单一
3.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单一
二、中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优势与劣势
1.资源优势
2.市场优势
3.国家政策的扶持
4.WTO带给西部地引资的新机遇
5.引进外资的劣势
三、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对策
1.完善规章制度,创造良好的引资软环境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
3.充分发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4.搞好项目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
5.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四、结束语
参考^^文档
内 容 摘 要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我国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必将有一个大发展,同时西部大开发将需要大量的投资,虽然中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但中央财力有限,靠现有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融资方式,将很难满足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因此,西部大开发要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除了要利用国内各种渠道、方式、手段筹集资金,并导入到西部开发建设中去,还必须将视野扩展到国外,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来建设开发西部。本文就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为积极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和促进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提供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引进外资
中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一、中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与中国加入WTO,西部地区利用外商投资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在利用外商投资的规模、结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外商总体投资规模小
2003年,东部仅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就占了全国总量的19.74%,广东省为14.62%,山东省为11.24%,上海市为10.22%,浙江省为9.31%,这五省市合计占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5%.13%。相比之下,整个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27%,西藏利用外资几乎为零。截至2003年底,东、中、西部地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累计实际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6.27%、8.93%和4.80%。①
2.外商投资企业结构单一
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大多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平均单项外资额水平和外商投资项目的技术、资金集约程度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的总体绩效较差。而且,目前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仍以高耗能型原材料生产、农业产品初级加工、饮食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居多,而具有高科技含量企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很少。这种结构还基本上停留在引进外资的初级阶段。②
3.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单一
在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三种形式。近些年来,许多新型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迅速发展,如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BOT方式、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或代表处,以及购并投资等。但是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在利用外资进行投资的方式上仍局限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三种基本形式,各种新型方式几乎为空白。而在三种形式中,合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西部投资环境差,不确定性大,外商需要通过合资规避风险;同时西部地区的很多“战略性产业”开放度低,一般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
二、中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优势与劣势
1.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 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从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规律来看, 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的区位选择行为是资源指向型投资, 即与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共同开发资源向本国输入或向第三国输出。总体上看, 西部地区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富集区, 特别是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在全国占有显著的优势。统计^^文档表明, 西部九省区在“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优势度”和“自然资源总丰度”三个指标中均居全国前12 位, 足见西部资源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西部地区不仅资源丰度高, 而且各种资源的组合匹配条件好, 除西北部分地区缺水外, 一般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在空间上都能达到理想结合, 具有建成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的优越条件。从目前情况看, 西部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因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中国东部、中部地区一些重要资源接近枯竭或采掘程度加剧, 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农业份额的大幅度下降), 西部地区在农业、煤炭、水电、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及一部分轻纺工业中所具有的资源优势, 将在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也将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③
2.市场优势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我们知道,越是不发达的地区,市场的潜力越大,投资的机遇也就相对越多。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东西部之间互为市场、相互促进,西部地区可以有效利用和发挥中国巨大的市场效应。西部地区的市场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时期,并且总体需求远未饱和。
3.国家政策的扶持
为鼓励外商积极到西部地区投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扩大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将外商投资于银行、商业零售企业、外贸企业的试点扩大到直辖市、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允许西部地区外资银行在条件成熟时逐步经营人民币业务;积极扩展吸收外资的方式,开展以BOT方式和TOT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允许采取发行股票、项目融资、出让企业股权、转让经营权、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商投资到西部地区;鼓励在华的外商合资企业到西部地区再投资,其再投资项目中的外资比例超过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待遇;积极探索把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引入外资的方式;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内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对在西部地区新办的高新科技企业,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后,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
4.WTO带给西部地引资的新机遇
成为WTO成员后,我国面临更加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包括歧视性贸易限制的取消,反倾销等贸易纠纷也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机制解决,这些都有利于增强投资者投资我国以及投资西部的信心。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领域、使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承诺,必然会给外商投资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还将有序开放扩大金融市场,目前已有13个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已批准一批外资银行办理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银监会鼓励外资银行到西部设立机构和发展业务。投资领域的扩大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外商到西部进行投资。
5.引进外资的劣势
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劣势。加拿大《格瑞贝斯环球财经报道》杂志认为,投资者进入西部限制过多、投资成本高、服务质量差、商业运作模式不灵活,因此对西部地区兴趣不高,投资热情也逐年下降。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在为现有投资者提供服务、促进本地区吸引外资的工作中也存在着问题,因此吸引外资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资源利用率不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熟练工人,加上高昂的运输成本抵消了西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优势。西部地区的人们市场观念薄弱,人口密度小,人均收入水平低,市场分割严及传统的消费习惯使外商的投资缺乏广阔的本地市场,市场营销成本提高。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将难以改变目前的局面。④
中国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也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对中国西部地区投资的兴趣不高,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的潜在市场及出口加工业基地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面对这种情况,投资者更愿意选择到东部沿海地区投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表明了政府对西部开发的承诺和决心,然而西部开发战略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远远不够。西部开发战略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基础设施、扶贫和环境保护方面所进行的投资,很难看到政府在吸引外商到西部地区进行投资方面有什么新的承诺。政府为专门吸引外商到西部投资而制定的政策是笼统而模糊的,因此效果极不明显。投资者认为,目前的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实质问题,因此不愿在西部更多投资。完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制定西部吸引外资的整体战略已经成为西部能否吸引海外投资、发展经济的关键。要确保市场准入畅通,降低准入成本和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更为开放灵活的整体环境,并对一些特定产业的具体规则进行修改,以吸引投资者的进入。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西部需要比沿海更开放、更宽松的经济环境,还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投资者。西部当地政府需要在降低成本、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方面下功夫。在这方面,中国沿海地区不是抬高投资成本赚取投资者的短期利益,而是将降低投资者的成本作为工作目标,鼓励他们投资和追加投资,投资地区的口碑是对一个地区引资工作最有力的促进。西部地区正面临着复杂的问题,需要时间解决。因此中国政府西部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尽快调整策略,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⑤
三、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对策
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要想扩大西部地区引进外资规模,提高其质量,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规章制度,创造良好的引资软环境
1998 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 的一项研究表明, 吸引外资的政策可分为两类:基于激励的政策和基于规则的政策。基于激励的政策有其正面作用,但其反面作用往往会导致如税收流失、扭曲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缺乏透明度、易产生腐败等缺陷。因此,西部地区应更注重基于规则的政策,即一切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硬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西部各省市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尽快清理那些过时而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后,就西部地区来讲,政策重心应由减税让利向着营造公平、规范、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环境转变,由优惠政策向普通政策、由区别政策向统一政策转变,做到经济市场化、竞争游戏规则的公平、公开化以及监督机制的透明化、制度化。⑥各种非国民待遇或超国民待遇逐步取消,即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即不能实行歧视性的“低国民待遇”,也不能一味地给予其过度优惠的“超国民待遇”。实践证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对于吸引外资和提高投资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成都举办的“2000中国西部论坛”上,外资企业代表们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很少关注,因为他们更渴望另一样东西──环境,即要一个公平竞争、保证合法利益的软环境。西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必须改进审批和管理方式,简化手续,禁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一切形式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格依法办事,保证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二是要加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增强政策的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三是在西部各省市成立外商投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已是促进外商投资的催化剂,也是促进外商投资健康发展的润滑油。四是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投资服务水平,下大力气提高行政机构办事效率和改变工作作风,减少管理层次,做到制度公开,政策透明,为外资企业提供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的各项服务,实现“引商、留商、富商”,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西部地区只要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服务效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外商投资西部的费用。⑦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中央政府做出的跨世纪决策,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对西部地区引进资金的重要性。在给予西部外商投资更多政策优惠的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等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改变在信息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上的落后状况。从而为外资的进入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西部应尽快制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禁设领域的政策法规。如取消以往对投资总额的限制,放宽贷款限制,减免多种税收,对建设征地给予支持等。二是西部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不能完全像20 年前沿海地区一样,应该根据西部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优惠政策。如基础设施建设授予土地开发权,实现外部经济内在化。沿边地区利用地线优势,以点带面积极展开对外开放,在“边境贸易区”的基础上逐步将其发展升级为“边境贸易与出口加工区”,而形成边境地区“出口加工区”的投资,除利用沿海和内地较发达省份的资金以外,还需积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三是西部应积极利用BOT 投融资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BOT 是Build (建设) 、Operate (经营) 和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种投融资方式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政府。这种投融资方式有利于缓解西部政府的直接财政负担和债务负担,有助于改进基础设施的经营和管理效率。⑧
3.充分发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劳动力等资源,这些都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根据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原则,在加快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外资发展的同时,大力引导外商直接资于那些具有劳动密集倾向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低廉的劳动力,也可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比如,可考虑多开发和生产电子、通讯类产品,这类产品技术含量高,又具有劳动密集特点。同时,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特色资源和潜在能源,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垄断力。西部应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带来的各种机遇,参加国际分工并享受其带来的利益,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⑨
4.搞好项目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
搞好项目规划论证是引资成功的前提。没有好的项目, 引资就无从谈起; 周密细致的前期准备等于成功的一半。以往西部在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上, 过于马虎, 甚至简单草率, 拿不出对外商有说服力的论证报告, 结果往往导致引资半途而废。今后, 对引资项目应一律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科学论证, 包括技术、市场、环境、效益等方面, 未经论证或论证不过关的项目, 不得列入引进名单。这就要求要做好资源普查、项目规划等基础性工作, 一旦引资需要, 能随时拿出。
5.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农业、水利、交通、生态、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扩大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允许外商在西部地区依照有关规定,投资电信、保险、旅游业,兴办中外合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工程设计公司、铁路和公路货运企业、市政公用企业和其他已承诺开放领域的企业;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实施多元引资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允许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对外出售以及合资、合作,允许私营企业吸收外资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⑩
四、结束语
中国西部地区无论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还是在国际旅游创汇方面都严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引进外资发展迟缓已成为我国东西经济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以外项型经济为龙头,实施赶超型战略和跨越式发展,西部地区应充分借鉴东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但并不是重复东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发展轨迹,因为东西区位条件和时代机遇已完全不同,时过境迁,采取“补课式”战略只会使差距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正处一个新时点,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其对外开放面临更加激烈的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发展应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坚持产业扬弃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开放促开发,构筑产业至高点;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国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资本,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战略;以大开明促大开放,重视外部先进技术、法律、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引进,逐步实现开放—发展—赶超的落后地区经济崛起之路。
参 考 文 献
1. 曹邦英,《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天府新论,2006年第1期
2. 那颖,《对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的探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 期
3. 金辉,《我国西部地区经贸发展与FDI》,当代经济人(下询刊),2006年第3期
4. 丁湘城,《论西部投资环境的建设》,投资管理,2005年第12期
5. 吴晓燕、马军,《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第10卷,第1期
6. 徐红梅,《西部大开发中资金短缺及完善西部投资软环境的研究》,硕士学位^文档,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年3月
7. 徐妹,《西部引资六要素》,中国投资,2004年第6期
8. 张永春,《外商直接投资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2 期
9. 张文燕,《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问题探析》,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6期
10. 万建强,《跨国公对我国西部地区投资状况及策略研究》,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2期
11. 杨忠华,《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12. 彭红斌,《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探析》,总第187期,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