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过引进各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渐进地推进改革汇率单轨制是我国在改革中一直想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决策层已经逐渐认识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的对外价值应该只有一个,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应该朝着单一汇率的方向发展。不过,实行单一汇率最大的困难是当时国内的价格体系严重扭曲。由于国内价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理顺,所以我国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行价格体系改革的同时,在1981~1984和1988~1993年两度实行双重汇率,然后调整两种汇率,使之逐步靠拢,1994年条件成熟时最终实现汇率并轨。双重汇率尽管产生很多弊端,不过在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单一计划管理转向市场完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这是低层次的市场化程度制约的必然结果。从理论上讲,在一个真正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市场需求和供给形成均衡的汇率。在外汇管制国家里,汇率由政府制定,但尽可能使官方汇率向均衡汇率靠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末的双轨汇率制度和外汇调节市场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有力过渡机制。保持力。1985年以后,随着外汇储备比例的扩大,人民币的“有效汇率”逐渐接近调整汇率的水平。
5、改革过程中非常注意改革顺序的安排一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时,由于调整成本和行政约束的存在,不可能同时消除所有的扭曲。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决定改革的适当顺序是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这有可能直接影响任何改革计划的成败。20世纪80年代直至90年代中期,汇率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在于它与价格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等是同时进行的。中国对这种“同时性”(simultaneity)问题的处理原则是微观主体优先以及相互衔接、相互交叉地进行各项改革。最初,当局意识到货币高估是主要的扭曲,因而用贬值的办法改变汇率阻滞贸易和其他改革的情况。改革全面启动以后,发挥汇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成为可能,他们着手改革汇率政策原则,以确保随着制度背景的变化调整实际汇率。一直等到市场机制完全建立起来,中国才正式建立了灵活的汇率制度和实现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这种顺序安排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汇率改革首先要纠正汇率的高估,所以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快速的供给反应而不是需求约束。通过这种方式消除潜在阻力和随后调整的社会成本,为后续改革提供了空间,这在改革的初期非常重要。第二,汇率改革与总体改革的配套确保了汇率改革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推进,随着市场力量在总体经济中作用的加强其正面效应得以释放,避免了由于有些改革没有展开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Zhang,2000)。2002年以后,面对国际压力,货币当局根据中国境内的主权利益要求和条件状况设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顺序。很显然,中国不愿意在对冲避险机制充分建立和银行业改革初见成效之前加大汇率弹性。但是,短期内银行业改革不可能取得突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的压力也丝毫没有减轻。在明确了汇率体系灵活改革的既定战略后,中国于2005年采取了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汇率改革顺序: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优先;汇率水平变化相对滞后。或位置。最初汇率水平并没有如国际压力所希望的一次性大幅升值,而是采取小幅缓慢爬升②。这种次序安排为有计划、有部署地进行外汇市场建设和金融业改革赢得了时间和相机决策的空间,并确保了改革的主动性。在汇率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政策制定者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弹性改革的问题。各国在这方面的经历有很大差别,而中国采取了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先行的做法。尽管2004年以来,为了化解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国际压力,中国放松了对资本流出的部分管制,不过对于短期债务流动等会根本影响国际收支波动的限制并没有解除。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国内金融系统薄弱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外部冲击。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伴随的各类问题.
1、央行垄断现象严重.
虽然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开放,但是计划经济的色彩并没有完全消失。为了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仍将及时干预外汇市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状态。论长期外贸顺差。为了缓解买方在外汇市场上的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增加其在现货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它曾一度占现货外汇市场总交易量的65%,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严重阻碍了其他交易者的发展。
在2005年汇率改革后,外汇交易的急剧增加,允许汇率在合理的波动,增加了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的比例,以及扣押了央行外汇市场在整个市场的交易量约为15%,这一比例仍高于同期西方发达国家。
2、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
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共识,成为各国改革的目标。在绝对理想化条件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完全的自由资本流动状态,那么国内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就不存在利率差异。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相对滞后,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这给国际金融巨头带来了投机机会。当国内利率高时,巨大的国际热钱将迅速流入中国,影响人民币汇率。利率波动。其中最常见的手段是公开市场操作,它可以平衡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和波动。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机制,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没有完全放开利率的条件,但是中央银行已经逐步放开了对存款和贷款的利率控制,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良好信号。
3、本外币利差倒挂问题.
浅谈国际金融及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选择(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