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视频课程除了仔细听课之外,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尽管课件中有的已经包含了老师讲课演示用的幻灯片,但在听讲时适当作一下笔记总是有好处的,重点记录课程的知识点和重要的内容。多做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可以使自己提高知识界面;还有助于加强记忆,特别是对以后的学习和复查是很有好处的。有时候,除了把教材和视频中重要的地方做下记录之外,还要学习其他书籍中的相关^论文,整理出一份内容较丰富的笔记。但往往因为时间的不允许,我的做法是能做笔记的时候就做笔记,遇到比较好的内容一时无法全面做笔记的情况下,特别是那些只有视频课件没有PPT课件或者论文的课程可以把内容复制粘贴成论文格式保存下来,以利于课后或以后想学习时再次的调阅查看。还有一些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或大纲,直接下载保存下来,方便以后的学习。
对于书法学习,仅仅学习课件或者是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的坚持临摹古人的法帖。中国书法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篆隶楷行草的演变,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也在中国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精彩纷呈,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法帖和或优美或凄美的故事传说。比如我们熟知的流传千古的三大行书法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及苏轼的《寒食诗帖》,书法本身的优美和其中的故事及创作情怀,都让世代文人墨客赞叹不已,临池不倦的临摹学习。 学习书法,坚持临帖,但不是僵硬的简单的抄书临摹,而是带着思考的临习:了解书写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情怀,领悟书写者的感情世界,掌握“中锋”、“侧锋”、“露锋”、“藏锋”以及中锋行笔、藏头护尾、笔笔到位、无往不收等等基本笔法和要点,临摹学习书法作品本身每个字的结构、行气、章法与布局等等。我们常说的“入帖”和“出帖”就是要走进书法里,走出书法外,不仅是简单的学习书法的笔法笔势笔意,还要思考作者的情怀和创作激情。以利于我们的今后的书法创作,也应该是有激情的“出帖”,有情怀的书文俱佳的作品。
三、思考当今书法现状,增强时代责任感,传承书法经典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书法本体功能的弱化和面临的教育与传承问题不得不让书法工作者面临着更多的思考,肩负着更重要的历史使命。社会的激素式发展要求急功近利性的各行业各工种的专业人才,进入信息时代,键盘输入汉字、手机输入汉字已经成为主流,很多人的提笔忘字和年轻人写不好汉字等等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是每个书法工作者都要认识到的时代责任感,中国书协苏主席近年来发出了“书法教育进课堂”的提议和呼声以及教育部也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但当下应试教育背景下书法师资的匮乏书法教育进课堂的困难现状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书写水平的如何提高,以及中国书法如何的传播继承,让更多的大众百姓能够接受提高对这个传统经典文化的欣赏认知水平,依然是书法界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责任和思考。近期热播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中很多书法作品的低劣水平尤其市委书记办公室悬挂那幅书法作品严重常识性错误引起了书法界的声波和呐喊,这就更加让我们认识到如何传承传播如何让更多大众认知和提高书法水平的紧迫性。
篆书的圆转精美,隶书的沉稳安静,楷书的循规蹈矩,行书的潇洒自如,草书的恣意放纵,行云流水……经过五千年的发展,中国书法以她独有的魅力和风韵,在中国的艺术门类中独领风骚,引领文化的方向,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前进,在倡导传统,百花齐放的今天,书法正以她独有的风姿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