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生自身行为与方法的问题。
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因素,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切实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学习基础,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好学风建设工作。
第二,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的问题。
少数家长的心态是:现在家庭经济不愁,孩子今后的工作不愁,唯独担心孩子进一步学“坏”,并为此而犯愁。他们希望学校管理严一点,孩子能学得好点就学,比放在家里自己管要好得多。这种思想对学生影响极大。同时,社会不良风气也对学生发生着相当消极的影响。没关系,无所谓,不负责任等现象在这部分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第三,教学环节与教风的问题。
从教学环节入手,我们是否应当审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问题是否解决?效果怎么样?教与学的互动性如何?不能忽视的是,现在教与学脱离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注重学习结果多了一些(关注及格率),而关注教学过程的质量以及学生掌握实际理论或动手技能高低少了一些。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为“主动”,学为“从动”。应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被动的事、补救的事多了,而主动性作用的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里所说的“主动”就是:应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改革和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将一些好的教学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简单降低教学要求,去被动迎合“学生基础差,自觉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等现实情况。
四、良好班风学风的培养
良好的班级班风的建设,并不仅仅指治理好一个班级就好,还需要班主任注意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一)注重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
良好班风的形成重点在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平时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多在身边的小事上教导学生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注意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来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几乎占用了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通过学习才可以生存的。人类更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还没有系统的建立,他们对于学习没有一个具体的概论,这时候班主任就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上课时,教师要强调重点知识的记载,并在课前、课后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复习等。
(三)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全面发展
班主任在工作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认真、班级工作是否良好、学生行为是否合适,而更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一个人的思想支配并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学生的思想最为纯净,但也最容易被染色,所以班主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努力给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为他们的正确三观树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一个人如果空有知识,没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常识,那他就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所以,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为良好班风的建立创设一个好的环境。
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班风,不仅仅需要班主任的努力,还需要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的努力。班级班风建设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
浅谈如何建设良好班风(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