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导入课题的情景媒介
许多科学^论文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果我们用科学家的故事作为导入课题的媒介,立即就能唤起学生盎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段科学史人文逸事,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工具和机械”单元“杠杆”一课时,在导入课题时用^论文库中“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虽然没有撬动地球,但他设计了一套杠杆和滑轮系统,平稳地将一艘大船推到了水中,使学生对杠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科学^论文进入课堂学习,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体会到科学无穷的力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
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在科学学习中,教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关于科学和自然的“问题情境”,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檫亮学生发现问题的眼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中的“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时,可以用“磁悬浮列车”这一科学^论文,告诉学生磁悬浮列车在列车的底部和专用轨道上安装了用特殊材料和方法制成的与超强磁力的磁体,使列车不接触地面而以每小时300千米飞快滑行。从而产生“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一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3.作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指导案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突出科学探究,不仅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对于初学科学探究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俱佳,科学探究思路清晰,基本环节完整的科学探究史实作为学习样板是最合适不过了。例如,在学习“能量”单元时,利用“电和磁见面了”这一科学^论文,围绕奥斯特当初为什么会发现“电磁现象”,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将这些问题介绍清楚,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又给学生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教育。对于初学科学探究的小学生来说,在解读这一科学^论文的过程中,对于提出研究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根据已有经验设计能够验证假设的实验、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结论、总结和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向科学家那样开始探究。
4.作为课堂拓展延伸的补充^论文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具有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单元后,布置学生阅读“^论文库”中“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内容,通过“南非探险队将几只老鼠带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因为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消灭老鼠又将四只猫运到岛上,结果老鼠少了而猫迅速繁殖到6万只,每天要吃掉60多万只鸟,成了灾难;最终为了挽救鸟类只能派直升飞机和上百名士兵去捕杀猫”这一科学^论文,让学生深切地感知食物链对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这一科学概念的建构。又如在学习“新的生命”时,我们可以利用^论文库中“人工种子”和“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来了解人工繁殖的方法,也可让学生讨论人工繁殖技术所带来的高技术应用和社会问题。关于是否可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来讨论,初步体验一下科学技术的“双刃剑”问题。
5.作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题材
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能有效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和艰辛;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能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能力。课堂的探究学习一个场所,但教师作为引导者,更应该引领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那些课时,而要重视引导学生学生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题材选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论文库中有关科学家探究的事例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课题。例如在学习“光”这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阅读“牛顿的发现”和“看不见的光线” 两篇科学^论文后自己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中反复演练习得科学技能,不断积累科学知识,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观念。
6.开展科幻作品欣赏创作活动和科学知识竞赛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设计的。尤其是活动形式的确定上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论文库里有许多涉及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的科学^论文,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另外为了让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情感,教材^论文库中还编选了数篇儿童科幻作品,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幻作品欣赏和创作活动。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中的“指南针”一课后,沿用^论文库中“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中吉尔伯特的探究,大胆想象,科学猜想,创作有关地球的科学幻想作品。
总之,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选编的科学^论文中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需要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努力挖掘、开发利用科学^论文内隐的教育价值,优化实现科学^论文教育价值的教学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是每位科学教师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郝京华.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郎盛新.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红霞. 科学究竟是什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罗星凯,李萍昌编译.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挖掘科学^论文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