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银行基本情况
二、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的业务类型
(一)从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投资银行的业务
三、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的分析
(一)经营优势
(二)混业经营的突破点
四、建议
(一)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完善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 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三)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内 容 摘 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金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金融机构的界限逐渐模糊,金融功能逐渐融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从事新兴资本市场业务,与此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开始兴起,产生了一个个超级大型跨国金融控股集团。混业经营成为了现代银行发展的一个最佳模式,中国银行便是其中之一。
从中国银行混业经营出发,分析业务类型及优缺点,找到混业经营的突破点,并提出建议。
在近百年岁月里,中国银行以其稳健的经营、雄厚的实力、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深得广大客户信赖,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国银行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宗旨,依托其雄厚的实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银行服务,与广大客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通过混业经营拓展业务空间,不仅可以更充分地提升利润,还可通过交叉业务来缓解经营压力和风险,发挥多元综合经营的长足功效,中国银行完善金融控股构架将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论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目标
一、中国银行基本情况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
按核心资本计算,2008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10位。中国银行拥有一个独特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飞机租赁和其他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复杂业务需求。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中国银行主要开展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银行卡服务及金融市场金融四大块业务。从投资银行的角度看,中国银行主要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
二、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的业务类型
中国银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系统服务。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中银保险、中银投资、中银基金、中银香港等。
(一)从商业银行的业务
1.公司金融
中国银行向公司客户提供贷款、票据贴现、贸易融资、存款、结算、清算、现金管理等各项金融产品和度身定制的财务综合解决方案。
2.个人金融
中国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一系列个人或家庭银行产品及服务,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支付结算、银行卡和财富管理等。
3.金融市场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涵盖外汇和贵金属交易,人民币债券交易、短期融资券和票据业务,本外币债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和商品期货,本外币理财与资产管理,基金代销和托管等。
(二)投资银行的业务
1.中银保险
中银集团保险于1992年7月在香港成立,业务范围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中银集团保险通过中银集团人寿在香港地区经营人寿保险业务,并通过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开拓中国内地市场。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东亮保险专业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资有限公司,在内地拥有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澳门地区有联丰亨保险有限公司。
2.中银投资
中国银行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投资”)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中银投资是中国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和投资资产管理的重要载体,中银投资在港澳地区、中国内地和海外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活动,涵盖企业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不良资产收购及处置、资产管理等领域。
3.中银香港
中银香港是香港主要商业银行集团之一,通过设在香港的280多家分行、450多部自动柜员机和其他销售渠道,向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中银香港是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中银香港在中国内地设有15家分支行、在海外设有1家分行,为其在香港、中国内地、境外客户提供跨境银行服务。持有中银香港全部股权的中银香港控股于2002年7月25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中国银行持有其65.77%的股权。主要有代理业务, 香港地区的人民币业务, 资金产品业务, 中国内地业务。
4.中银基金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基金”)是中国银行于2008年1月8日收购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67%和16.5%的股权,与贝莱德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中银基金的主要业务包括为境内投资者发行和管理基金产品,并致力于为机构及个人客户提供各类投资管理及顾问等服务。中银基金管理的“中银中国”、“中银货币”、“中银增长”、“中银收益”四只开放式基金在2007年均取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中银中国基金及中银增长基金被《证券时报》连续评为五星级基金,中银中国基金荣获“2007年度中国明星基金奖”。
5.中银国际
中国银行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运行平台。中银国际在中国内地、香港及纽约、伦敦、新加坡设有分支机构,拥有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队伍、强大的机构销售和零售网络。中银国际全球性的管理运作,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定息收益、证券销售、投资研究、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
6.中银航空
2006年12月15日,中国银行成功收购了亚洲领先的飞机租赁公司-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Singapore Aircraft Leasing Enterprise Pte. Ltd)。这是中国银行首次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标志着中国银行成为中国首家进入全球性飞机租赁业务的银行。在收购后不久,该司更名为“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2年,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将陆续向中银航空租赁交付60架飞机,其中有45架已出租给各航空公司。中银航空租赁成功把握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形成了一个强劲和持续的租赁收入渠道。中银航空租赁将积极捕捉市场机会,通过收购资产和提供全能服务增加收益,其中包括为全球航空公司提供购机预付款融资。
三、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的分析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合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一阶段采取何种模式是由一国特定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在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实行两业分离是明智之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两业绝对分开,从长远发展看,两者将走向融合。
(一)经营优势
1.经营范围大
中国银行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接触更多的客户群体,并促成一些相关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创造了更多销售机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大为提高,达到了范围经济的效果。
2.共同合作效应
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财务上的共同效应,使成本收入比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
3.风险分散
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金融服务具有风险分散效应,“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其经营原则。全能化的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把多种业务纳入银行业务范围,有利于银行筹措资金,有利于经营风险的递减与分散。
(二)混业经营的突破点
1.抓好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的突破点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不能采用以银行作母公司的银行控股公司形式,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是营业转让法,先将商业银行脱壳为纯粹金融控股公司,然后由该控股公司与目标子公司的股东交换股权,以实现对目标子公司的控股。
既可发挥集团控股的一体化经营与管理效应,又可有效防止各子公司间的风险传递。各家银行完全可视自己的优势选择营业转让法还是股份转让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既要考虑法律环境,又要结合自身情况,这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2.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推进银行改革和业务创新
客户资源共享是金融控股公司的一大优势,能否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是经营者的一个突破点。将一些新业务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分离, 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归入单独的资产管理子公司或控股母公司。
3.抓好金融控股公司集约经营的突破点
无论以何种方式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经营者在设立后无一例外地均要面对资源整合(集约化经营)的问题。资源整合状况,直接关系到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能否发挥。控股公司资源整合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协调和促进子公司在机构、业务渠道、信息、资金人事等方面的组合;二是制定重大业务联合经营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三是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四是建立起客户资源共享的制度与程序;五是建立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于一体的综合交易清算系统。从我国情况看,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可在以下领域率先突破旧有格局,实现联合经营。
(1)统一营销,实行统一规划,使用各子公司的营销资源联合经营。比如整合客户金融需求,联合开发多样化产品,整合专业技能及培训资源。整合投资理财信息,联合广告设计,联合市场营销策划和产品组合销售,整合子公司营业网点的销售与交易,便利同一客户在同一时间完成交易,以提升控股公司的整体形象,发挥协同效应。
(2)共享客户资源。客户资源共享的内容是:一对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二对客户提供交叉的金融服务产品;三对客户风险的交叉控制。由于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证券、保险业比重偏低,因此绝大多数储蓄集中于银行。在金融控股公司架构下,通过共享客户资源,不仅能带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且能够推动金融创新。这不仅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改变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过低、结构不合理状况,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客观需要。
四、建议
(一)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完善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及其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重新进行整合,实现产权制度的深层面改革,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
(二) 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金融控股公司在带来巨大经营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主要有外部风险,如对公平竞争原则的破坏,公司整体激励与客户和公众的利益冲突等;内部风险是指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控股关系和关联交易。由于集团内企业之间关联交易的存在,控股公司内一个企业的经营困难或危机所引起连锁反应,给集团其他企业带来严重风险,甚至造成银行业危机乃至发生金融危机。因此,对于控股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应视不同情况加强引导和监管。
(三)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控股公司生态环境,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渐进开放和统一金融市场,引导和培育成熟的金融消费,形成金融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促进市场体系的成熟。 第二、构建合理的制度环境,产权明晰,有序竞争,有计划地解除资本流动的限制。 第三、培育公平竞争的环境,调整过渡阶段各金融市场主体的竞争起点,打破行政干预、市场垄断,防止过度竞争。
结论:
在近百年岁月里,中国银行以其稳健的经营、雄厚的实力、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深得广大客户信赖,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国银行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宗旨,依托其雄厚的实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银行服务,与广大客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通过混业经营拓展业务空间,不仅可以更充分地提升利润,还可通过交叉业务来缓解经营压力和风险,发挥多元综合经营的长足功效,中国银行完善金融控股构架将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郭璐.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探讨[J].广东:南方金融.2006.(02)
[2]石建龙.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问题探讨[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3]隆宗佐.略论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J].陕西:陕西农业科学.2005.(06)
[4]熊季霞.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集中与效率[J].北京:当代经济科学.2005.(06)
[5]秦国楼.金融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的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J].北京:金融研究2003.(9)
[6]刘卫柏.混业经营的利与弊[N].邵阳: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
[7]李文虹,刘益平.反观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J].北京:金融与经济.2004(10) 22-23
[8]崔秀丽.浅析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J].北京:学术交流.2006(02)
[9]田露.谋划混业经营 民生银行洽购陕国投[N].上海:上海证券报.2007.4.11
[10]曲一阳.混业经营应积极慎重推进[N].北京:证券日报.2006.8.7
[11]杨涛.花旗危机警示混业经营冲动[N].北京:中国经营报.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