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别的调整,人民币经历从改变硬币压库现象到零钞紧张的转变。
人民币券别结构调整结合其他外部因素导致了市场零钞紧缺局面。
建议人民币适时进行券种调整及其他措施,解决当前问题。
内 容 摘 要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9年10月1日起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停止发行2元券和2角券,增加了20元券。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市场上对1元券、币和1角券、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个别地区甚至于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零钞、币供应呈现紧张局面。本文就零钞紧缺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论点,人民币券别结构调整是导致市场零钞紧缺的主要原因,2元、2角券、币的停止发行结合外部因素,对市场零钞供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民币发行应适时进行券种调整。并就此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建议。
人民币应适度调整券种结构
——取消2元、2角券种及其他因素对零钞供应紧张调查剖析
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国庆日。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发陆续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新旧版混合流通,逐步回收旧版”的方式,共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等八种面额。本着根据市场流通中,低面额的主币实际起着大量承担找零角色的状况,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的目的,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2角面额。这一券种调整随着第五套人民币逐渐取代第四套人民币市场地位时,人民币发行、供应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券别的调整,人民币经历从改变硬币压库现象到零钞紧张的转变。
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并逐渐取代第四套人民币市场地位,部分券种的调整彻底扭转了硬币巨量积压库房的局面,但之后却向着在全国范围内出现零钞供应紧张或局部紧张的局面转变。
本着尽量重复使用、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我国一开始就很注重硬币的发行与应用。经过几十年的货币发行、投放、使用过程后发现,我国与国际货币发行情况相比,硬币使用率还是很低的,发达国家日常人均硬币拥有量是100至200枚,而目前我国人均硬币拥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10。而且,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区别,在发达地区每天很多地方如地铁、公用电话等都必须要使用硬币,所以大量的硬币被投放到这些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硬币根本没有可用武之地,硬币被大量积压在金融系统的库房中,并且随着东西部的人和商品的流动而越积越多。
而随着第五套人民币发行,2元、2角券种的停止发行,减少或停止印制1元、1角纸钞,使得长期积压在库房里的各类硬币逐步走向市场,并成为市场的流通主力。据统计,积压硬币最多的东西部结合区内的金融系统库存硬币在2006年之前基本清空,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并逐渐演变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到了2007年,零钞供求紧张局面达到一个高点。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点击百度搜索“零钞紧张”,结果找到122000条相关信息,从这可以在一方面看出其紧张程度;而另一方面来看,有一时间段没有投放市场的纸5角、硬5分等纷纷再度投放市场,甚至于部分西南地区,很久没投放补充市场的纸1角也重新开始投放市场,都反映了零钞的市场需求超过了发行投放的事实。零钞紧张甚至于在金融系统内部形成了非良性竞争,部分银行为维持日常工作需要或跳过公交公司开户行到公交公司直接兑换零钞,刺激同业关系;部分银行或通过同系统单位公关,到其他地区进行零钞调拨,既增加了业务费用,也增加了运输风险,同时将零钞紧张进行转嫁,造成紧张局面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扩散。
二、人民币券别结构调整结合其他外部因素导致了市场零钞紧缺局面。
(一)、2元、2角券种的停止发行给1元、1角券种的发行投放带来了巨量的变化。2元、2角币种停止发行后,相应增加了1元、1角币的流通需求量,给发行投放时券别搭配增加困难,而在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是携带、使用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1、对1元的影响:在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前,我国的券种主要有100、50、10和1元、5、2和1角及分币组成,由于第五套人民币没有2元的券种,所以原来应该由2元券种发挥的功能绝大部分由1元券种来承担。在支付相同金额的人民币,如尾数为2、3、4元和7、8、9元时,单由1元结合支付和有2、1元共同结合支付,在张数数量上相应为1.5--2倍。相应对整个社会现金供需求情况来看,取消2元后1元券的投放总量约为原2、1元投放总量的1.5--2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物价并有大幅上扬和电子货币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市场上对小面额货币的需求必然逐步增加,这就更加加剧了市场对1元币的供需紧张。
2、对1角的影响:2角券是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的,第三、第四套人民币都有这个面额。第五套人民币取消了2角券的人民币,其原来承担的绝大部分功能相应地转给了1角币,与2元币取消的情况相同,这也增加了市场上对1角币的需求,而且增长的量至少超过一倍。同样的,尾数为2、3、4角和7、8、9角时,单由1角结合支付和有2、1角共同结合支付,在张数数量上相应为1.5--2倍。而按照惯例,商家在出售货物时,习惯的设置价格角位的尾数为大数、即以5、6、7、8、9为尾数,这样,基本上可以将其增长倍数认定为接近2倍或之上。据对北京华联(某地)有限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在两角币没有停止发行时,该公司正常对一角币的需求量约为600元/周,而现在则增长为1800元/周,增长量是原来的三倍。据我们调查,在农村集市、小店铺和超市、农贸市场和市内公共汽车行业表现明显。
(二)、公共汽车票价提价,使得硬1角币呈现供应紧张局面,进而影响到整个零钞供应。
2006年下半年,各地公交车普通票票价从1元提到1元2角,由于票价定位的原因,导致1角币需求大幅增加,据统计,西南某地市单此一项每月需增加1角币投放量约为20000元/月。硬1角币的投放量增加间接影响到整个发行投放系统,因其投放占用了发行系统的人力物力,而影响到其他券别的投放回笼调节力度,进而影响到整个零钞供应。另一方面,1角券种的紧张局面对居民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刺激到居民对各种零钞进行储备,大量的零钞沉积在群众手中,整个货币流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紧张程度不断放大。
(三)、硬币原料金属价格上扬特别是钢铁价格上扬,给低面值硬币铸造发行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我国的硬币发行从最初的铝质分币,到后来的铜芯、钢芯,从材料的质量与性价比来看,钢质比硬币的另两种材料铜与铝要优胜得多。对比钢质,铜与铝各有着自身的缺点,如铝质,其材质较软,易变形,铸造体形较大的硬币很容易磨损变形;铜质材料其质量重,单位价格高,铸造小面额硬币成本上划不来,而铸造高面额硬币,因其体形大、质量重使用不方便。
所以,近十年在市场流通中处于主要地位的是钢芯的硬一元(四套、五套),还有05版的硬1角。而钢材的价格在这十年中走过了一个飞涨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铁矿石的价格变化:
1999财年至2008财年铁矿石价格涨幅表
1999财年
1999-2-16
Hamersley
-11.00%
2000财年
2000-2-27
SNIM-法国钢厂
5.42%
2001财年
2001-3-20
CVRD-里瓦
4.31%
2002财年
2002-5-29
CVRD-TKS
-2.40%
2003财年
2003-5-19
CVRD-Arcelor
8.90%
2004财年
2004-1-13
CVRD-Arcelor
18.62%
2005财年
2005-2-22
CVRD-新日铁
71.50%
2006财年
2006-5-15
CVRD-TKS
19.00%
2007财年
2006-12-21
CVRD-宝钢
9.50%
2008财年
2008-6-23
力拓-宝钢
79.88%
根据报道,2002年以前铁矿石市场长期供大于求,价格始终低位徘徊,每吨只有25-30美分。2002年后,由于中国钢铁产量快速增长和国际钢材价格的上扬,国际铁矿石价格也迅速生温,2005年比2002年价格累计涨幅达到了121.67%,2005年一年就上涨了71.5%,2006年,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又要求把价格再上涨19%。2008年谈判结果,力拓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可以计算,2008年的铁矿石价格是2002年的2.8519倍。作为最上游的铁矿石价格的提高,意味着所有的下游产品包括硬币原料钢的价格有成倍的上升,硬币铸造成本的提高,对硬币更好的履行商品中介物、法定货币的责职有着不小的影响。
从2007年开始,市场上隐约出现了一个现象,有一些商家在借找赎之机大量收购钢质硬1角及铜质硬5角。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称是由硬1角币做成的小饰物摆卖,也有人称有一些不法分子回购硬5角币是回炉炼铜与钢来出售,市面上甚至于以加价500元来收购一箱硬5角(每四千元/箱)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现今的金属材料价格对比人民币价值,钢质、铜质暂不适宜作为硬币铸造材料,至少不应该再以现面值发行同规格、同材质的硬1元、5角和1角币。
(四)、金融系统受到零钞紧张影响,进而将相应的影响放大。这里要从货币发行投放系统的外部、内部两个循环来分析。
1、发行系统的外部循环,能起到从一些券别富余行调节到紧缺行,从而起到一定的市场调节作用。随着银行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各银行间越来越注重同业间竞争,央行发行投放系统外部循环越来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随着小面额货币回笼大幅度减少,投放和回笼形成严重反差,零钞富有行更是挖空心思,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绩。以1元券为例,从2006年和2007年的数字来看,西南某地市辖区1元券的回笼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呈现明显的净投放单边倒的局面,回笼率也较低,只有30.33%。究其原因是由于2元和2角券停止发行后,市场流通零钞吃紧,导至零钞富余行转而减少回笼再转为不回笼零钞。根据我们对原来回笼小面额货币比较多的珍宝巴士公司开户行的调查,其回笼的小面额货币大部分都被本地的商业零售企业找上门进行兑换或其开户行用作拉拢大客户的手段。回笼缴存到人民银行的极少,即使有,也基本是残损币,这在有2元和2角券时是不可能的。由此,金融系统内循环调节功能基本失去作用,金融系统只成为净投放渠道。
2、从内部来看,人行调拨压力增大。从调拨的角度来看,2元券和1元券的整箱重量和体积相差不大,而整箱金额2元券却是1元券的一倍,也就是说1元券的调拨工作量是2元券的一倍。而1角券硬币和2角券纸币比,则相差更大,每箱1角硬币500元约重33斤,而每箱2角券为10000元约重50斤。不但同等金额1角硬币重量比2角券重得多,而且整箱的金额相差20倍,调拨同等金额的人民币需要的工作量则在10倍以上。无论在体积和重量上都是一个不可比的事情,从而导致调拨费用与压力大增。
(五)、残损币充斥市场,人民币形象受到影响,居民心理影响放大,改变对零钞态度,加剧零钞紧张局面。
零钞紧张局面影响着居民与零售商家,很多批发零售商家常备1000元以上零钞作为找赎所需,也有部分商家在找零时偏好2元和2角币,这样使得很多的残损币仍然得以在市场上流通,这一方面影响了人民币的形象,另一方面也给民众一个假象,以为烂钞都还需要在市面上流通,肯定是零钞紧缺得不得了,进一步增加了群众对零钞紧缺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后,由于不再发行2元和2角币,部分人认为有利可图,对这两种券币进行收藏。同时,由于面额不大,占用资金小,通过收藏小面额货币来理财的队伍不断扩大,给小面额货币流通带来问题。从调查中得知,有些群众认为,收藏小面额货币,强于存钱,即使是日后炒作不升值,也不会亏到那。部分群众纷纷对2元和2角币原封券甚至有一定程度新的这两种币进行收藏,这更加速了这两种券别的零钞退出市场,减少市场上的零钞流通量,加剧了零钞的紧缺局面。
三、建议人民币适时进行券种调整及其他措施,解决当前问题。
(一)、恢复2元和2角币种的发行。
鉴于目前市场上零钞短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取消了2元和2角券而引起的情况,我们建议恢复对这两种币种的发行,2元券种可以继续使用纸质印制,也可以同2角券种一起用钢质铸硬币发行。发行、投放2元、2角券种可以迅速形成一个心理信号,让老百姓对零钞紧张心理趋缓,能有效缓解零钞紧张局面。而如果以硬币形式发行2元、2角币,可以从一方面减少市场对1元、1角券种的需求,直接缓解市场紧张态势;另一方面其对资源利用率比1元、1角币高,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木材、纸浆消耗的同时,减免不法商家对金属回收的错误做法,维护人民币的严肃性。
(二)、探索新的币种搭配模式。
经对世界各国现行货币进行不完全统计,150个国家的现行货币中,对应我国元、角面额相应价值的币种,有147个国家是发行并持续流通有2元、2角或2.5元、2.5角券种的。而没有发行或逐渐淡出这两种券种或近似券种的这三个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台湾省、日本。在这里,建议应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币种进行探索研究,在不发行2元和2角的情况下,探索发行2.5元和2.5角币种,既可以完善人民币币种结构,也可以跟世界货币文化接轨。另一方面,从人民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货币或区域通用货币的目标来思考。要想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首先要在货币文化上让周边国家的民众有认同感,而鉴于我国发挥影响力的方向来看,首要方向是东南亚各国。从这一层面来看,也必须要恢复发行2元、2角券种或设计发行相近面值新券种,这对我国货币逐渐被周边地区认同,并发挥出国际货币作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1元和1角币的投放力度。
在没有新券种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如果流通权重大的现钞发行量不足,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其他券别的现钞的畸形发行,从而进一步加剧流通中现钞券别结构的不完整性。在目前第五套人民币没有2元和2角券的情况下,应加大1元和1角币的印制力度,加大对这两种券别的投放力度,满足市场流通对小面额货币的需求,暂时缓解市场紧张局面,并逐渐达到外部循环发挥作用,最后达到解决零钞紧张问题。
(四)、加快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减少现金使用量。
群众、批发、零售商户大量蓄存零钞以防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货币文化观念陈旧和对各种支付手段认识了解不足,同时也与各种磁卡类、电子货币的年费、手续费较高有关。因此,建议银联公司联合各金融机构应在磁卡发行和网上银行的发行费用与手续费进行适当下调,以提高这两个货币支付系统的利用率,从大环境上缓解现金支付的困难。同时各金融机构应加强货币文化和有关人民币各项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人民币各项法规制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货币文化,创建一个人民币支付的良好环境,减少一角币体外循环数量,积极引导其进入市场流通。
参 考 文 献
1、禹明哲《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07
2、物资采购网《1988-2007财年铁矿石基准价格变动一览》
3、粟伟光、陈泓帆《流通中1角人民币短缺的成因及建议》,《广西金融研究》2008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